1.综合题- (共1题)
1.
读下图,图中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和近年来的工业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3)结合材料,说明当地工业结构的优劣并指出其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1)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3)结合材料,说明当地工业结构的优劣并指出其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2.单选题- (共12题)
2.

【小题1】结合所学知识推测,黄壁庄水库蓄水量最小值出现在( )
【小题2】影响白洋淀周边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
黄壁庄水库(见下图)位于海河流域,地处滹沱河干流的出山口。该水库总库容12.1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3400 km2;流域蒸发量存在东西差异。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结合所学知识推测,黄壁庄水库蓄水量最小值出现在( )
A.1月 | B.3月 | C.5月 | D.10月 |
A.干旱 | B.水土流失 | C.土地盐碱化 | D.风沙 |
3.
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采猎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小题2】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发展阶段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A.A表示环境,B表示人类社会 |
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 |
C.在阶段④,人地矛盾最尖锐 |
D.箭头b表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 |
A.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
B.②—节能减排,植树造林 |
C.③—伐木为薪,围湖造田 |
D.④—竭泽而渔,焚林而猎 |
4.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
【小题3】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小题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较完善 | B.更接近消费市场 |
C.资金供应较充裕 | D.更易招募劳动力 |
A.从事商业活动 | B.留守子女上学 |
C.兼顾务工务农 | D.扩大种田规模 |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5.

【小题1】世博“零碳馆”的设计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
【小题2】世博“零碳馆”的设计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上海世博“零碳馆”利用太阳能、风能实现能源自给,并且利用水源热泵作为房子的天然“空调”。馆内的剩菜剩饭可被降解为生物质能,用于发电。下图为“世博‘零碳馆’设计效果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世博“零碳馆”的设计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
A.公平性原则 | B.持续性原则 |
C.共同性原则 | D.阶段性原则 |
A.人类崇拜自然 | B.地理环境决定论 |
C.人类主宰自然 | D.人地协调思想 |
6.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某农业生态园生态链种养循环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小题2】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 )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②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
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
④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
⑤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小题1】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共性原则 | B.持续性原则 | C.共同性原则 | D.效益最大化原则 |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②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
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
④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
⑤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③④ |
7.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
【小题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
B.边界有实有虚 |
C.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 |
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
D.丁区域高温多雨且土壤贫瘠 |
8.
【小题2】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A.夏季高温多雨 | B.城市化水平高 |
C.水资源丰富 | D.重化工业基地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 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
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 | 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
9.
采用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模型试验,可以检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合理性。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为解决当地的生态问题,在①②③④四处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
【小题2】“平整土地”可以减少 ( )
【小题3】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小题1】为解决当地的生态问题,在①②③④四处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
A.①种草护坡 | B.②打坝建库 |
C.③平整土地 | D.④修筑梯田 |
A.地下径流 | B.地表径流 |
C.地表水下渗 | D.蒸发 |
A.采用轮荒耕作,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力 |
B.治理重点是保持水土,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
C.植树造林是重要的工程措施 |
D.生物措施的功能在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
10.
近年来,山东分别与山西、内蒙古开展能源战略合作,推进“晋电入鲁”和“蒙电入鲁”工程建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有关外电入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小题2】山西在煤矿附近大力建设坑口电站,从过去的对外输煤为主转变为输电为主,这种做法可能对山西省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
【小题1】有关外电入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有利于减轻铁路运输压力,保障电网的稳定性 |
B.推动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实现共同繁荣 |
C.主要目的是解决山东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
D.促进山东省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
A.加剧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
B.不利于山西经济发展 |
C.输电的经济效益远低于输煤 |
D.不利于铁路运输的发展 |
11.
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从自然条件看,两地的差异是( )
【小题2】利用各自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两地都发展了( )

【小题1】从自然条件看,两地的差异是( )
A.甲比乙土壤肥沃 | B.甲比乙矿产丰富 |
C.甲海洋比乙广阔 | D.甲比乙热量条件差 |
A.钢铁和造船 | B.甘蔗种植业 |
C.淡水养殖业 | D.造纸和化工 |
12.
读“甲乙两地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为了降低生产成本,2011年由甲地向乙地转移的某类企业,可能是
【小题2】该类企业迁出后,对甲地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小题1】为了降低生产成本,2011年由甲地向乙地转移的某类企业,可能是
A.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 | B.节能环保业 |
C.服装、鞋帽生产企业 | D.高端装备制造业 |
A.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
B.扩大就业,增加就业机会 |
C.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
D.改善交通,提升交通通达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