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高二3月质检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0505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9题)

1.
下列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桃杌(wù)纺(zhuó)者(cì)无音信(yǎo)
B.睥(nì)池(miǎn)柱(dū)大大落落(luō)
C.盗(zhí)火(yùn)迁(xǐ)浑身数(jiě)
D.列(guān)牧(dī)子(xiē)费苦心(shà)
2.关于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现代和古代,最大的差别恐怕就是随交通进步而导致的时空观念变化,交通进步不但改写了人类历史,而且影响了战争胜负。
B.中国人口多,就业需求大,推迟退休年龄固然可以缓解养老金的压力,但势必将要导致年轻人就业难。
C.我们必须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建立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之路。
D.受网络泡沫破灭的影响,加之强劲对手不断涌现,雅虎的市场份额开始减弱,互联网搜索市场逐渐形成谷歌、雅虎和微软MSN鼎立的局面。
4.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还记得那是哪个地方吗(  )
5.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还记得那是哪个地方吗(  )
6.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还记得那是哪个地方吗(  )
7.《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 )
8.观察图,指出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什么主题?(    )

9.观察图,指出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什么主题?(    )

2.诗歌鉴赏(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10分)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注释: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小题1】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上阕。(5分)
答:   
【小题2】下阕描绘了怎样的农村景致? (5分)
答: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11.
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后面题。
转 身
李汉荣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似已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的一瞥里只看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那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那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那里去了,一转身?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选自《南方日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第①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就是“寻找”的意思,它与“人海”相呼应,显得别致而生动。
B.第②段“转身,就是永别”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颇为耐人寻味的人生感受,同时
也自然地引起下文。
C.第④段开头对“秦岭深处”一段山路环境的描写,暗示了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得“秦岭女孩”“脸上满是羞涩”。
D.从第⑤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即使是对擦肩而过的陌生乞丐,也应给他们以力所能及的关爱。
E.“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句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因人生苦短而生的惆怅。
【小题2】请结合上下文,说明④⑤段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具体含义。(6分)
(1)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3分)
答:
(2)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3分)
答:
【小题3】本文的③④⑤段和⑥⑦两段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写法,请作具体说明。(8分)
答:     
【小题4】本文题目“转身”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作者借不同情境中的“转身”,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6分)
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9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