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481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yìn)凉(yìng) 届(gòu)当安步(dàng)车
B.发(jiào )(lín)病(bīn) 临(gū) 呱坠地
C.腼(tiǎn)(pèn)香(dòng)体一(pù)十寒
D.(yù)帖(jiān) 染(bǐ) 美飞来(hèng)祸
2.小明是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崇拜者,他在对朋友介绍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时,不小心把一个剧本的名称弄错了,请你帮他指出来(    )
3.如图反映的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该事件是(    )

4.有人说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    )
5.1348年在欧洲爆发的黑死病(鼠疫)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但并没有在全球蔓延;2009年4月由墨西哥发端的甲流疫情却迅速蔓延全球,引起全球防治。同样是烈性传播病,前后情形不同,主要是因为(    )

2.句子默写(共1题)

6.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一题1分,共7分)
(1)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______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4)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6)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7)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诗歌鉴赏(共2题)

7.
请根据下列文字概括出“锦里古街”的主要特点,不超过45字。(4分)
走进锦里大门,右侧第一家就是大名鼎鼎的“三顾园”。“三顾园”的正对面,就是“三国茶园”,在这里与朋友相聚,仿佛是现代版的“茶园”三结义。漫步古色古香的锦里古街,一个个三国英雄纷至沓来,令人沉醉。锦里的建筑色彩总体上以青黑、灰白、木黄为主色,带有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顺着古朴的青石街巷,蜀绣、蜀锦、竹帘画、剪纸、泥塑等川西传统手工制品一一映入眼帘;赶庙会、贴门神、黄包车等远去的老成都场景再现古街……鳞次栉比的店铺,随风飘动的招幌,茶楼酒肆的喧嚣热闹,明月映照下的歌舞升平,呈现出一种闲适、从容的生活状态。锦里,已经成为外地游客和成都市民流连之所。
答:
 
 
 
 
 
 
 
 
 
 
 
 
 
 
 
 
 
 
 
 
 
 
 
 
 
 
 
 
 
 
 
 
 
 
 
 
 
 
 
 
 
 
 
 
 
 
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小题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9分,每题3分)
国学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体究,融贯各种知识形成的思想。这个思想不是固定的,而是生长着的。研究它,不是为了博古炫耀,也不仅仅是为了存亡继绝,而是为了我们能以自己的思想自立于天地之间。国学是学术,是思想,与汉服、祭拜、造假古董之类的“热”没有关系。国学不是既成的答案,而是通往现代中国思想的途径。拘牵、颟顸、自封、自隘是它的大敌,包容与开放才是它的品格。
根据史学家的考证,近代意义的“国学”一词,出现于上世纪初。其出现的背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即救亡图存。当时的人们一方面普遍承认西方学术的优越;另一方面在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对西方学术的压倒性影响产生认同焦虑,担心人们对传统学术思想的迅速遗忘与放弃将导致国家与民族的灭亡。最初提倡过国学者强烈意识到文化认同与民族国家的根本关系,提倡国学,非仅为学,乃为国也。
文化认同并不是刻意突出自己的文化特性,而是在自己身历现代性危机之后,思考我们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们要向何处去。正因为未来没有预定的方向,我们才迫不得已从自己的过去中寻找给自己未来定位的坐标。毕竟路要自己走,认同就是自己给自己找坐标,找方向,找立足点。在这种情况下,国学作为传统思想的结晶,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必然的。
今天的人们喜欢谈“普世价值”。按照我们古人的看法,“东海西海,心理攸同”,似乎应该承认“普世价值”。既然是“普世价值”,就不可能某一个文化垄断了它的发明专利。各个文化传统应该都对普世价值有所贡献,中国的国学也不例外。我们完全没有理由把提供了这样普世价值的国学,看作是纯粹过去的东西和地方性的东西。国学完全有理由主张它的普适性和永久性。
今天提倡国学和研究国学,决不是什么文化保守主义,因为它并不是要回到不可能回到的过去,也不是像文化投机商收集文物那样把传统智慧作为古董加以炫耀和奇货可居。它也不是像一百年前一样是一种文化民族主义,而是一种文化天下主义:中国人要承担自己地球和人类的责任。国学能否在现代世界起到它独特的作用,中国人能否在当前全球危机的情况下给人类贡献自己的智慧,取决于国学能否浴火重生。因此,今天的国学决不是仿古,更不是复古,而是要开新。 选自《文汇报》
【小题1】下列关于“国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是一种思想体系,是由一个民族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体究,融贯各种知识逐渐形成的。
B.国学属于学术范畴,它与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不是某种文化复古热潮。
C.国学是不断生长发展的,是通往现代中国思想的途径,反对传统与保守,提倡包容与开放。
D.国学具有丰富的特性。因其成因,具有民族性与地方性,因其发展,具有普适性和永久性。
【小题2】下列不属于提倡国学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人们对西方学术的压倒性影响产生认同焦虑,担心对传统学术思想的遗忘与放弃将导致国家与民族的灭亡。
B.因为未来没有预定的方向,才迫不得已从自己的过去寻找给自己未来定位的坐标。
C.按照我们古人的看法,“东海西海,心理攸同”,似乎应该承认“普世价值”。
D.既然是“普世价值”,就不可能某一个文化垄断了它的发明专利。各个文化传统应该都对普世价值有所贡献。
【小题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今天研究国学,不是为了博古炫耀,不是为了存亡继绝,而是为了我们能以自己的思想自立于天地之间。
B.近代意义的“国学”一词,出现于上世纪初。它的出现动机是为了救亡图存。
C.在身历现代危机之后,努力寻找自己未来定位坐标的国人,重新关注作为传统思想结晶的国学,以求保持自己的文化特征。
D.中国人在当前全球危机的情况下给人类贡献自己的智慧,国学就能浴火重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