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山东威海乳山一中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446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yú)矩眩(yūn)(càn)头臂当车(dāng)
B.(chèn)语碑(tiè)揣(zhèng)一(lǚ)头发
C.(chù)分(zhái)菜(shàn)让无(jī)之谈
D.(cuó)峨(jiē)秆狡(xiá)(àn)部就班
2.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近日,大范围雾霾再次笼罩我国北方一些地区,记者调查发现,十面“霾”伏下,体育活动开不开展,怎么开展,学生、家长和学校都很困惑。
B.《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在多处提出,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
C.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干部深入基层蹲点调研,真实掌握第一手资料,有的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获得了与坐办公室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有的询问群众的急难之事,给出时限做出承诺。
D.在微博上,无论你是机构、组织,还是名人,都同普通用户一样拥有完全平等的发言权,“人人都有麦克风,”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3.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因为(    )

①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②弘扬传统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③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

2.句子默写(共1题)

4.
默写: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何有于我哉!(《论语》)
(2)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3)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5) ,鸟倦飞而知还。(陶潜《归去来兮辞》)
(6)饭疏食饮水, 。(《诗经》)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骖乘持盖,不顷刻离。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公谓廷臣曰:“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诸王大臣以公语,平反无算。岳兴阿者,九门提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予侍郎衔,命往军前参赞。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
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公即赴拜达理,请于大将军马尔塞曰:“贼送死,可唾手取也。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惟马力稍竭,愿大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事成,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荻辎重、牛畜万计。率以马病,不能穷追。事闻,天子大悦。赐孔雀翎,移佐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
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上意遂定。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策凌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见公,曰:“议不成,公不归矣!”鄂托、宰桑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公叱曰:“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某思归,某不来矣。今日之议,事集,万世和好;不集,三军露骨,一言可决。”诸酋相目以退。翌日,策凌如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世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也。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入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薨于家。年六十二。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穷:穷究,彻查
B.卒以马病,不能穷追病:生病
C.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徇:示众
D.事集,万世和好集:成功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鼐事上久,能知上用心均二策,宁许以负奏曲
B.倘诸公心知某冤不言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C.请大将军马尔塞不拘
D.诸酋相目退不赂者赂者丧
【小题3】(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傅鼐为人刚直的一项是
①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 ②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
③用兵数年,所言验 ④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
⑤公愤激,自率所部出     ⑥辄迎拒曰:“王误矣!”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4】(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使无数人得以平反昭雪。
B.傅鼐在察看军情途中偶遇贼军,在兵疲无援的情况下,仍大败贼军,获得皇上的嘉奖。
C.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当面具体指出他的错误。
D.作者对傅鼐的举荐有误和失察家人的过失并不隐讳,对主人公生平的记叙客观真实。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3分)
(2)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3分)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4分)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历史上,国人曾有谣谶之信。何谓谣谶?谣,是歌谣;谶,为预言。简单地说,谣谶就是以谣为谶,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的预言。内容主要包括占验个人命运和历史事件两种。前者如以燕子为题,影射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人生经历。而历史事件最著者莫过于王朝更迭。这类谣谶有的是一语成谶式的简单判断,如“亡秦者,胡也”;也有的是对完整过程的叙述。一首普通的歌谣何以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答曰:信仰使然。
②古人认为,“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徒歌谓之谣”。也就是说,谣是没有音乐伴奏的歌唱形式。事实上,最有可能成为谶谣的不是成人谣而是童谣。古人认为:“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童谣能成为谶谣,除了“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古人认为五星中的荧惑星(火星)降临大地化为儿童,歌谣嬉戏,而其所歌即是吉凶的预兆。
③《国语·郑语》记有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檿弧箕服,实亡周国。”(那卖桑弓、箭袋的人,就是使周灭亡的人啊!)历史应验了童谣之语,卖桑弓、箭袋的夫妇收养的弃婴,正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之妃褒姒。《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其成书年代,或云春秋末期,或云战国初期。以最晚而论,应该说在战国初期人们已经有了谣谶的信仰。
④既为信仰之物,谣之所以成谶,于两种基本的思维。一是相信语言的神秘力量。如古时候“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的农事咒语。二是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人们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相信谣谶的预言和相信卜筮的占验应该说基于同样的思维,只不过是所凭借的手段不同罢了。
⑤上述信仰被战国邹衍和西汉董仲舒所利用,并进一步系统化。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根据西周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恐吓当政者,使其不敢不注意人事。首将儒家与阴阳家两种学说融为一体的是西汉大儒董仲舒。他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有意志、有感情的人格神,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皇帝的作为可以与天感通,上天通过“祥瑞”与“灾异”表达对皇帝的嘉许与惩戒。邹衍、董仲舒的理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谶纬之学的渊薮。“纬”是指方士化的儒生编辑起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的一种政治预言。
⑥今人看,谣谶乃诳人之举,其人为因素昭然若揭。或人为作谣,以图成谶。如秦末篝火狐鸣中“大楚兴,陈胜王”的起义谣谶,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造势谣谶等等,皆属“当世有心人”之作,其目的无非是借谣谶以实现其政治企图。或穿凿附会,事后释谶。秦末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谣谶,关于这首谣谶的理解分歧不一,分歧的关键点是对句中“三户”一词的理解上。历史最终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附会空间,大泽乡起义的陈胜是楚人,亡秦主力西楚霸王项羽是楚人,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
⑦时至今日,谣仍在,人们仍会“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谶已无,以谣为谶的行为已难觅踪影。但如果就此说,相信占验、相信预言的谣谶式思维已从现代人的大脑中剔除干净却显武断。有人在观看了好莱坞惊悚片《2012》后,就把现实中的诸多灾害与片中玛雅人的预言相互联系。我们不敢确定这种疑虑是人们真实意图的流露抑或是茶余饭后的戏言,但我们倒是更愿意相信它是后者。
(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16期)
【小题1】为本文拟一个题目,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荒诞的谣谶B.历史上的谣谶C.谣谶与政治D.谣谶的危害
【小题2】(小题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先阐释谣谶有“谣”和“谶”两种表现形式,然后举例说明谣谶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它产生巨大能量的原因在于信仰。
B.第②③段重点分析了谣成为谶的两点原因,并通过史料推断出国人的谣谶信仰至晚在战国初期就出现了。
C.第④⑤段,作者先明确阐述了谣谶产生的两种基本思维,并由这种思维的系统化,进而谈到了中国谶纬之学的产生。
D.第⑥⑦段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分析了谣谶不过是人为创作,意图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并指出了当今世上的谣谶式思维。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邹衍创立了“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后形成的谶纬之学,理论起就自他和董仲舒的理论。
B.童谣之所以最有可能成为谶谣,只是因为它多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对当时世界的感悟,是“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
C.谣成为谶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
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实质是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规劝、提醒当政者关注民生。

5.语言表达(共3题)

7.
请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成以下题目。
池馆重新接草堂  宦游西蜀  派开南宋 志复中原   诗继少陵   烟尘誓扫还金阙 更入清风明月    高吟铁马铜驼
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下面的图表是某校高三语文组对学生三次模拟考试主观题得分情况的分项统计结果。请仔细阅读,用简明的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不得出现数字)(4分)
项目名称(分值)
一模得分
二模得分
三模得分
三次平均得分比例
古文翻译(10分)
4.5
7
5.3
56%
名句名篇默写(5分)
4
4.2
4.7
86%
文学作品鉴赏(33分)
18
22
20
60.6%
语言表达运用(15分)
11.2
6
10
60.4%
作文(60分)
43
45
47
75%
 
【小题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50字内)
【小题2】针对这一结论,你给该校学生的复习建议是: (40字内)
9.
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内容。要求:不超过15个字。(4分)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教授何悦3日说,根据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分析报告,我国每年城镇污水处理量相当于一个三峡水库总库容,但这座“水库”吐出的污泥80%未得到处理,极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一天一练)
“中国的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很快,但是副产品污泥并没有得到合理安全处置。在国外,污泥的投资一般占到污水处理设施总投资的四到六成,而我们的比例远远落后。”何悦说,现在这座“污水水库”每年吐出的“脱水污泥”接近2200万吨,其中仅有20%得到必要的处理。
何悦说,到2020年,预计我国污泥产量将突破年6000万吨,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行动起来,向污泥二次污染“开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