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南省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376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3/9/4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2013年新年以 来,雾霾天气一直盘桓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上空,大气中的污染物难以及时扩散,城区空气质量污染严重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从历年来的监测数据看,每年秋冬季的空气质量都不乐观。在石家庄市每年持续的雾霾天气易在秋冬季节发生,常发生于当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期间。
材料二:石家庄及附近区域图

(1)石家庄秋冬季节多雾霾天气的原因是什么?(6分)
(2)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雾霾天气的产生?
2.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乙地某年的经济结构表。

材料三 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一: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打坝淤地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地。
方案二:以植树造林为主要措施;同时与样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1)据材料一说明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6分)
(2)据材料二分析乙地存在的环境问题(8分)
(3)经过实践,甲乙两地选择不同方案治理水土流失取得良好的成效。请你为其中一 地选择一种合理方案,并结合材料说明理由。(6分)
3.
(2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图中甲地与乙地为世界两个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甲乙两地油气资源丰富,近年来与中国开展广泛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合作,两地成为中国石油的重要进口地区。
(1)分别指出中国进口甲乙两地油气资源所采用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8分)
(2)比较甲地中①河与乙地中②河流量的季节差异,并简述原因。(8分)
(3)指出甲地区主要农业生产方式及相应的加工工业部门。(4分)
(4)分别推测①、②两河上游径流量减少对河口海岸(湖岸)地貌的影响(6分)

2.选择题(共6题)

4.

人体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的成分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

5.

人体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的成分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

6.

人体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地方是(   )

7.

人体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地方是(   )

8.

人体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地方是(   )

9.

“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役,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这场战役是(     )

3.单选题(共1题)

10.
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

【小题1】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
①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②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③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   ④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小题2】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
A.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B.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
C.远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D.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6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