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供养(gòng)杯杓(sháo) 求阙(quē)下载( zài ) |
B.濡湿(rù)杀戮(lù)参乘(shèng)氾南(fán) |
C.叱(zhì)咤忤逆(wǔ)瞋视(chēn)睚眦(zì) |
D.重创(chuāng)匕首(bǐ)荷戟(jǐ)枸杞(qǐ) |
2.
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
C.有些心情浮躁的人,每当听到一些顺耳的话,不管是外交辞令还是真心赞许,马上就变得非常“灿烂”,飘飘然忘乎所以。 |
D.进入2013年,“房子”仍是人们炙手可热的话题,特别是政府接连出台的房价调控政策,更是让房地产成为大众关注的热门。 |
2.句子默写- (共1题)
3.
按内容要求填写下列各句的空缺。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3)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4) ,大礼不辞小让。 ,我为鱼肉,何辞为?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3)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4) ,大礼不辞小让。 ,我为鱼肉,何辞为?
3.诗歌鉴赏- (共1题)
4.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
①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
②凤阙:是皇宫的代称。
【小题1】第三联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战争场面的?写出了战争的什么特点?
【小题2】最后两句采用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
①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
②凤阙:是皇宫的代称。
【小题1】第三联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战争场面的?写出了战争的什么特点?
【小题2】最后两句采用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对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豫让“义人也”的一组是(3分)
①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②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
③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④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⑤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⑥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小题3】(小题3)下列各项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小题4】(小题4)把文中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5分)
(2)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5分)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对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襄子最怨智伯怨:痛恨 |
B.卒释去之去:使……离开 |
C.何乃残身苦形苦:痛苦 |
D.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数:责备 |
①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②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
③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④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⑤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⑥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②③⑤ | B.①③④ | C.④⑤⑥ | D.②④⑥ |
A.智伯被消灭后,豫让为报答智伯,乔装改扮入宫涂厕准备刺杀赵襄子,失败被擒,但赵襄子认为他是有义之人,释放了他。 |
B.豫让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未成功,一次隐于厕所,一次藏于桥下。但因为赵襄子“心动”、“马惊”使得刺杀失败,这两处的细节交待,突出了事件的传奇色彩。 |
C.赵襄子指责豫让既然易主侍奉智伯,就不该一再为其报仇。而豫让认为智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表达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 |
D.第二次行刺失败被擒,豫让要求向赵襄子的衣服刺几下以了却心愿,赵襄子感于他的大义,满足了他的要求后才将其处死。 |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5分)
(2)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5分)
5.现代文阅读- (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史学“三病”当须“治”
苏全有
当前我国的史学研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即智慧缺失、远离现实、考据失真。
所谓智慧缺失,就是指史学研究的成果不仅缺乏价值、意义,还缺乏启迪、借鉴。知古以察今,鉴往以知来,读史可以明智,说的就是史学的功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今史学研究并非都是如此。例如,有铁路史论者经过长篇大论之后得出结论称,铁路的修筑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有外交史论者经过“深思熟虑”后形成的结论是“弱国无外交”;甚至有人口史论者通过对史料的艰难爬梳,指出人才主要分布在都城和省会……至于为数不菲的所谓“历史启示”,却鲜有启示可言,反而令人哑然失笑。诸如此类的情状俯拾皆是、不胜枚举。每念及此,不由得令人心中黯然。智慧缺失最集中的体现就是“马后炮史学”。所谓“马后炮史学“,就是以结果作为判断的支撑,成者王侯败者贼寇。如有观点认为,即使是在德川时期的中叶,日本已经开始接受西方的货币管理,这和帝制末期的中国真是一大对比。对此有学者批评道:这言下之意显然指18世纪仍为封建社会的日本,在制度上已较帝制中国更为优胜。这便纯属马后炮的历史认知。仅仅因为日本在近代迅速强盛,就证明其制度在中世纪也是好的;因为中国在近代节节败退,就证明其制度在帝国盛世也是坏的。历史就像一个迷宫,其中布满智力机关,一不小心就找不到出口。显然史学界应该秉承“板凳要坐十年冷”“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概,多创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思想。
“爸爸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当面对儿子的突然提问时,法国年鉴学派大师马克·布洛赫显露了一丝犹疑和紧张。布洛赫之所以少了些自信,主要就在于象牙塔式史学的弊端:面向过去,背对现实。在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之间,研究者往往更多的是重前者,轻后者。特别是远离现实,一方面体现在研究者对民众、民族关怀的缺乏,科学严谨的研究成了职称、奖金、晋升等目的的敲门砖。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小我”,少了“大家”。另一方面则在于研究成果与现实缺乏紧密关联。史学的功能之一就是为现实服务,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社会既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亦需要“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司马光。不能仅仅是“太史公曰”,还应有“臣光曰”。今天的史学研究者,在面对“据古鉴今、以立时治”的《新唐书》、明清的经世学派时,显然需要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其实,真正有意义的史学研究应该是,以在今天看来已然陈旧无华、在当时却石破天惊的认知为研究对象,努力阐释其引发、生成的客观环境、条件等促动因素,不是着意于就结果进行定性分析、评判,而是寻觅蝴蝶效应中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
此外,史学研究中的失真之严重,我们从光绪死因课题的研究史即可洞悉无遗。20世纪80 年代之后,学术界通过种种文献史料,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脉案文献、医疗档案,时人日记、信札、笔记、野史等,综合认为光绪帝系病死无疑。然而,到了2008年,经过众多科研、考古单位的数年努力,借助科技手段检测后得出结论——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并入选2008年中国十大科学发现。传统的文献档案研究与科技检测结果迥异,不免令人对前者顿生疑窦。文献档案在历史研究中一直被认为具有不容置辨的权威,但有关光绪死因问题的事例却给我们敲响警钟,所谓的文献档案真的可靠吗?另外,文献材料的不足还在于其内涵的多歧性。面对同一文献,必定见仁见智,还原真实的历史不能仅仅依据一家之言,我们应当批判地、慎重地对待文献资料,在实际研究中加强与现代科技手段的结合。
今天,我们需要反璞归真、重建史实,也需要了解历史的底色、对比色。在未来的历史研中,亟须运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特别是文献档案与科技手段相结合,以去伪存真,复原历史的真实性。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史学“三病”的表现的一项是()
【小题2】(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史学“三病”当须“治”
苏全有
当前我国的史学研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即智慧缺失、远离现实、考据失真。
所谓智慧缺失,就是指史学研究的成果不仅缺乏价值、意义,还缺乏启迪、借鉴。知古以察今,鉴往以知来,读史可以明智,说的就是史学的功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今史学研究并非都是如此。例如,有铁路史论者经过长篇大论之后得出结论称,铁路的修筑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有外交史论者经过“深思熟虑”后形成的结论是“弱国无外交”;甚至有人口史论者通过对史料的艰难爬梳,指出人才主要分布在都城和省会……至于为数不菲的所谓“历史启示”,却鲜有启示可言,反而令人哑然失笑。诸如此类的情状俯拾皆是、不胜枚举。每念及此,不由得令人心中黯然。智慧缺失最集中的体现就是“马后炮史学”。所谓“马后炮史学“,就是以结果作为判断的支撑,成者王侯败者贼寇。如有观点认为,即使是在德川时期的中叶,日本已经开始接受西方的货币管理,这和帝制末期的中国真是一大对比。对此有学者批评道:这言下之意显然指18世纪仍为封建社会的日本,在制度上已较帝制中国更为优胜。这便纯属马后炮的历史认知。仅仅因为日本在近代迅速强盛,就证明其制度在中世纪也是好的;因为中国在近代节节败退,就证明其制度在帝国盛世也是坏的。历史就像一个迷宫,其中布满智力机关,一不小心就找不到出口。显然史学界应该秉承“板凳要坐十年冷”“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概,多创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思想。
“爸爸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当面对儿子的突然提问时,法国年鉴学派大师马克·布洛赫显露了一丝犹疑和紧张。布洛赫之所以少了些自信,主要就在于象牙塔式史学的弊端:面向过去,背对现实。在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之间,研究者往往更多的是重前者,轻后者。特别是远离现实,一方面体现在研究者对民众、民族关怀的缺乏,科学严谨的研究成了职称、奖金、晋升等目的的敲门砖。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小我”,少了“大家”。另一方面则在于研究成果与现实缺乏紧密关联。史学的功能之一就是为现实服务,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社会既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亦需要“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司马光。不能仅仅是“太史公曰”,还应有“臣光曰”。今天的史学研究者,在面对“据古鉴今、以立时治”的《新唐书》、明清的经世学派时,显然需要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其实,真正有意义的史学研究应该是,以在今天看来已然陈旧无华、在当时却石破天惊的认知为研究对象,努力阐释其引发、生成的客观环境、条件等促动因素,不是着意于就结果进行定性分析、评判,而是寻觅蝴蝶效应中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
此外,史学研究中的失真之严重,我们从光绪死因课题的研究史即可洞悉无遗。20世纪80 年代之后,学术界通过种种文献史料,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脉案文献、医疗档案,时人日记、信札、笔记、野史等,综合认为光绪帝系病死无疑。然而,到了2008年,经过众多科研、考古单位的数年努力,借助科技手段检测后得出结论——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并入选2008年中国十大科学发现。传统的文献档案研究与科技检测结果迥异,不免令人对前者顿生疑窦。文献档案在历史研究中一直被认为具有不容置辨的权威,但有关光绪死因问题的事例却给我们敲响警钟,所谓的文献档案真的可靠吗?另外,文献材料的不足还在于其内涵的多歧性。面对同一文献,必定见仁见智,还原真实的历史不能仅仅依据一家之言,我们应当批判地、慎重地对待文献资料,在实际研究中加强与现代科技手段的结合。
今天,我们需要反璞归真、重建史实,也需要了解历史的底色、对比色。在未来的历史研中,亟须运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特别是文献档案与科技手段相结合,以去伪存真,复原历史的真实性。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史学“三病”的表现的一项是()
A.一些学者认为,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早期改良思潮虽然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同时发展,却最终走向夭折,是因为中国的改革理论体系与日本相比还不够完备。 |
B.一段时期,一些研究者对陈独秀基本上持否定态度,除了认同他被扣上右倾机会主义和右倾投降主义的帽子外,对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倡导推动作用也从来不提。 |
C.关于孙中山曾试图用租让中国满州地区权益来换取日本军阀或财阀的援助的情况,日本学者先后撰文加以披露,而中国学界却对此讳莫如深,甚至刻意否认。 |
D.杨善群《变混沌为清晰的重大发现》一文,对1972 年出土的银雀山西汉前期墓葬中的文献资料作了详细辨析,驳斥了疑古学者怀疑《孙子兵法》为后人伪作的言论。 |
A.当今史学研究成果并非都是知古以察今、鉴往以知来的创造性思想结晶,很多所谓“历史启示”不仅不能给人以启迪与借鉴,还常令人哑然失笑。 |
B.有学者认为,德川时期中叶的日本较帝制末期的中国更为优胜是马后炮的史学认知,作者却认为,日本近代的强盛足以证明其制度在中世纪是好的。 |
C.史学研究成果要与现实紧密联系,史学研究者更要摒除象牙塔式的史学弊端,对民众、民族要多一些关怀,在心中多装些“大我”,少装些“小我”。 |
D.真正的史学研究需要返璞归真,面对同一文献不能仅依据一家之言,更不能不关注它内涵的多歧性,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下努力了解研究对象的真实底色。 |
A.“马后炮史学”是史学研究智慧缺失的集中表现,这样的研究成果不仅不能以创造性的思想让人眼前一亮,而且更无法打开历史中的智力机关来去伪存真、复原真实。 |
B.史学研究要为现实服务,作者提出不能仅仅是“太史公曰”,还应有“臣光曰“,就提醒今天的史学研究者,应该把研究重点从《史记》转移到《资治通鉴》上。 |
C.“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的新发现表明:文献档案在历史研究中的权威地位已经受到了挑战,今后在实际研究中应该注重现代科技手段和文献档案研究相结合。 |
D.中国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经世致用,为现实服务,今天的史学研究者需要借鉴《新唐书》的编撰者和明清的经世学派的做法,认真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
6.语言表达- (共1题)
7.
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能让人赏心悦目。写好钢笔字既是语文课的教学要求,也是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写钢笔字的知识,提高写钢笔字的水平,班上准备开展“走进硬笔(钢笔)书法”的主题活动。
【小题1】如果同学们推荐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一项,并说明活动目的。
【示例】项目:硬笔(钢笔)书法比赛
目的: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促进同学们认真练字。
项目:
目的:
【小题2】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练习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请你拟写一句宣传标语。
【小题3】班上的小刚同学是你的朋友,他平时不用心写钢笔字,字也写得不太好,看到你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祝贺你说:“你的字写得太漂亮了,要是我也能写得这么漂亮,那多好啊!”你听后可以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1】如果同学们推荐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一项,并说明活动目的。
【示例】项目:硬笔(钢笔)书法比赛
目的: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促进同学们认真练字。
项目:
目的:
【小题2】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练习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请你拟写一句宣传标语。
【小题3】班上的小刚同学是你的朋友,他平时不用心写钢笔字,字也写得不太好,看到你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祝贺你说:“你的字写得太漂亮了,要是我也能写得这么漂亮,那多好啊!”你听后可以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