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西藏拉萨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330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8题)

1.
下列各词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骗(kuāng)奉(gōng)念(diào)
B.梁(jí)联(yíng)反(xǐng)
C.虚(xuán)自(xǔ)行(lǔ)
D.叹(kǎi)罚(chéng)桂(guān)
2.
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侦探小说中扑朔迷离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B.他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C.她突然哭了起来,弄得大家不知所措
D.别人有困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3.
提取下列句子主干正确的一项( )
A.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主干:鲁迅代表大多数。
B.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主干:天气冷。
C.我不相信他会来。主干:他会来。
D.荷塘的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主干:荷塘长树。
4.
对下一句子中,加横线词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祖父好,他常常买礼物给我,又关心功课。
A.介词副词形容词形容词助词
B.连词形容词副词形容词介词
C.介词副词副词动词助词
D.连词副词副词形容词介词
5.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排比)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C.桃花、梨花、海棠花……都开得笑盈盈的(拟人)
D.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拟人)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真凉爽啊!拉萨的夏天。
B.“我的朋友们,”他说:“我日夜都在思念着你们。”
C.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
D.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
7.
下面语境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会议开始前,主持人提醒:“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立刻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B.有人从楼上往下扔垃圾,一位行人正好路过,怒气冲冲地冲楼上喊:“谁这么缺德啊!”
C.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用心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D.临走前,我对小王说:“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8.
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年的钟声雄浑激越,响彻天宇。钟声召唤着天边那新年的第一抹红霞,钟声歌唱着神州大地又一个灿烂的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我们每一颗年轻进取的心灵都被钟声震撼着。
B.钟声震撼着每一颗忧郁苦闷的心灵。
C.我们每一颗忧郁苦闷的心灵都被钟声震撼着。
D.钟声震撼着每一颗年轻进取的心灵。

2.现代文阅读(共2题)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美在何方

说起来十分奇怪,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是从书本开始。

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城市给我的印象有些肮脏、杂乱、喧嚣、破旧。其间自然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譬如一朵花,一片云。我的这个城市适宜拍照而不是游览。每次从风景地归来,总是十分沮丧,往日的麻木被瀑布森林大漠海洋洗去,活泼泼的感觉神经便觉得疼痛。朋友教过我一个看画的方法:卷起一本杂志,像单筒望远镜,用一只眼睛来欣赏。这时,遮去画框之外的纷乱,画居然明亮立体得多。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

不过,我不能总是眯着一只眼走在街上。我的印象总是整体的印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的审美意识是从这里开始的。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令人情不自禁。我不知也无须知道翠柳置身何地,无须知道这千秋的沧桑与万里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词儿一蹦一跳的,读起来眼睛会一闪一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这是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慷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是沉甸甸的忧伤。

人渐渐走入景中,将景淹去,留下一点气息。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有燕在双飞,人就立得更孤独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需要心情。凡俗的我虽然没有那种超然,却有对超然的向往。有位老先生近来发现陶渊明是个斜眼,因他东篱采菊却见了南山。我想这也是游戏之论吧。不仅南山,北山西山也是见得的,连眼都不必斜,只消转转身体就行。我想我们是很容易被这样的诗句烦了的,因为我们既无菊可采,又无南山可见,所见之物多是人之眼,所以需要研究它究竟是斜还是不斜。

从诗词出发,回到生活中,人的感觉有了两个系统:艺术与非艺术。艺术是我们逃遁现实压力的港湾。美在心目中被放大,直到淹了一天一地。美在心目中被抽象,以至不需特定的对象。

美常常是无名的。走在九寨沟,看近处的水,远方的山,拍拍大树,数一数耗牛,在珍珠滩洗洗双足。我无力指出一个具体的美,即使指出也是虚妄的。那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感受。所有的细节都淡化了,心中起伏着一种莫名的愉悦。景物不再是对象;于是人也就不再君临一切。在这美好的时间和美好的地点,一切都是和谐的。不需要刻意修饰,努力操作,苦思冥索。许多人支起照相机,许多人架起画板。然而全都徒劳,因为取舍也是多余的。我想,我们热爱的还是这样一种深入其中的境遇,热爱它的全体,否则,旅游如何能成为人类如火如荼的节目呢?这样的美比起“绿肥红瘦”式的吟咏更有生命力。

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尤为幸福。幸好在景观之外还有人性、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

很多年以前,我常常站在晒台上看一个人走过弄堂。她走入我的视线直到消失,其间不过一分钟。那时我还小,不懂爱情或情欲,只觉得想看一看。假如世上有所谓“美的觉悟”的话,这就是了。这是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觉悟,其间没有语言的参与,其间无须学习和训练,是情不自禁的真正的觉悟。

 (选自《躺着读书》)

【小题1】本文题目为《美在何方》,作者认为“美”到底在哪里呢?
【小题2】第二段所写的城市之“美”有何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写“城市之美”呢?
【小题3】如何理解画横线的的句子“不过,我不能总是眯着一只眼走在街上。我的印象总是整体的印象”?
【小题4】文章末段中,作者称他“很多年以前”的一次经验为“真正的觉悟”,“真正的觉悟”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10.
阅读选文,回答以下小题。
生存的地方
有两个人在大海上漂泊,想找一块生存的地方。他们找到了一座无人的荒岛,岛上虫蛇遍地,处处潜伏着危机,条件十分恶劣。
其中一个人说:“我就在这里了。这地方现在虽然差一点,但将来会是个好地方。”而另一个人不满意,于是他继续漂泊。他终于找到了一座鲜花烂漫的小岛,岛上已有人家,他们是18世纪海盗的后裔,几代人努力把小岛建成了一座花园。他便留在这里做小工,很快就富裕起来,过得很惬意。
过了很多很多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财大气粗的他经过那座他曾经放弃的荒岛,他决定去拜访老友。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高大的屋舍整齐的田畴,健壮的青年,活泼的孩子……
老友因劳累而过早衰老,但精神仍然很好。尤其当说起变荒岛为乐园的经历时,更是神采奕奕。最后老友指着整个岛说:“这一切都是我双手干出来的,这是我的小岛。”那个曾错过这个地方的人,什么话也说不出。
是的,生活就是这样:有些人再辛苦、再困顿,但他奋斗了,他是生活的主人;有些人再舒适、再富足,但他缺少艰难的创造和奋力的拼搏,他始终自豪不起来。
【小题1】第二段的“他们”指哪些人?“把小岛建成了一座花园”中“花园”是什么意思?
【小题2】第三段“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一句承上启下,照应了上文什么语句?引出下文什么内容?
【小题3】老友说“这是我的小岛。”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小题4】来访者过得很惬意,为什么听了老友的经历什么话也说不出?下文为什么又说他始终自豪不起来?
【小题5】走人生的路就像在大海上漂泊。结合文中两个人的生活道路简要谈谈你打算如何寻找自己人生的立足点,开创全新的人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现代文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