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0题)
A.踟躇(zhí) 漪沦(yī) 青荇(xìng) 挥斥方遒(yóu) |
B.佝偻(gōu) 跫音(qióng) 慰藉(jí) 蓊蓊郁郁(wěng) |
C.召唤(zhào) 气馁(něi) 砥砺(dǐ) 迥然不同(jiǒng) |
D.颓圮(pǐ) 汲取(jí) 宁谧(bì) 苦思冥想(mín) |
A.百舸(kě)寂寥(liáo)彷(páng)徨惆怅(chàng) |
B.方遒(qiú)颓圮(pǐ)瓦菲(fēi)青荇(xìng) |
C.浪遏(è)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huò) |
D.虔(qián)诚忸怩(ní)深邃(suì)团箕(qí) |
A.人们对教育制度改革怀着希望,充满了热情。如果只是换汤不换药恐怕伤了人们的心。 |
B.这支曲子他们演奏得出神入化,深深地吸引了所有的听众。 |
C.有人通过散布奇谈怪论的谣言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是最终只是招来人们嘲笑罢了。 |
D.还想让你老爸保你过关?老实告诉你吧,他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谁也救不了你! |
2.话题作文- (共1题)
父子俩驾着一艘小船行驶在水面上,突然风浪大作,小船就像海面上的一片树叶,眼看就要翻了。儿子惊慌失措,这时父亲发话了“快往船舱里灌水。当船舱里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奇迹出现了,小船不再摇晃。
行船如此,生命也如此!负重的生命才更有韧性。适当的给自己的生命负点重,或许活得更有意义。
请以“生命的负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不少于600字(4)不得抄袭。
3.诗歌鉴赏- (共1题)
重上井冈山
***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依次写出这首词押韵的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生于湖南,可这里说“千里来寻故地”,该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出这首词写景的句子,并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
答:①写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景物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言文阅读- (共3题)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小题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1)樊於期( ) (2)戮没( ) (3)揕其胸( ) (4)切齿拊心( )
【小题2】写出两段话中表示敬称的三个词语。
(1)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一: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抽出来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郑既知亡矣既:已经 |
B.将焉取之之:指代土地 |
C.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
D.何厌之有厌:厌烦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动词。认为 |
B.敢以烦执事以:介词。用,拿。 |
C.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代词。怎么。 |
D.将焉取之焉:代词。哪理。 |
A.请客的主人行装 |
B.宴请的客人行装 |
C.宴请的客人使者 |
D.招待过往的出使的人 |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也是会有好处的。 |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 |
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作法,实不足取。 |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今者出,未辞也 辞:告辞 |
B.沛公则置车骑置:安排 |
C.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 |
A.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可见此时的项王对沛公是有防范的,害怕他逃跑。 |
B.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
C.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 |
D.“鸿门宴”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在整个事件的演变过程中,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0道)
话题作文:(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