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阅读下图(甲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乙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问题

(1)简述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原因。说明近年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减慢的主要原因
(2)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分析其主要原因。
(3)与珠江三角洲相比,指出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简述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原因。说明近年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减慢的主要原因
(2)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分析其主要原因。
(3)与珠江三角洲相比,指出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2.单选题- (共11题)
2.
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但沙柳必须每隔3~5年平茬才能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
【小题2】造纸产业链条( )

【小题1】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
A.防风固沙 | B.吸烟除尘 | C.保持水土 | D.净化空气 |
A.使植被遭到了更大规模破坏 |
B.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
C.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
D.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
3.
下图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2】该河最有可能是()

【小题1】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 |
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 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 |
A.塔里木河 | B.松花江 | C.淮河 | D.珠江 |
4.
水是地理环境重要组成部分,水量大少及水的空间分布状态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大影响和作用。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河道形成“井”字形,有河有街必有桥,因桥成市,因桥成街,桥桥相望,桥桥相连……桥下流水潺潺,两岸院墙斑驳,一叶轻舟,徜徉在小河之上;听一曲吴歌小调,与身着蓝印花布的船娘聊聊家常,江南古镇的独特韵味悄悄流淌……结合材料和左图,该景观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小题2】右图为“我国某地景观示意图”。该地所在省级行政区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下列关于该河流特征的正确叙述是

【小题1】河道形成“井”字形,有河有街必有桥,因桥成市,因桥成街,桥桥相望,桥桥相连……桥下流水潺潺,两岸院墙斑驳,一叶轻舟,徜徉在小河之上;听一曲吴歌小调,与身着蓝印花布的船娘聊聊家常,江南古镇的独特韵味悄悄流淌……结合材料和左图,该景观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A.长江三角洲 | B.三江平原 | C.黄淮海平原 | D.成都平原 |
A.河网密集,支流少 |
B.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
C.其水文特征与尼罗河相似 |
D.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流量季节变化大 |
5.
水系由干流及其不同等级的支流组成,直接汇入干流是一级支流,汇入一级支流的是二级支流。读“某区域水系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Ⅰ、Ⅱ两条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A湖西岸附近地区主要生态问题不显著的是

【小题1】关于图中Ⅰ、Ⅱ两条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河从不同地方入海 |
B.两河均属某一大河的支流 |
C.Ⅱ河是Ⅰ河的一级支流 |
D.Ⅱ河是Ⅰ河的二级支流 |
A.草场退化 | B.土地沙化 |
C.水土流失 | D.土壤碱化 |
7.
读下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小题2】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限制条件主要是

【小题1】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
C.引黄河水灌溉方便 |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
A.灌溉条件较差 | B.气温低,热量不足 |
C.日照时间短 | D.土壤盐碱化严重 |
8.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米×2米×1米)、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貌
【小题2】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貌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 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 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
9.
2012年11月20日,“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专家研讨会”在太原市召开。所谓资源型经济,主要是指依靠区域资源优势,通过对资源的开采、初级加工,形成初级产品的经济增长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山西实施经济转型试验原因包括
①煤炭等资源已近枯竭 ②单位GDP能耗高
③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④工业产品的市场日渐狭小
【小题2】目前加快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中,包括
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③大力寻求绿色替代能源 ④进一步发展资源深加工
【小题1】山西实施经济转型试验原因包括
①煤炭等资源已近枯竭 ②单位GDP能耗高
③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④工业产品的市场日渐狭小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③大力寻求绿色替代能源 ④进一步发展资源深加工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0.
【小题1】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小题2】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海坛(平潭)岛,福建第一大岛屿,地势低平,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A.降水均匀 | B.日照强 | C.风力大 | D.昼夜温差大 |
A.高大、屋顶尖、窗大 |
B.低矮、屋顶缓、窗大 |
C.低矮、屋顶缓、窗小 |
D.高大、屋顶尖、窗小 |
11.
下图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企业最可能是
【小题2】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商业中心选址,则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城市规划图层 ②水文地质图层 ③交通线路图层 ④农作物分布图层

【小题1】该企业最可能是
A.制糖厂 | B.钢铁厂 | C.食品厂 | D.水泥厂 |
①城市规划图层 ②水文地质图层 ③交通线路图层 ④农作物分布图层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12.
科尔沁地区在清朝康熙年间还是牧草丰盛的著名牧区,现在已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对我国华北地区有严重的潜在威胁,下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转移的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方向是
【小题2】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1949年 | 1955年 | 1960年 | 1970年 |
东经 | 121.97° | 121.93° | 121.94° | 121.88° |
北纬 | 43.57° | 43.51° | 43.54° | 43.59° |
年份 | 1978年 | 1985年 | 1990年 | 1995年 |
东经 | 121.86° | 121.75° | 121.80° | 121.71° |
北纬 | 43.69° | 43.80° | 43.68° | 43.84° |
【小题1】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方向是
A.向东南方向移动 | B.向东北方向移动 |
C.向西北方向移动 | D.向西南方向移动 |
A.水资源利用不当 | B.过度樵采,破坏固沙植物 |
C.严重超载放牧 | D.农牧交错带的过度垦殖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