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层林尽染:用拟人手法,活化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 |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使用了借代,用“江山”代“国家”。 |
C.粪土当年万户侯: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大军阀、大官僚比喻为万户侯。 |
D.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设问,下阕回答了上阕的问题 |
2.
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人的心情是惆怅而激昂的,写长沙深秋景致,毫无一般旧诗歌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
B.词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作的对比。 |
C.本词用语精当、形象。如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出鹰的矫健飞腾;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鱼在水中游来游去,轻快自如的神态。 |
D.这首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尽”与“遍”相应,“染”更有动感,写层林渐渐变红。 |
2.诗歌鉴赏- (共2题)
4.
阅读***《沁园春•长沙》,回答问题。
【小题1】这首词对动词的使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请以“鱼翔浅底”中的“翔”为例说说这一用法。
【小题2】这首词中的数词,富于力学的美感。请结合实例简要分析。
【小题3】面对眼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诗人联想到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描绘了什么景象?有何深刻的含义?
【小题1】这首词对动词的使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请以“鱼翔浅底”中的“翔”为例说说这一用法。
【小题2】这首词中的数词,富于力学的美感。请结合实例简要分析。
【小题3】面对眼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诗人联想到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描绘了什么景象?有何深刻的含义?
3.其他- (共2题)
5.
注音。
橘子洲(______) 百舸争流(______) 寥廓(______)
峥嵘(______) 挥斥方遒(______) 浪遏飞舟(______)
岁月稠(______) 中流击水(______) 遒劲(______)
橘子洲(______) 百舸争流(______) 寥廓(______)
峥嵘(______) 挥斥方遒(______) 浪遏飞舟(______)
岁月稠(______) 中流击水(______) 遒劲(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2道)
其他:(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