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207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4

1.选择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人工智能一路_________,万物互联的智慧生活新时代渐行渐近。当前,物联网设备市场呈指数级增长态势。传统设备接入互联网成为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大势所趋。但是人们在享受万物互联带来的便利同时,物联网终端的安全问题却逐渐暴露出来,甚至成为最薄弱环节。联网的打印机、路由器,( )。业内透露,物联网设备成为黑客攻击的捷径并非_________。2014年1月发生的针对物联网设备的一起攻击行为,攻陷了10多万个联网设备,包括电视机、路由器和至少一台智能电冰箱。每天发送30万封垃圾邮件……为此,专家给出四条建议:一是具有公共属性的机构、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应尽快提升对内部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排查及日常监控;二是国内物联网设备生产商提升安全等级,物联网设备常见的脆弱点有硬件接口暴露、未授权访问等,这些安全问题技术水平并不高,完全可以___________;三要警惕传统互联网攻击手段在物联网“战场”变种;四是一旦发现故意留“后门”,应依据法律法规,果断采取严厉惩戒措施,_____________。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高歌猛进 骇人听闻   防微杜渐   杀一儆百
B.乘风破浪 危言耸听   防微杜渐   以儆效尤
C.高歌猛进 危言耸听   防患未然   以儆效尤
D.乘风破浪 骇人听闻   防患未然   杀一做百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黑客利用这些“后门”,实现窃取国家机密、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的目的
B.都可能成为被黑客利用的“后门”,国家机密、商业机密、个人隐私被窃取
C.黑客可能利用这些“后门”,窃取国家机密、商业机密、个人隐私
D.都可能成为被黑客利用的“后门”,成为窃取国家机密、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的渠道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是具有公共属性的机构、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应尽快强化对内部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排查及日常监控
B.一是具有公共属性的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应尽快强化对内部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排查及日常监控
C.一是具有公共属性的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应尽快提升对内部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排查及日常监控
D.一是具有公共属性的机构、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应尽快提升对内部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排查及日常监控的能力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岑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怎奈。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述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空满耳”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鹏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地、徒然”之意。
E.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小题2】本诗流露出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可谓智力孤危。
B.期山东为三处。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小题2】下列加点字中词性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忧劳可以国。
B.石,金块珠砾。
C.此天之我,非战之罪也!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之。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然今卒困于此。
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C.赵尝五战于秦。
D.不忍杀之,以赐公。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B.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C.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D.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小题5】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带领八百壮士夜间突围成功,一路逃亡,又被农夫所骗误入沼泽,逃到东城县,只剩下二十八人,而追兵数千。
B.东城快战中,项羽明知必死,没有退缩,愿意拼死决战,这主要表现他知耻重义。
C.文段(2)从“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D.文段(2)依次从齐燕赵三国分析各自灭亡的原因之后,进一步从反面作假设推论,以证明确实是“不赂者以赂者丧”。
【小题6】下列各句中对作品的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写人物,有时是一场写多人,有时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项羽之死》中对项羽的写法是通过三个连续事件集中表现了他的性格特点。
B.《六国论》首段从论古入,收尾以慨今出,表面上是历史论文,实际上论古讽今,现实针对性很强。
C.《伶官传序》在议论的文字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是说理委婉而令人深思;全文以“呜呼”起笔,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咏叹中显示委婉的韵致。
D.《阿房宫赋》一文文采焕然,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如写阿房宫的占地之广、建筑之高就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宫中歌舞的感受使用白描手法。
【小题7】翻译句子。
(1)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道德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是义与利的关系。其实,义也是利,不过是受惠范围稍大的利。弟弟帮哥哥与邻居打架,在邻居看来是争利,在哥哥看来是可歌可泣的仗义。民族冲突时的举国奋争,对民族之外是争利,在民族之内是慷慨悲歌的举义。义与利是一回事,也不是一回事,只是取决于不同的观察视角。

一个高尚者大爱无疆,爱及人类之外的动物、植物,乃至整个银河星系。但从另一角度看,如此大爱其实也是放大了的自利,无非是把天下万物视为人类家园,打理家园是确保主人的安乐。如果有人爱到了这种地步:主张人类都死光,以此阻止海王星地质结构恶化,那他肯定会被视为神经病,思想比邪教还邪教,其所谓的高尚其实一文不值,且不可思议。在这个意义上,道德其实很世俗,充满人间烟火味,不过是一种福利分配方案,一种让更多人活下去或活得好的方案。一个人有饭吃了,也让父母吃一口,也让儿女吃一口,就算得上一位符合最低纲领的道德义士。

作为历史上宏伟的道德工程之一,基督教曾提交了最为普惠性的福利分配方案。“爱你的邻居”,《旧约》这样训谕。基督教创始人耶和华在《以赛亚书》里把“穷人”视若宠儿,一心想让陌生人受到欢迎,让饥民吃饱肚子。耶和华要求信奉者“寻求公平,解放受欺压者,给孤儿申冤,为寡妇辨屈”,这种视天下受苦人为自家骨肉的情怀,以及相应的慈善制度,既是一种伦理,差不多也是一种政纲。这与儒家常宣传的圣王一体,与亚里士多德将伦理与政治视为一体,都甚为接近;与某些宗教更醉心于永恒(道教)智慧(佛教)等等,则有较大的差别。

中国不乏西哲之同道。《尚书》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管子》称“王者以民为天”。《左传》称“夫民,神之主也”。而《孟子》的“民贵君轻”说,也明显含有关切民众的天道观。稍有区别的是,中国先贤们不谈“怪力乱神”,不习惯人格化传奇化、神话化的赎救故事,因此最终没有走向神学。中国先贤虽然也有“不愧屋漏”或“举头神明”(见《诗经》等)之类的玄语,但对头顶上的天意、天命、天道一直语焉不详,或搁置不论。西方的“天赋人权”具有神学背景,是宗教化的;中国的“奉民若天”则是玄学话语,具有半宗教的性质。但不管怎么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置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于道德核心,“上帝”也好,“天道”也好,与“人民”均为一体两面,不过是道德的神学符号或玄学符号,是精神工程的形象标志,一种方便流传和教化的代指。

(摘編自韩少功《重说道德》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德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实质上是义与利的关系,利是从义中产生的。
B.为了方便流传和教化,东西方分别创造“天道”“上帝”作为精神的标志。
C.道德是一种福利分配方案,这个方案就是一个人有饭吃,也让全家有饭吃。
D.中国先贤对天意、天命、天道一直语焉不详,或搁置不论,因此不喜欢神灵。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从义与利的关系入手,阐述了道德的世俗性,对道德进行重新解读。
B.文章辩证分析,深入浅出,既有浅显通俗的事例,也有权威著作的言论。
C.文章在论证中,东西方言论并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文立论的普适性。
D.文章最后一段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中国和西方对于道德的认识的差异。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尚者的大爱可以理解为放大了的自利,但这种高尚不加节制也会走向反面。
B.分别属于东西方文化的儒家和基督教有相似之处,同属中国文化的儒道释有所差别。
C.中国哲学不尚神学,无法像西方宗教那样提供最为普惠性的福利分配方案。
D.我们对中国历史上的某些人物是否为民族英雄的争论,其实是视角不同所致。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标准微笑
陈亦权
菜花长得很标致,不过读书不太好,勉强高中毕了业,问她老爹要了几百块钱作路费就去省城打工了。
十来天后,菜花老爹在谷坪上说:“我姑娘在省城的美国大超市做营业员,可威风了!”
乡亲们吓了一跳,以为菜花去美国了,理了理她老爹的话才明白过来。“那里面都是外国人吧?”有人问。
但是没人回答。因为这个谷坪上的人谁都没去过省城,去过省城的人都不在谷坪上。
后来,菜花回来了,穿着小短裙,一摇三晃地在村里转悠,原本那些嘴上经常占她便宜的小伙子们,不知为什么都不敢和菜花说话了。
也就是那次,菜花告诉乡亲们,她要当空姐了。几个年老的乡亲不清楚空姐是什么,倒是曾在镇上开过两年面馆的大樟妈说得别致:“空姐就是飞机上的服务员。”于是乡亲们都知道了,菜花要去飞机上做服务员了。“空姐要练习端酒不?”总算有点见识的大樟妈问。
“练,当然练,不过我们最重要的是练习微笑。”菜花说。
“笑也要练?”乡亲们都吓了一跳。
“当然,国际标准的微笑,三米和八齿或六齿,就是别人在离你三米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你的微笑,这个笑可是有讲究的,要嘴角微微上翘,露出八颗或六颗牙齿……”菜花手舞足蹈地说。
“哎哟喂!”陈大奶奶一脸的惊诧,手中的面擀子都掉落在地上了。旁边的人一阵哄笑,各自散去了,菜花也收起她那已经开始接受训练的微笑转身离开。
那之后,乡亲们很久没见到菜花。不过乡亲们没觉得无聊,因为还有陈二婆。陈二婆以前是在村口卖凉粉的,前年才开了家代销店。陈二婆对每个人都特好,成天笑呵呵的,有小孩子围到她的凉粉摊子上去,她就会捡几颗糖果塞进孩子们的嘴里,然后问:“甜不?”
“甜,真甜!”孩子们都这样回答她,她就笑得更厉害了,嘴巴也就更扁了,因为她的嘴巴里剩下了一颗牙齿。
现在,陈二婆依旧毎天都带着她那只能露出一颗牙齿的瘪瘪的笑,经营着她的代销店,卖些香烟糖果,有时候也摆几桌小赌局抽点油。
第二年,菜花回来了。她已经当了一年的空姐了,人更漂亮了,衣服也穿得更考究,而且还捎回来很多钱。她老爹就开始忙着到处找泥瓦匠,准备造房子。
菜花有出息了,乡亲们都围过去找她说话。菜花用她那受过培训的国际标准的微笑和乡亲们聊天,说些天上的事情,乡亲们就哈哈地笑,也不知道有没有听懂菜花都说了些什么,反正都夸菜花的笑真漂亮。菜花就说:“我这是经过训练的,你们的笑都是不标准的!”
菜花依旧笑着,露出八颗牙齿。但是乡亲们却渐渐开始疏远菜花,乡亲们都觉得她的笑里似乎藏着一些别的东西。藏着什么东西呢?乡亲们说不上来,倒是那个在镇上塑料厂里打工的老根宝发了一句感慨:“上次厂长开除我的时候说,以后厂里需要人的时候再叫我,他说那话的时候,就是这样的笑……”
没人听得懂老根宝在说什么,或许老根宝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
不愿意再往菜花身边挤的乡亲们又回到了陈二婆的代销店里,吃花生,喝浓茶,或者拉开架势三块五块地来几局,陈二婆依旧乐呵呵地笑,给人端荼递水,有收费的也有不收费的,无论收不收费,陈二婆都笑呵呵的,露出一颗牙齿,瘪着个皱巴巴的嘴巴。
陈二婆的代销店里又热闹起来,陈二婆在笑,店里的人也始终在笑,各种奇形怪状的笑,各种声调音量的笑,笑得开心,笑得舒坦。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菜花老爹说菜花在省城大超市工作,很威风,表现了菜花老爹的得意神态,也反映了他所在的乡村的闭塞与落后。
B.小说运用了大量口语化的语言描写,富有乡土气息,有的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有的反映出人物的性格。
C.小说善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如陈大奶奶手中的面擀子掉落在地上,体现了她对“练习微笑”的不理解和震惊。
D.乡亲们觉得菜花的笑里藏着一些东西,其实也可以说菜花的笑里缺少了一些东西,从而让乡亲们疏远。
【小题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标题“标准微笑”的意蕴。

5.情景默写(共1题)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 ________, ______?
(2)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用“ _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6.材料作文(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在2018年央视推出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中,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动情演绎了一首小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在今年春节火了。
——摘自网络
材料二:“燃文化”是从腾讯视频2017年暑期提出的“好时光一起燃”这一主题衍生而来的新型文化体。它体现一种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和热血的状态。
——摘自网络
材料三: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感悟?请结合任意两则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能套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