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9题)
2.综合题- (共3题)
10.
(题文)根据材料和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东北三省既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基地,又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些年来,东北三省由于一些重要资源趋于枯竭,与之相关的资源型产业出现萎缩,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
材料二:三江平原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北大荒”。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对三江平原进行大规模农垦,使三江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但是近年国家已经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东北老工业基地部分矿产资源分布图
(1)东北三省发展成为我国的工业基地,是以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为重要基础的。
(2)国家停止开发三江平原,主要为了保护其作为________的生态功能。
(3)填写下表,请你从资源利用、产业调整和环境保护三方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可采取的主要对策。
材料一:东北三省既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基地,又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些年来,东北三省由于一些重要资源趋于枯竭,与之相关的资源型产业出现萎缩,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
材料二:三江平原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北大荒”。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对三江平原进行大规模农垦,使三江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但是近年国家已经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东北老工业基地部分矿产资源分布图
(1)东北三省发展成为我国的工业基地,是以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为重要基础的。
(2)国家停止开发三江平原,主要为了保护其作为________的生态功能。
(3)填写下表,请你从资源利用、产业调整和环境保护三方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可采取的主要对策。

1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江发源于齐岳山,大部分河段流经高山深谷,两岸植被繁茂,广泛分布着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全流域理论蓄能达290万千瓦。
材料二 下图为清江流域图。

材料三 下表为清江资料统计表。

(1) 清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清江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发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 洪涝灾害是清江流域重要的自然灾害,治理该灾害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清江发源于齐岳山,大部分河段流经高山深谷,两岸植被繁茂,广泛分布着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全流域理论蓄能达290万千瓦。
材料二 下图为清江流域图。

材料三 下表为清江资料统计表。

(1) 清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清江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发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 洪涝灾害是清江流域重要的自然灾害,治理该灾害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题文)下图为江苏省部分物产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利用本地资源,江苏省可发展的工业有________、________。
(2) 目前,苏北地区承接苏南转移的产业主要属于________指向型,苏北地区承接这类产业的优势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近几年,江苏棉花生产萎缩,而蔬菜、花卉等迅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变化,其变化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利用本地资源,江苏省可发展的工业有________、________。
(2) 目前,苏北地区承接苏南转移的产业主要属于________指向型,苏北地区承接这类产业的优势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近几年,江苏棉花生产萎缩,而蔬菜、花卉等迅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变化,其变化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0题)
13.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盆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

【小题1】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小题2】(小题2)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小题3】(小题3)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小题1】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高出很多 | B.高出稍许 | C.高度相同 | D.高度较低 |
A.黄土塬 | B.沙滩地 | C.沼泽地 | D.自流盆地 |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
C.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 D.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
14.
图甲为沪宁杭工业区示意图,图乙为鲁尔工业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两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是( )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煤炭资源丰富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水力资源丰富
⑤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 ⑥农业发达,著名的“鱼米之乡”
【小题2】图示两工业区内钢铁工业发达,其钢铁工业发展共同的不利因素是( )
【小题3】两地的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下列不属于其影响的是( )

【小题1】图中两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是( )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煤炭资源丰富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水力资源丰富
⑤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 ⑥农业发达,著名的“鱼米之乡”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④⑤⑥ |
A.铁矿资源缺乏 | B.劳动力短缺 | C.科技水平较低 | D.市场狭小 |
A.酸雨 | B.水污染 | C.全球变暖 | D.臭氧层空洞 |
15.
下图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①②③④依次示意( )
【小题2】各类餐馆如此分布,能够( )

【小题1】①②③④依次示意( )
A.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 |
B.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 |
C.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 |
D.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 |
A.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 | B.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 |
C.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 | D.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 |
16.
①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 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③ 调节气候,为行人庇荫 ④ 减弱噪音,美化环境
【小题2】“二板三带式”的优点有( )
城市道路绿化布置形式多样,“二板三带式”即道路被中间一条绿化带隔离成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下图为二板三带式道路绿化断面。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①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 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③ 调节气候,为行人庇荫 ④ 减弱噪音,美化环境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A.用地较少,管理方便简单 | B.车辆之间,互不干扰 |
C.绿地较广,投资费用很大 | D.人行道与车行道分离,安全性好 |
17.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A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
【小题2】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严重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 )
①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③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水流湍急,对土壤侵蚀作用强

【小题1】图中A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 B.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
C.降水丰富,灌溉便利 |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
①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③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水流湍急,对土壤侵蚀作用强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8.
采用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模型试验,可以检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合理性。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为解决当地的生态问题,在①②③④四处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
【小题2】“平整土地”可以减少 ( )
【小题3】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小题1】为解决当地的生态问题,在①②③④四处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
A.①种草护坡 | B.②打坝建库 |
C.③平整土地 | D.④修筑梯田 |
A.地下径流 | B.地表径流 |
C.地表水下渗 | D.蒸发 |
A.采用轮荒耕作,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力 |
B.治理重点是保持水土,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
C.植树造林是重要的工程措施 |
D.生物措施的功能在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
19.
读四川普光至上海的输气管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与新疆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有( )
①途经我国水能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方便
②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
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地更多,供气更稳定
⑤运输线路短
【小题2】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小题1】与新疆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有( )
①途经我国水能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方便
②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
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地更多,供气更稳定
⑤运输线路短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A.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
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经济的发展 |
C.配合“西气东输”工程,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
D.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 |
20.
生态指数能反映各区域生态的完整性、重要性及自然性的大小。指数值越高,生态环境越好。读江苏省生态指数分布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对江苏省生态指数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为了对比分析各地生态指数的变化情况,可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对江苏省生态指数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南高于苏北 |
B.苏中高于苏东 |
C.沿江高于沿海 |
D.盐城高于南通 |
A.RS |
B.GIS |
C.GPS |
D.数字城市 |
21.
环渤海城市群(如左图)和中三角城市群(如右图)都是承载着我国崛起希望的重点规划发展区域。环渤海城市群由三个都市圈(京津唐、辽中南、山东半岛)构成;位于中国最中心的中三角城市群连接武汉、长沙、南昌三市。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两大城市群工业发展的共同优势条件有
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淡水资源充足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都位于湿润气候区
【小题2】下列关于两大城市群的工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两大城市群工业发展的共同优势条件有
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淡水资源充足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都位于湿润气候区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④ |
A.中三角城市群:依托资源优势,继续加强西部地区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
B.中三角城市群: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承接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
C.环渤海城市群:依托位置优势,继续打造沿海外向型工业基地的建设 |
D.环渤海城市群:调整产业结构,禁止能耗高的重化工业的发展 |
22.
下图甲、乙、丙、丁分别对应2016年广东省四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情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最接近的是( )
【小题2】下列属于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 )
①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②市场腹地广阔
③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④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小题1】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最接近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①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②市场腹地广阔
③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④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4.选择题- (共2题)
5.填空题- (共1题)
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绿洲是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它多呈带状或块状分布在河流或井、泉附近以及有冰雪融水灌溉的山麓地带,绿洲地区也是当地人口的主要聚居区。
材料二:近几年来,于田县大力发展红枣种植业,成为于田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材料三:图甲为我国西北某地古绿洲与现代绿洲分布变化示意图。
(1)图示区域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_,当地绿洲农业的水源主要来源于 。该地气候特征与图乙、丙中的________一致。形成这样的自然环境特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该地区红枣质量优良的优越气候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在大力发展红枣种植业的同时,该地区也会出现________等生态环境问题。
(3)请你为于田的红枣产业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出谋划策。
材料一:绿洲是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它多呈带状或块状分布在河流或井、泉附近以及有冰雪融水灌溉的山麓地带,绿洲地区也是当地人口的主要聚居区。
材料二:近几年来,于田县大力发展红枣种植业,成为于田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材料三:图甲为我国西北某地古绿洲与现代绿洲分布变化示意图。

(1)图示区域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_,当地绿洲农业的水源主要来源于 。该地气候特征与图乙、丙中的________一致。形成这样的自然环境特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该地区红枣质量优良的优越气候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在大力发展红枣种植业的同时,该地区也会出现________等生态环境问题。
(3)请你为于田的红枣产业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出谋划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9道)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