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0题)
2.综合题- (共2题)
11.
近些年,中国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说法,该方案指出“新三大地带”包括远西部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依据下列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请从社会经济因素列举划分的指标有 。
(2)阅读表格,根据数据概括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的特点__________。
(3)从自然地理特征方面列表对比分析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和远西部地带的差异,


(1)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请从社会经济因素列举划分的指标有 。
(2)阅读表格,根据数据概括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的特点__________。
(3)从自然地理特征方面列表对比分析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和远西部地带的差异,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江苏全省铁路建设要实现13个市全部通高铁和动车。届时,江苏各市两小时内到达省会南京。(下图为江苏高铁规划示意图)

材料二:表:三大区域经济差异指标值(指标:人均GDP)

材料三:2016年10月30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涵盖江苏沿江8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的扬子江城市群,将成为未来江苏协同发展的最重要增长极。
(1)江苏高铁的建设拉近了13个地级市的距离,加强了区际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区域的__性。
(2)从经济角度看,苏南经济发展水平____(高、低),但也付出了环境的代价。请为苏南地区缓解其环境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
(3)近几年苏北经济增长较快,很大程度是由于苏北承接了许多苏南的________型工业。试分析该现象对苏北地区的影响。
(4)江苏打造扬子江城市群,为扬州的发展带来新机遇。请你为扬州提出合理性的措施。
材料一:江苏全省铁路建设要实现13个市全部通高铁和动车。届时,江苏各市两小时内到达省会南京。(下图为江苏高铁规划示意图)

材料二:表:三大区域经济差异指标值(指标:人均GDP)

材料三:2016年10月30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涵盖江苏沿江8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的扬子江城市群,将成为未来江苏协同发展的最重要增长极。
(1)江苏高铁的建设拉近了13个地级市的距离,加强了区际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区域的__性。
(2)从经济角度看,苏南经济发展水平____(高、低),但也付出了环境的代价。请为苏南地区缓解其环境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
(3)近几年苏北经济增长较快,很大程度是由于苏北承接了许多苏南的________型工业。试分析该现象对苏北地区的影响。
(4)江苏打造扬子江城市群,为扬州的发展带来新机遇。请你为扬州提出合理性的措施。
3.单选题- (共13题)
13.
读“我国39°N附近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小题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小题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坡度 | B.温度 | C.水分 | D.光照 |
A.丁地区植被改善 | B.乙地区沙化 |
C.甲地区植被退化 | D.丙地区荒漠化 |
14.
读“德国鲁尔区(左图)、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两工业区主要工业部门中共同的不包括( )
【小题2】两工业区走向衰落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
【小题3】下列共同符合两工业区的治理措施的是( )

【小题1】两工业区主要工业部门中共同的不包括( )
A.石油工业 | B.机械制造工业 |
C.煤炭工业 | D.钢铁工业 |
A.国际市场的冲击使其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减少 |
B.工业结构单一 |
C.环境污染严重 |
D.南部、西部阳光地带的开发 |
A.增加煤铁企业数量,重新振兴煤铁工业 |
B.增加劳动密集型企业,缓解环境压力 |
C.优化产业结构,重视发展高新技术工业 |
D.大规模迁出本地人口,缓解就业压力 |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目标,表明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绝不动摇,努力实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想。完成下列题。
【小题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小题2】下列符合“美丽中国”思想的是
【小题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人口众多,素质低 | B.地大物博,资源总量丰富 |
C.深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影响 | D.人口结构不合理 |
A.大力倡导购买小汽车 | B.鼓励野外聚餐 |
C.建立“河长制” | D.继续支持钢铁企业扩大产能 |
16.
阅读下面的漫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图反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小题2】该图反应的人类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 )

【小题1】该图反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 B.人类中心论 |
C.人地伙伴论 | D.人地相关论 |
A.代际公平 | B.共同性 | C.阶段性 | D.代内公平 |
17.
苏州市作为苏南地区重要的经济城市,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下图中的Ⅰ、Ⅱ、Ⅲ为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Ⅲ与Ⅰ、Ⅱ相比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小题2】符合Ⅲ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小题1】Ⅲ与Ⅰ、Ⅱ相比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水运便利 | B.当地市场广阔 |
C.科技实力强 |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
B.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
C.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
D.加强重化工业与 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
18.
读“俄罗斯‘南溪’输气管道与新疆克拉玛依周边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上图中A、B两阴影区域主要自然地理特征的相似性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影响左图中C地附近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海陆位置 ②洋流 ③山地 ④人类活动 ⑤大气环流
【小题3】关于右图中克拉玛依为进一步发展采取的措施不符合的是( )

【小题1】关于上图中A、B两阴影区域主要自然地理特征的相似性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丰富 | B.植被以草原、森林草原为主 |
C.以内流河、内流湖为主 | D.水资源丰富 |
①海陆位置 ②洋流 ③山地 ④人类活动 ⑤大气环流
A.①④ | B.①②⑤ | C.②③④ | D.①③⑤ |
A.利用区位优势,发展边境贸易 |
B.利用良好的热量条件,发展绿洲农业 |
C.进一步发展石化工业,延长产业链 |
D.发展观光旅游和工业旅游,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
19.
读“长江中游城市群及相邻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长江中游发展经济的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
A. 平原面积狭小 B. 土地肥沃
C. 油气资源丰富 D. 洪灾频繁
【小题2】长江中游洪灾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B. 地势地平、水流缓慢
C. 陡坡开荒 D. 围湖造田

【小题1】长江中游发展经济的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
A. 平原面积狭小 B. 土地肥沃
C. 油气资源丰富 D. 洪灾频繁
【小题2】长江中游洪灾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B. 地势地平、水流缓慢
C. 陡坡开荒 D. 围湖造田
20.
读“中国温度带(左图)、干湿区(右图)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关于两图中的字母、数字所代表的温度带、干湿区,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都是以单一指标划分的 | B.区域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
C.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 D.区域必须按照自然要素划 |
A.②—湿润区 | B.A—暖温带 | C.④—半干旱 | D.F—中温带 |
21.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A、C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关于BD区域叙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1】关于A、C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A、C区域之间的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横断山脉 |
B.A区域内部植被由南向北基本上是“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荒漠”更替 |
C.C区域存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不存在水平方向上的差异 |
D.A、C区域太阳辐射能都比较丰富 |
A.B、D区域之间的界线之一的①处山脉是秦岭山脉 |
B.B区域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粮食作物是冬小麦 |
C.D区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
D.造成B、D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基础因素是热量 |
22.
读“我国重要的四条路线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路线处于盆地、丘陵,人口密度最小 |
B.⑤-⑥路线穿过高原、山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 |
C.⑦-⑧路线穿过丘陵、平原,聚落密度较大 |
D.③-④路线穿过高原、丘陵,人口密度较大 |
23.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和“新垦区土地服务功能构成雷达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图中县政府驻地与新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
【小题2】依据甲、乙两图可知,该区域处于( )

【小题1】甲图中县政府驻地与新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
A.面状与点状 | B.点状与面状 |
C.线状与点状 | D.点状与线状 |
A.初期发展阶段 | B.成长发展阶段 |
C.转型发展阶段 | D.再生发展阶段 |
24.
“……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呀)沟,(咱们)拉不上(那)话儿(哎呀)招一招(呦)手。”下图是当地“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这首陕北民歌,反映了当地的地形特征是( )
【小题2】图7中对应正确的是( )
【小题3】下列关于该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这首陕北民歌,反映了当地的地形特征是( )
A.山高水深 | B.支离破碎 | C.一马平川 | D.山环水绕 |
A.①-需要更多劳动力 | B.②-土地退化 |
C.③-破坏植被 | D.④-开垦荒地 |
A.在陡坡处修筑水平梯田 | B.科学施肥属于工程措施 |
C.大力开展煤炭地区的土地复垦工作 | D.压缩所有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0道)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