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某区域发展变化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图中所示地区空间结构的变化特点。
(2)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区域发展的早期,该地 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区域发展的中期, 比重迅速上升;在区域发展的晚期,三次产业的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从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图中所示地区空间结构的变化特点。
(2)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区域发展的早期,该地 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区域发展的中期, 比重迅速上升;在区域发展的晚期,三次产业的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油菜是近年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发展极为迅速的一类产品,油菜籽已成为一种世界性重要油料。目前,加拿大是油菜籽的最大出口国,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总量的一半。该国重视油菜良种培育,育种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材料二 加拿大油菜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图甲)。
材料三 加拿大中南部油菜主产区气候统计资料(图乙)。

(1)评价加拿大油菜主产区发展油菜生产的自然条件。
(2)简述加拿大油菜生产的特点。
材料一 油菜是近年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发展极为迅速的一类产品,油菜籽已成为一种世界性重要油料。目前,加拿大是油菜籽的最大出口国,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总量的一半。该国重视油菜良种培育,育种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材料二 加拿大油菜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图甲)。
材料三 加拿大中南部油菜主产区气候统计资料(图乙)。

(1)评价加拿大油菜主产区发展油菜生产的自然条件。
(2)简述加拿大油菜生产的特点。
3.
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读图回答问题。

请在表中填出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差异

请在表中填出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差异
| 北方地区 | 南方地区 |
气候类型 | | 以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
耕作方式 | 以旱地为主 | |
自然资源 | | 有色金属矿产、水能资源等 |
河流径流量 | | |
2.单选题- (共15题)
4.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据《天天新报》报道:2009年6月20日起,上海市每立方米综合水价从目前的1.84元调整为2.3元。从2009年12月22日起,北京市居民水价每立方米上调0.3元。调整后北京市居民用水销售价格将由每立方米3.7元调整为每立方米4元。
材料二 漫画“水价”。

【小题1】2009年我国多个城市准备或已经开始上调水价,其主要目的是
【小题2】从上海和北京的水价可看出我国南方地区水价低于北方地区,主要原因是
材料一 据《天天新报》报道:2009年6月20日起,上海市每立方米综合水价从目前的1.84元调整为2.3元。从2009年12月22日起,北京市居民水价每立方米上调0.3元。调整后北京市居民用水销售价格将由每立方米3.7元调整为每立方米4元。
材料二 漫画“水价”。

【小题1】2009年我国多个城市准备或已经开始上调水价,其主要目的是
A.促进节约用水 | B.与国际水价接轨 |
C.增加国家税收 | D.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
A.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需水量太大 |
B.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小,水资源短缺 |
C.北方地区水污染比南方地区更严重 |
D.北方地区人口数量大于南方地区 |
5.
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推断青藏高原隆起后,我国西北地区
【小题2】从水循环的过程看,青藏高原隆起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同期风尘沉积通量变化的主要环节是
【小题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判断,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①气候的大陆性变强 ②植被覆盖率增大 ③河湖及其水量增大 ④太阳能资源更丰富
【小题4】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了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演变体现了

【小题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推断青藏高原隆起后,我国西北地区
A.流水作用增强 | B.冰川作用增加 | C.风力作用增强 | D.变质作用增强 |
A.地面蒸发 | B.水汽输送 | C.大气降水 | D.地面径流 |
①气候的大陆性变强 ②植被覆盖率增大 ③河湖及其水量增大 ④太阳能资源更丰富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C.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 D.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
6.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小题2】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小题1】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 B.①③② | C.③②① | D.③①② |
A.纬度地带性 | B.经度地带性 | C.垂直地带性 | D.非地带性 |
7.

【小题1】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小题2】“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A.绿化带高度过低,不能发挥隔离车辆的作用 |
B.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 |
C.裸露地面铺设砂石易造成扬沙天气并堵塞下水管道 |
D.绿化带面积过大,易发生城市内涝 |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8.
【小题2】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是因为( )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对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结合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②分别表示1958年和1995年的产值结构)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A.钢铁工业变化不明显 | B.第一产业迅速发展 |
C.化学工业比重上升 | D.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
A.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
B.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
C.荷兰填海造陆,提供丰富廉价的土地资源 |
D.炼铁需要大量冷却用水,西部水资源丰富 |
9.
下图所示的Q地区是我国某大型混合型饮料企业的番茄原料主产地,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该企业选择Q地作为番茄生产基地,主要考虑的优势条件为
【小题2】图中Q地南面的G山脉应是

【小题1】该企业选择Q地作为番茄生产基地,主要考虑的优势条件为
A.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
B.临近城市,铁路交通便利 |
C.劳动力充足,技术装备先进 |
D.光热充足,原料品质优良 |
A.昆仑山 | B.天山 | C.祁连山 | D.阴山 |
10.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
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小题2】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
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③④⑤ | B.①②④ | C.①②⑤ | D.①③④ |
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
D.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
1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小题2】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3】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

【小题1】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 |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 |
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
D.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 |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 |
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 |
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
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
13.
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A.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 工业化阶段
C.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 衰落阶段
【小题2】据图示信息判断,我国区域空间结构
A. 以面状为主
B. 以岛状和网络状为主
C. 现代化的空间网络系统已形成
D. 由点状向岛状发展

【小题1】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A.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 工业化阶段
C.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 衰落阶段
【小题2】据图示信息判断,我国区域空间结构
A. 以面状为主
B. 以岛状和网络状为主
C. 现代化的空间网络系统已形成
D. 由点状向岛状发展
14.
根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分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个经济地区。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下列城市全部处于西部的是
【小题2】下列关于四大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小题1】下列城市全部处于西部的是
A.太原、成都、西安 | B.长沙、乌鲁木齐、兰州 |
C.拉萨、成都、武汉 | D.拉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 |
A.东部地区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
B.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 |
C.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
D.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中西部地区所有省区 |
15.
下表表示影响四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读图完成下题。
如果四个区域分别是我国的黑龙江、上海、四川和香港,下列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 自然条件及 自然资源 | 社会经济因素 | 人口和劳动 力资源 | 位置、交通 及信息 |
① | ● | ●●● | ●● | ●●●● |
② | ●●●● | ● | ●●● | ●● |
③ | ●●●● | ● | ●● | ●●● |
④ | ● | ●●● | ●●● | ●●●● |
如果四个区域分别是我国的黑龙江、上海、四川和香港,下列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A.①黑龙江 ②上海 ③香港 ④四川 |
B.①香港 ②四川 ③黑龙江 ④上海 |
C.①上海 ②香港 ③四川 ④黑龙江 |
D.①四川 ②香港 ③上海 ④黑龙江 |
16.
不同区域的形成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相对位置,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区域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2】丁省与丙省相比

【小题1】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区域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都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
B.乙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配合条件好 |
C.甲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且多雨,但热量条件不如乙区域 |
D.甲区域夏季白昼时间长,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 B.陆地交通便捷 |
C.城市化水平高 | D.第三产业比重小 |
17.
区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右图回答下题。

【小题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小题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
A.初期阶段 | B.成长阶段 | C.转型阶段 | D.再生阶段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