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3.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聒噪(guō)提防(tí)创痛(chuàng)雕栏玉砌(qì) |
B.譬如 (bì)谄媚(chǎn)畜养(xù)踉踉跄跄(qiāng) |
C.门槛(kǎn)威吓(xià)天堑(qiàn)残羹冷炙(zhì) |
D.鞭笞(chī)伺候(cì)戛然(jiá)弃甲曳兵(yè) |
4.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金黄的稻束
作者: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金黄的稻束
作者: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
2.句子默写- (共1题)
5.
名句默写(8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长沙》)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3.故不积跬步, 。 (荀子《劝学》)
4.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1.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长沙》)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3.故不积跬步, 。 (荀子《劝学》)
4.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3.语言表达-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