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图所示)。

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2.
读甲、乙两地区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2)比较甲、乙两地2005年—2015年间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可能原因。
(3)说明乙地目前突出的人口问题及该问题对其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 面积(104km2) | 2005年人口数(万人) | 2015年人口数(万人) | 出生率 | 死亡率 | 人均GDP美元 | ≥65岁人口所占比重 |
甲 | 28 | 3000 | 2500 | 2.3% | 0.8% | 1000 | 6% |
乙 | 1.6 | 1500 | 2000 | 0.9% | 1.1% | 5000 | 11% |
(1)比较甲、乙两地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2)比较甲、乙两地2005年—2015年间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可能原因。
(3)说明乙地目前突出的人口问题及该问题对其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3.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A与B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城市B与C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
(2)C城市中商业区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
(3)C城市今后的城市形态可能向____________方向延伸。
(4)在C城市的①②③④四处,布局工业区最合理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

(1)城市A与B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城市B与C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
(2)C城市中商业区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
(3)C城市今后的城市形态可能向____________方向延伸。
(4)在C城市的①②③④四处,布局工业区最合理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西是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国,也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材料二 巴西人口密度和城市分布图。

(1)奥运会的筹办对巴西城市化发展有何影响?
(2)巴西城市化有何特点?
(3)试分析巴西的城市化现状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材料一 巴西是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国,也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材料二 巴西人口密度和城市分布图。

(1)奥运会的筹办对巴西城市化发展有何影响?
(2)巴西城市化有何特点?
(3)试分析巴西的城市化现状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2.单选题- (共11题)
5.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虚线代表自然带分界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①②③区的自然带分别是( )
【小题2】R河( )

【小题1】图示①②③区的自然带分别是( )
A.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
C.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D.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
A.为外流河 | B.多凌汛 |
C.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 D.冬季输沙量小 |
6.
如下图为北半球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主要原因是南坡()
【小题2】关于此山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主要原因是南坡()
A.热量更充足 | B.土壤更肥沃 | C.降水更多 | D.坡度更大 |
A.此山的雪线在冬季更高 | B.南坡为迎风坡,雪线更高 |
C.北坡可能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 D.此山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
7.
读45°S附近某地区的相关数据,其中①④处为海洋,②③处为陆地,80°、60°为当地经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①处所属的大洋与板块的名称分别是
【小题2】②处向北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现象是
【小题3】③处自然植被类型可能是

【小题1】①处所属的大洋与板块的名称分别是
A.太平洋、太平洋板块 | B.太平洋、南极洲板块 |
C.印度洋、印度洋板块 | D.大西洋、美洲板块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 D.非地带性分异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B.温带荒漠 |
C.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 | D.温带落叶阔叶林 |
8.
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题。

【小题1】2005-2010年
【小题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

【小题1】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
9.

【小题1】“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
【小题2】图乙中,能够反映我国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的是(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结合图甲、图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
A.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
B.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
C.15~64岁人口比重有所下降 |
D.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
A.①点 | B.②点 | C.③点 | D.④点 |
10.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表明:未来五年,北京将确保实现人口调控目标要求,不突破2300万人口的“天花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主要受限于
【小题2】提高北京市人口环境承载力的合理措施有
【小题1】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主要受限于
A.淡水资源 | B.土地资源 | C.气候资源 | D.生物资源 |
A.扩大现有城区面积,鼓励人口外迁 | B.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
C.节水节电,降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 | D.加强道路建设,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
11.
每一个承载系统对任何的外来干扰都有一定的忍耐极限,当外来干扰超过此极限时,生态系统就会损害、破坏乃至瓦解。无论是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还是城市区域、流域等都存在环境承载力的问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知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渐趋极限,某些部分供应十分紧张。供应紧张的部分最可能是
①土地资源 ②交通 ③科技 ④水资源
【小题2】日本国土面积小,但环境承载力较高。其主要原因有
①科技水平高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 ④生活消费水平高
【小题1】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知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渐趋极限,某些部分供应十分紧张。供应紧张的部分最可能是
①土地资源 ②交通 ③科技 ④水资源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①科技水平高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 ④生活消费水平高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2.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小题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小题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
C.增加自住房面积 |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
A.居住人口减少 | B.城市房价昂贵 |
C.人居环境恶化 | D.城区不断扩大 |
13.
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小题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小题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A.2千米附近 | B.4千米附近 | C.8千米附近 | D.10千米附近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
14.
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小题2】该城市

【小题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
A.老城区地租最高 |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
15.
科学家在黄土高原某地考察,研究土壤剖面发现最上面是黄土,下面土壤发红,最下面含有大量的鹅卵石,下图为黄土高地区某沟谷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
【小题2】土壤发红反映当时的气候特点
【小题3】图中河流最明显的水文特征是

【小题1】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
A.荒漠 | B.水乡 | C.森林 | D.草原 |
A.炎热干燥 | B.温暖湿润 | C.寒冷潮湿 | D.寒冷干燥 |
A.流量大而稳定 | B.流量季节变化小 | C.含沙量大 | D.没有冰期 |
3.选择题- (共3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能被创造但能被消灭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既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④化学变化中电子不能被创造但能被消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