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
鄱阳湖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它汇集了赣、抚、信、修、饶五水,在湖口附近注入长江。2015 年入 冬以来,鄱阳湖进入枯水期,湖洲变成万亩“草原”。近年来,江西省酝酿在湖口修建鄱阳湖大坝。

分析鄱阳湖大坝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鄱阳湖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它汇集了赣、抚、信、修、饶五水,在湖口附近注入长江。2015 年入 冬以来,鄱阳湖进入枯水期,湖洲变成万亩“草原”。近年来,江西省酝酿在湖口修建鄱阳湖大坝。

分析鄱阳湖大坝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所示区域中,巴丹吉林沙漠以湖泊、奇泉、沙山等闻名于世。该地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 3000mm,沙漠中却有100多个湖泊,其中面积大于 1km2的湖泊有5个,冬季不结冰。该地沙山广布,最高达 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沙山内部较潮湿,沙山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的植物。2014年12月,该地寻找饮用水源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共开掘八口井,每昼夜近 1万立方米的优质矿泉水喷涌而出。

(1)分析巴丹吉林沙漠降水少的原因。
(2)有学者认为该地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来自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试推测其依据。
(3)试分析该地高大沙山的形成原因。
(4)你是否赞同在巴丹吉林沙漠地区大量开发地下水,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如图所示区域中,巴丹吉林沙漠以湖泊、奇泉、沙山等闻名于世。该地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 3000mm,沙漠中却有100多个湖泊,其中面积大于 1km2的湖泊有5个,冬季不结冰。该地沙山广布,最高达 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沙山内部较潮湿,沙山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的植物。2014年12月,该地寻找饮用水源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共开掘八口井,每昼夜近 1万立方米的优质矿泉水喷涌而出。

(1)分析巴丹吉林沙漠降水少的原因。
(2)有学者认为该地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来自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试推测其依据。
(3)试分析该地高大沙山的形成原因。
(4)你是否赞同在巴丹吉林沙漠地区大量开发地下水,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3.
(2)若六盘山和秦岭不存在,分析推断图中最厚处黄土会发生的变化。
(3)说明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对黄土厚度、水、肥的正面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易经》有言:“天玄而地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距今1万年前中华先民就在黄土高原上耕耘,种植粟黍,发展农业,历经万年而不绝。黄土土质疏松,吸水能力犹如海绵,能使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上升到顶层,具有“自行肥效”的能力。下图示意黄土高原范围及黄土沉积物特征与厚度分布。
(2)若六盘山和秦岭不存在,分析推断图中最厚处黄土会发生的变化。
(3)说明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对黄土厚度、水、肥的正面意义。
4.
(题文)(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长沙湘江北段的望城境内,沿江两岸分布着靖港、乔口、新康、铜官、书堂等古镇,各镇相距均在10千米以内,统称为湘江古镇群(见下图)。2015 年,湘江古镇群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8 亿元,初步打响了“到靖港寻古、到乔口吃鱼、到铜官玩陶、到新康看戏、到书堂润墨”的旅游品牌。 近年来,长沙市有关部门提出整体打造湘江古镇群,使之成为“中国最具魅力古镇群”。

如何将湘江古镇群打造成为“中国最具魅力古镇群”,请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如何将湘江古镇群打造成为“中国最具魅力古镇群”,请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2.单选题- (共5题)
5.
地表蒸散是指地表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和,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中水分运动的重要过程,是植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水分和能量来源,是陆面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的重要纽带。读“祁连山海拔2600-3800m内某流城不同地表实测蒸散对比和降水逐月分配图”,完成下题。

该流域地表蒸散年内的变化是

该流域地表蒸散年内的变化是
A.林地土壤蒸散大,草地蒸散小 | B.冬季植被蒸散大,夏季植被蒸散小 |
C.夜间蒸散较大,白天蒸散较小 | D.植被生长期蒸散大,休眠期蒸散小 |
6.

【小题1】中国某企业要在甲地建设电解铝工厂,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小题2】中国一家集氧化铝、电解铝、铝制品为一体的大型铝业集团,2015年开始与新加坡韦立(航运)国际集团、烟台港集团合作开采乙地区铝矾土矿,该集团选择合资伙伴的主要目的是
几内亚的铝矾土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易于开采,被称为“铝矾土王国”。2015年中国从几内亚进口铝土矿仅有50万吨。中资企业积极参与几内亚铝土资源开发,2016年来自几内亚的铝土矿就达到了1300万吨。中国已成为几内亚最受欢迎的投资国之一。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中国某企业要在甲地建设电解铝工厂,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水能资源丰富 | B.陆路交通便利 |
C.劳动力廉价丰富 | D.本地市场广阔 |
A.加强国际交流,提高研发能力 | B.节约运输成本,保障原料供应 |
C.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升级 | D.增强集聚效应,提高企业利润 |
7.
中国农牧区的地域分异是长期以来历史发展的结果,农牧区的界线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迁(如下图)。界线两侧是我国农牧交错地带,农牧业生产波动变化很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大兴安岭正处于现代农牧交错地带,能正确反映其当前土地利用区域组合的图式是

【小题2】农牧区界线变化最能反映出
【小题3】造成农牧区界线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①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②人口增长过快,土地利用压力大③风沙灾害频繁发生④农区精耕细作,单位产量提高

【小题1】大兴安岭正处于现代农牧交错地带,能正确反映其当前土地利用区域组合的图式是

A.![]() | B.![]() |
C.![]() | D.![]() |
A.我国东北地区地势起伏增大 | B.农区向北扩展速度变慢 |
C.牧区草地退化严重 | D.农区耕地质量不断改善 |
①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②人口增长过快,土地利用压力大③风沙灾害频繁发生④农区精耕细作,单位产量提高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8.
2017年7月,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该桥的贯通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粤澳港大湾区和港珠澳大桥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

【小题1】港珠澳大桥建设面临的自然困难有
【小题2】港珠澳大桥建成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要作用有

【小题1】港珠澳大桥建设面临的自然困难有
A.寒暖流交汇,水流急 | B.水深,海水腐蚀严重 |
C.多地形雨,破坏力强 | D.降水量大,夏季多雨 |
A.缩短珠港澳之间的时间距离 | B.实现资源整合、人才信息集聚 |
C.拉动消费,扩大内需 | D.促进粤港澳一体化发展 |
9.

【小题1】地形与坡面侵蚀强度的关系表现为( )
A. 同等降雨强度,坡度越大,坡面侵蚀越强 B. 同等降雨强度,坡长越长,坡面侵蚀越强
C. 凹形坡比凸形坡的坡面侵蚀强度要大 D. 坡度大于 65°时,侵蚀随坡度增加而递减
【小题2】植被、土壤在坡面侵蚀的过程中主要作用表现为( )
A. 植被降低坡面径流速度,减弱坡面冲刷 B. 植被增加坡面径流量,增强坡面冲刷
C. 浅薄土层能增强下渗,减弱坡面冲刷 D. 疏松土质吸水性强,坡面侵蚀较弱
【小题3】根据坡面侵蚀的原理,下列措施在控制土壤侵蚀、保持水土中最有效的是( )
A. 改良土壤结构 B. 修建坡面引水工程 C. 增加植被覆盖率 D. 打坝淤地
地表坡面分散的地表径流称为坡面径流,坡面径流侵蚀力的大小与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地形(坡长、坡度和坡形)控制坡面流水冲刷速度和冲刷量。研究坡面径流侵蚀能为有效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提供重要决策性的依据。右图表示坡面受雨面积和坡度的关系,下图表示侵蚀强度和坡度的关系。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地形与坡面侵蚀强度的关系表现为( )
A. 同等降雨强度,坡度越大,坡面侵蚀越强 B. 同等降雨强度,坡长越长,坡面侵蚀越强
C. 凹形坡比凸形坡的坡面侵蚀强度要大 D. 坡度大于 65°时,侵蚀随坡度增加而递减
【小题2】植被、土壤在坡面侵蚀的过程中主要作用表现为( )
A. 植被降低坡面径流速度,减弱坡面冲刷 B. 植被增加坡面径流量,增强坡面冲刷
C. 浅薄土层能增强下渗,减弱坡面冲刷 D. 疏松土质吸水性强,坡面侵蚀较弱
【小题3】根据坡面侵蚀的原理,下列措施在控制土壤侵蚀、保持水土中最有效的是( )
A. 改良土壤结构 B. 修建坡面引水工程 C. 增加植被覆盖率 D. 打坝淤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