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1:2011年9月28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工作终于“由虚入实”。在长江中游地区,觋有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3+5”城市群、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好连成一个整体,是三省经济精华地带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材料2:《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八市。

(1)与长三角都市圈(以上海为中心)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不足之处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在京滓冀都市圈中定位的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
(3)河北八市在京津冀都市圈中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可强力推动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发展?
材料1:2011年9月28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工作终于“由虚入实”。在长江中游地区,觋有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3+5”城市群、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好连成一个整体,是三省经济精华地带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材料2:《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八市。

(1)与长三角都市圈(以上海为中心)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不足之处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在京滓冀都市圈中定位的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
(3)河北八市在京津冀都市圈中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可强力推动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发展?
2.单选题- (共6题)
2.
下图示意我国三大自然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青藏高寒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最多,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小题2】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优化农业结构
②实施人工增雨
③降低水费
④推广节水技术

【小题1】青藏高寒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最多,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地势低平、水网密布 | B.冰川广布、湖泊众多 |
C.植被稀疏、蒸腾量小 | D.季风影响,降水量大 |
①优化农业结构
②实施人工增雨
③降低水费
④推广节水技术
A.②④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3.
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为中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下图为渭河平原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是()
【小题2】秦岭可作为()

【小题1】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是()
A.褶皱 | B.向斜 |
C.断层 | D.地垒 |
A.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 B.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 |
C.春小麦与冬小麦的分界线 | D.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
4.
下图为“陆地环境与人类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各阶段Ⅱ时期( )
【小题2】阶段I中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①森林破坏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全球变暖

【小题1】下列各阶段Ⅱ时期( )
A.平坦的地形,适宜的气候是发展的主要自然基础 |
B.便利的水源是发展的重要基础,大河流域的冲积平原成为发展的首选 |
C.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力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会形成重要的产业区 |
D.自然环境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已经很小了 |
①森林破坏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全球变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5.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_。不同治理度下小流域生态整模型试验,是能在短期内检验小流域内各种水保规划合理性与否的方法。经对模型试脸结果的统计,绘制出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植被覆盖率对河流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根据材料判断,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关于植被覆盖率对河流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被覆盖率与径流产生量呈正相关 |
B.植被覆盖率与泥沙产生量呈负相关 |
C.植被覆盖率提高20%,泥沙产生量相应减少20% |
D.植被覆盖率大于60%时,对径流产生量影响最小 |
A.实验中降水量少 |
B.显示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是降水、地形 |
C.考虑综合效益,最佳减沙减流效益的植被覆盖率是40%-60% |
D.生物措施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
6.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甲、乙两地区都发展了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和汽车工业,两地区共同的区位优势有( )
①原料丰富 ②市场广阔 ③劳动力丰富 ④掌握世界尖端技术
【小题2】甲、乙两地区在工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有( )
①资源枯竭 ②主导产业衰退 ③人口失业 ④环境污染

【小题1】甲、乙两地区都发展了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和汽车工业,两地区共同的区位优势有( )
①原料丰富 ②市场广阔 ③劳动力丰富 ④掌握世界尖端技术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①资源枯竭 ②主导产业衰退 ③人口失业 ④环境污染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7.
图为某年“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省际空间格局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省际空间分布格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城市化严重超前产生的问题包括()
【小题3】下列关于工业化对城市化推动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小题1】关于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省际空间分布格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城市化滞后经济发展的情况比较严重 |
B.东部经济地带均为城市化超前经济发展水平类型 |
C.北方地区以城市化超前经济发展类型为主 |
D.南方地区以城市化超前经济发展类型为主 |
A.城市发展逆城市化,市中心空洞化 |
B.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 |
C.劳动力不足 |
D.绿地增多,城市环境有很大改善 |
A.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
B.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
C.工业化扩展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 |
D.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