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读某地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B是: ,A、B、C三处地质构造中利于储油的是 ,利于储水的是 (填字母)
(2)从地形上看,A处是 ,成因是 。
(3)字母a-b-c-d表示的水循环属于海陆间循环,其中字母b表示的环节是 。
(4)开挖隧道选择在 (填地质构造名称)处,理由是 。

(1)图中的地质构造B是: ,A、B、C三处地质构造中利于储油的是 ,利于储水的是 (填字母)
(2)从地形上看,A处是 ,成因是 。
(3)字母a-b-c-d表示的水循环属于海陆间循环,其中字母b表示的环节是 。
(4)开挖隧道选择在 (填地质构造名称)处,理由是 。
2.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根据材料二可判断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 、 、 等行业。
(3)评价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材料一 国家人口计生委监测“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2330万流动人口,最终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如下:

材料二 分户口性质流动人口在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元)分布图。

材料三 监测显示,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21.3%为非农业户口。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
材料四 监测显示,北京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52.1%来自安徽和江苏。
(1)结合材料一、三、四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可判断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 、 、 等行业。
(3)评价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2.单选题- (共16题)
3.
读某区域洋流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大洋环流所处的海域位于( )
【小题2】关于各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该大洋环流所处的海域位于( )
A.北半球中低纬度 | B.北半球中高纬度 |
C.南半球中低纬度 | D.南半球中高纬度 |
A.A洋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
B.B洋流的形成与西风带有关,为寒流 |
C.①、②、③、④四地中①处最可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大渔场 |
D.D洋流的流向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
4.
在北太平洋海域,由人类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漂浮到此堆积而成的“太平洋垃圾大陆”正在诞生,面积也在不断扩大。读图完成下面小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太平洋垃圾大陆”的叙述,最不可信的是 ( )
【小题2】图中A海域若有一大渔场,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是( )

【小题1】下列关于“太平洋垃圾大陆”的叙述,最不可信的是 ( )
A.位于北太平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系统的内部 |
B.主要位于副热带无风带,漂浮物不易扩散 |
C.组成“太平洋垃圾大陆”的漂浮物主要来自亚洲和北美洲 |
D.沿岸上升流是形成“太平洋垃圾大陆”的主要动力 |
A.![]() | B.![]() | C.![]() | D.![]() |
6.
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矿物富集形成了矿产。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 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 过程是( )
【小题2】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 形成的是( )

【小题1】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 过程是( )
A.①② | B.④⑤⑧ | C.②④ | D.③⑥⑦⑨ |
A.② | B.③ | C.⑦ | D.⑨ |
7.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数字1代表的地壳物质是( )
【小题2】如果数字3代表的是沉积岩,则指向3的箭头②、③代表的是( )

【小题1】数字1代表的地壳物质是( )
A.岩浆岩 | B.沉积岩 | C.变质岩 | D.岩浆 |
A.上升冷却凝固 | B.外力作用 |
C.变质作用 | D.重熔再生 |
8.
下图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云贵高原进行野外地质考察时,绘制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形成甲地峰林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小题2】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形成甲地峰林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堆积 | B.火山喷发 | C.流水溶蚀 | D.断裂下陷 |
A.图中所示地貌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
B.乙处河谷由内力作用形成 |
C.丙处是断块山 |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
9.
读某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2】丙地比甲地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理由是丙地
①面积广阔,地价低 ②靠海,可以发展江海联运
③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 ④地势平坦开阔
A.甲地常形成冲积扇 |
B.甲地只有侵蚀作用,不会形成堆积地貌 |
C.乙地易形成河漫滩平原 |
D.丙地易形成三角洲平原 |
①面积广阔,地价低 ②靠海,可以发展江海联运
③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 ④地势平坦开阔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10.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
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
【小题2】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

【小题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
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A.①或④ | B.②或④ | C.①或③ | D.③或④ |
11.
下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的是( )
【小题2】丙侵入岩脉所属的岩石种类是( )

【小题1】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C.乙丙甲 | D.丙乙甲 |
A.沉积岩 | B.岩浆岩 | C.变质岩 | D.资料不足,无法判断 |
12.
读甲、乙、丙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小题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小题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乙、丙、甲 | B.甲、乙、丙 |
C.丙、甲、乙 | D.丙、乙、甲 |
A.北坡为迎风坡 | B.北坡为向阳坡 |
C.南坡为迎风坡 | D.南坡为向阳坡 |
13.
“渝新欧”是重庆至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国际铁路大通道沿线①②③④对应的地带性自然带,正确的是
【小题2】图中国际铁路大通道经过的自然带主要体现了

【小题1】该国际铁路大通道沿线①②③④对应的地带性自然带,正确的是
A.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B.②——亚寒带针叶林带 |
C.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D.④——热带季雨林带 |
A.以水分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以热量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 |
14.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选项中A、B、C、D自然带类型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
【小题2】A→B→C→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

【小题1】下列选项中A、B、C、D自然带类型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
A.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B.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 |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
16.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如图)。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

【小题1】下列有关应用“木桶原理” 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下列有关应用“木桶原理”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木桶原理”说明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
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
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人口的合理容量 |
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
17.
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小题1】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的消失时间约在( )
【小题3】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以此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至2025年前,实施该政策的影响可能有( )

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小题1】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的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 | B.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
C.农村环境好,人口寿命长 | D.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 |
A.2020年 | B.2045年 | C.2060年 | D.2075年 |
A.减少老龄人口数量 | B.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 |
C.改变我国人口增长模式 | D.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