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黄鱼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肉质较好且味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平时栖息在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鱼群喜透明度较小的浑浊水域,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的浅水区,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以鱼虾等为食,秋冬季又向深海区迁移。随着捕捞量的逐渐加大,我国近海高龄黄鱼几乎绝迹。大黄鱼的成鱼养殖模式,目前有网箱、围网与土池等多种,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福建省三沙湾内风平浪静、不冻不淤,年均水温约为20.3℃,是我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也是全国最大的海水鱼人工繁育和网箱养殖基地,湾内三都奥为著名良港。下图为福建省地理位置及三沙湾区域放大示意图。

材料二 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为该区域近十年地质灾害各月年平均发生的次数统计。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变化特点。
分析大黄鱼4—6月洄游到福建省三沙湾海区产卵的原因。
(3)指出恢复三沙湾及周边海域野生大黄鱼种群的有效措施。
(4)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福建省三沙湾海区内养殖大黄鱼的网箱数量逐年增加。分析福建省三沙湾海区近年来迅速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原因?
材料一 大黄鱼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肉质较好且味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平时栖息在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鱼群喜透明度较小的浑浊水域,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的浅水区,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以鱼虾等为食,秋冬季又向深海区迁移。随着捕捞量的逐渐加大,我国近海高龄黄鱼几乎绝迹。大黄鱼的成鱼养殖模式,目前有网箱、围网与土池等多种,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福建省三沙湾内风平浪静、不冻不淤,年均水温约为20.3℃,是我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也是全国最大的海水鱼人工繁育和网箱养殖基地,湾内三都奥为著名良港。下图为福建省地理位置及三沙湾区域放大示意图。

材料二 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为该区域近十年地质灾害各月年平均发生的次数统计。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变化特点。
分析大黄鱼4—6月洄游到福建省三沙湾海区产卵的原因。
(3)指出恢复三沙湾及周边海域野生大黄鱼种群的有效措施。
(4)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福建省三沙湾海区内养殖大黄鱼的网箱数量逐年增加。分析福建省三沙湾海区近年来迅速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原因?
2.单选题- (共2题)
2.
下图为中亚某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浸水桥是按常年水位设计桥梁标高,洪水时允许水流从桥面浸过的桥梁,图中地区的人们发现河水浸过图中桥梁时间多在每年3-4月。据此推断图中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最可能有( )
①雨水补给 ②高山冰川融水补给 ③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④湖泊水补给
【小题2】图中浸水桥的桥梁一般都较低矮,下列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小题3】当地居民常喜欢在涨水时到河边钓鱼,但河中垂钓,钓点是关键,钓点宜选在水流平缓,饵料丰富且易存留食物之地。据图分析图中最适宜垂钓的地点是( )

【小题1】浸水桥是按常年水位设计桥梁标高,洪水时允许水流从桥面浸过的桥梁,图中地区的人们发现河水浸过图中桥梁时间多在每年3-4月。据此推断图中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最可能有( )
①雨水补给 ②高山冰川融水补给 ③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④湖泊水补给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降低桥梁的建造成本 | B.阻止洪水时人们通行 |
C.制造人造的景观 | D.便于河流的泄洪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3.
北极冰融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现象之一,白色冰面融化变成颜色相对较暗 的海冰,被称为“北极变暗”现象。21 世纪以来,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 2 倍, 被称为“北极放大”现象。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示期间( )
【小题2】“北极放大”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海冰的减少导致北极地区( )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示期间( )
A.北极年海冰面积逐年减少 |
B.北极年海冰面积减少速度不断加快 |
C.北极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大体呈负相关 |
D.北极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大体呈正相关 |
A.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 B.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 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