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9950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3/5/22

1.综合题(共1题)

1.
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6分):
材料一:“模式图”

材料二:世界地图

材料三: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1)材料一中“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性。(2分)
(2)从材料一“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甲地位于 (风带),D地在
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 带。在“洋流分布模式图”中e处洋流对“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的E处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12分)
(3)材料二中①地自然带的名称是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引起自然带⑥-⑦—⑧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
    。(6分)
(4)2012年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材料三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与伦敦气候相符的是 (填代号),结合材料一可知该气候的成因是   。(4分)
(5)材料三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能正确表示材料一中④地的是    (填代号)(2分)
材料三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B图所示的气候下所发育的典型植被是 。(2分)

2.单选题(共7题)

2.
读我国台湾岛地图,回答题。

【小题1】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气候因素B.河流因素
C.地形因素D.矿产因素
【小题2】台湾多地震是由于()
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B.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D.多飓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
下列地理现象,与洋流作用无关的是( )
A.浅海中污染物的净化B.智利境内的荒漠
C.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D.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4.
关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中,属于节流措施的是(  )
A.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B.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C.修建水库,拦蓄洪水D.开渠引水,跨流域调水
5.

   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力的结果,但其形态的变化往往促使我们做更具体的分析。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小题2】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
C.沉积作用D.搬运作用
6.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
人口算术密度(人/km2
人口生理密度(人/km2
加拿大
3
35
美国
30
156
埃及
70
3503
中国
129
934
英国
241
963
印度
313
559
日本
336
3054
荷兰
432
1601
孟加拉国
910
1359
 
【小题1】“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A.加拿大B.埃及
C.美国D.印度
【小题2】对比表中日本、荷兰两国的统计数字
A.日本的人口压力较荷兰大B.荷兰的人口压力较日本大
C.日本的人口压力与荷兰相当D.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7.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水平B.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C.资源状况D.地区的对外开放程
8.
读图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有关该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总体上看,该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B.该城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城市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因素
D.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小题2】近年来该城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①该城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②该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
③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④珠三角地区民工待遇相对较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选择题(共6题)

9.

人体呼吸的主要过程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判断对错)

10.

人体呼吸的主要过程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判断对错)

11.

左心室的壁较右心室的壁厚.(判断对错)

12.一人用200N的拉力将440N的物体沿斜面方向将它匀速拉上长5m、高2m的斜面,可以求出(   )
13.

下面是某同学设计并完成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在7支试管中加入的馒头等量,清水或唾液均为2毫升.请你根据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

物 质

是否搅拌

温度

时间

碘液

现象

碎馒头+唾液

搅拌

37℃

10分钟

不变蓝

碎馒头+清水

搅拌

37℃

10分钟

变蓝

碎馒头+唾液

不搅拌

37℃

10分钟

部分变蓝

未切碎的馒头+唾液

搅拌

37℃

10分钟

部分变蓝

碎馒头+唾液

搅拌

100℃

10分钟

变蓝

碎馒头+唾液

搅拌

O℃

10分钟

变蓝

碎馒头+唾液

搅拌

37℃

5分钟

部分变蓝

14.

下面是某同学设计并完成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在7支试管中加入的馒头等量,清水或唾液均为2毫升.请你根据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

物 质

是否搅拌

温度

时间

碘液

现象

碎馒头+唾液

搅拌

37℃

10分钟

不变蓝

碎馒头+清水

搅拌

37℃

10分钟

变蓝

碎馒头+唾液

不搅拌

37℃

10分钟

部分变蓝

未切碎的馒头+唾液

搅拌

37℃

10分钟

部分变蓝

碎馒头+唾液

搅拌

100℃

10分钟

变蓝

碎馒头+唾液

搅拌

O℃

10分钟

变蓝

碎馒头+唾液

搅拌

37℃

5分钟

部分变蓝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