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栗中学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9918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9

1.综合题(共1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棘属多年生落叶性灌木,耐旱。春、秋季新植幼株,3~4 年后挂果,9~10 月采摘。果实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但易变质。早期工艺是沙棘果带枝采摘,连枝加工。皇甫川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的交接地带)多沟壑,是我国沙棘主要种植区域之一。近年来,该地引进了品质优、产量大的俄罗斯大果沙棘替换本地品种。下为皇甫川流域位置示意图和坡面沙棘林带景观图。


(1)坡面沙棘林通常沿等高线延伸方向逐排种植,试分析其原因。
(2)该地秋季新植沙棘幼株成活率比春季高,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3) 20 世纪 90 年代,该地沙棘种植规模快速扩张,但经济效益不高,推测其原因。
(4)你是否赞同该地引种俄罗斯大果沙棘,扩大产业规模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2.单选题(共9题)

2.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为解决多年冻土层不稳定对路基的影响,采用了自动温控通风管技术(如图所示),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 0 ℃时关闭,低于 0 ℃时打开。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 ℃~8 ℃,负温期(日平均气温小于 0 ℃的时期)约 6.5 个月。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通风管挡板(   )
A.正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B.负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C.夜晚多打开,储冷、降温D.夏季多打开,通风、散热
【小题2】与江汉平原相比,该地(   )
A.负温期短B.无霜期更长C.气温日较差大D.太阳辐射弱
3.

   2016年8月,23名中科院院士赴三江源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为三江源生态保护与治理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

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
【小题1】三江源地区是我国主要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三江主要是指(    )
A.长江、黄河、澜沧江B.长江、黄河、珠江
C.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D.长江、黄河、怒江
【小题2】科考队员途经青海省格尔木附近,所见到的湖泊类型最有可能是(    )
A.AB.BC.CD.D
【小题3】源头科考中,队员发现正是源头的涓涓细流,才形成了滔滔东奔的长江,三江源头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大气降水B.湖泊水C.冰雪融水D.地下水
4.

   15~19℃是油菜花开花的最适宜温度,20℃左右温度适宜油菜结籽;菊花多属短日照植物,于日照渐短的秋冬季开花。下图示意我国油菜开花日期分布。假设甲、乙两地为我国的油菜种植区(甲、乙位置不确定,图中未标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甲地油菜比乙地开花早,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甲地种植春油菜,乙地种植冬油菜
B.甲地位于珠江三角洲,乙地位于江淮平原
C.甲位于塔里木盆地,乙位于长江三角洲
D.甲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乙位于河西走廊
【小题2】若甲乙都可种植油菜和菊花,仅从纬度角度考虑,甲地油菜比乙地油菜开花晚,则甲地菊花比乙地菊花开花时间
A.早B.晚C.同时D.不确定
5.

   蒸发皿蒸发量反映陆地蒸发的能力,代表地表的最大蒸发量;陆面蒸发量是指地面实际蒸发量。一般温度越高、风速越大、湿度越小、太阳辐射越强,蒸发越大。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图为淮河流域 1960—2007 年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是(   )
A.自西向东逐渐增大B.自北向南逐渐增大
C.东南部变化较小D.中部未发生变化
【小题2】影响淮河流域东南部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干旱,太阳辐射弱B.地形平坦,风速小
C.降水较多,气温低D.降水较多,湿度大
6.

   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且它是一种无害的能源。下表示意我国三个省区生物质能资源的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对生物质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开发时间晚    ② 现代利用生物质能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
③生物质能发电有一定的污染    ④ 可在广大农村地区因地制宜积极种植薪炭林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小题2】新疆和江苏的薪柴总量相差较大,主要原因是(   )
A.省区面积差异较大B.新疆人口远少于江苏
C.江苏的水热条件更好D.江苏山地丘陵多,新疆戈壁、沙漠多
7.
下图是地图上的一段纬线,这段纬线穿过我国某区域。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是(   )
A.高寒畜牧业、河谷农业B.农耕区畜牧业、生态农业
C.河漫滩畜牧业、灌溉农业D.山地畜牧业、绿洲农业
【小题2】该地区作物高产优质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充足,降水丰沛B.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D.垦殖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8.

   “雪卷”是冬天一种极为罕见的自然现象,只有在温度、湿度、风速、地形及雪花之间完美结合后才能形成。它的形成需要严格的外部条件:首先,地形为缓坡,地面上要先有一层快要结冰的积雪;其次,要在积雪上降落比较厚的新雪,温度要保持 0~1 ℃,否则雪卷会立即散掉;最后,时速至少达到 40 km 的阵风,如果是持续不断的大风,雪花则会被吹散,不会形成“雪卷”。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地区,“雪卷”最有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
A.南岭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D.成都平原
【小题2】该地的特色农业类型是(   )
A.坝子农业B.立体农业C.灌溉农业D.河谷农业
9.

   沟垄田间集雨技术是我国重要的田间雨水利用技术,通过提高作物根区的水分满足度,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了更有效利用雨水,在不同地区会调整沟、垄的宽度和深度。下图示意沟垄集雨技术。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种植区集雨量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沟宽B.垄高C.垄宽与沟宽的比值D.垄高和沟深的比值
【小题2】干旱区提高集雨量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加大垄高B.增大沟深C.垄上覆膜D.沟上覆膜
【小题3】最适合采用沟垄田间集雨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区域是(   )
A.塔里木盆地北部B.北方农牧交错带C.东北三江平原D.南方低山丘陵区
10.
下图是台湾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台湾岛东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①反气旋活跃②盛行来自海洋的季风③地形抬升④暖流增温增湿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小题2】适宜在台湾岛发展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B.商品谷物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地中海农业
【小题3】两种气候类型的界限在岛屿东侧较西侧的纬度偏高,主要是因为
A.东侧海拔高,坡度陡B.东侧暖流势力强
C.山地对冬季风的阻挡D.东侧降水量较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