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材料一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率由1.07%下降到0.57%;流动人口为2.6 亿人,比2000年增加1.2亿人,增长81%;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05.2。
材料二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反映出我国人口的特点。
(2)相较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提前进入 模式,这种模式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3)针对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我们可通过哪些措施来解决?

(1)根据图示资料,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
(2)该城市规划新增一个化工厂,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的最佳建造地址,并分析理由。
(3)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提出合理措施。
2.单选题- (共14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储蓄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有关图中地理事物主要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树木,草坪涵养水源,增加下渗 |
B.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 |
C.河流,湖泊可以调节地表径流 |
D.城市建筑可以增加下渗水量 |
A.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 |
B.加强生物和环境多样化 |
C.减轻土壤的盐渍化现象 |
D.降低降水造成的水土流失 |
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全州面积 4703 平方千米,人口约53 万,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 98%以上。下表为 2012 年怒江州建设用地规模与比重统计。
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制约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口容量的主要资源类型是
A.水资源 | B.水能资源 |
C.森林资源 | D.耕地资源 |
A.洪涝灾害多发 | B.生物灾害加剧 |
C.地质灾害多发 | D.森林火灾增多 |
1866年初.12名淘金华工来到新西兰南岛奥塔哥地区(下图),开启了持续数十年的新西兰华工淘金热。截至1869年底,已有3 200多名华工从中国广东的番禺等地,乘坐帆船历时3个多月辗转踏上这片传说中的“新金山”土地。其时欧洲开矿者已经相继离开,前往新发现的西海岸金矿,淘金华工的到来使几近废弃的克鲁萨河流域等地的金矿再度风光一时。到1896年,这股淘金热才走向终结,淘金华工或是重返故土,或是转向丹尼丁、基督城、惠是顿和奥克兰等地。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华工的到来对克鲁萨河流域等地的影响是
A.增加当地人就业压力 | B.降低环境承载力 |
C.加剧当地人口老龄化 | D.导致性别比失衡 |
A.金融业 | B.果蔬种植、洗衣、杂货等行业 |
C.旅游业 | D.宗教文化产业 |

【小题1】影响图中6个省级行政区生育率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①人口政策 ②文化教育水平
③产业结构和就业状况 ④自然条件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A.安徽 | B.湖南 | C.上海 | D.广东 |

【小题1】关于图中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再生产类型一直属于传统型 |
B.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 |
C.城市化速度减缓 |
D.我国人口分布较均匀 |
A.严格限制劳务输出 |
B.控制中小城镇的发展 |
C.东部人口大量向西迁移 |
D.大力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
城市空间的极度蔓延是目前城市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某学者通过构造城市空间形态低碳绩效评价模型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典型模式进行分析,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出行距离角度探索城市空间增长的低碳化模式,为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下表为我国某市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距离(单位:km)比较表,据此并结合典型城市增长的模式及其公共服务中心分布图。
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中最优的低碳化模式是
A.现状 | B.圈层增长模式 | C.双城增长模式 | D.新城增长模式 |
A.新组团职能转移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 | B.新组团规模大体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 |
C.新组团职能控制中心城市人口增长规模 | D.城市发展向各个方向均衡无限增长 |

【小题1】关于图中城市(镇)分布及主要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 |
B.乙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因为河谷地区水运便利 |
C.乙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因为河谷地区光照充足 |
D.甲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因为高原地区气候凉爽 |
A.城市化水平高 | B.城市化速度快 |
C.出现再城市化现象 |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注:(1)城镇化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2)户籍人口比率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小题1】依据表格数据可知,2002—2012年间我国A.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 | B.城市化水平已处于较高阶段 |
C.农民工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 | D.2002年以来我国城市进程慢 |
A.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 B.城镇土地扩张过快 |
C.环境污染逐步加大 | D.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

【小题1】该图示区域最可能是
A.商业区 | B.工业区 | C.住宅区 | D.文化区 |
A.M方向近郊区 | B.M方向近商业区 |
C.N方向近文化区 | D.N方向近工业区 |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一集介绍:“成形于 2000 多年前的中国历书,依据时间更替与气象变化的规律,一年里安排 24 个节气来指导农事”。某地 3 月回暖, 播种南瓜、丝瓜,等待萌发成芽;4 月蝴蝶化茧,砍枝取条,给山药搭好支架;5 月燕子筑巢,准备秧苗,菜园等待施肥;夏种之后,玉米成熟,丝瓜、南瓜可以收获; 待到 9、10 月播种藠头,静待来年开春生长。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小题1】材料中体现的农业生产的特点主要是
A.单一性 | B.季节性 | C.地域性 | D.非地带性 |
A.历史渊源 | B.民俗风情 | C.地形 | D.气候 |

【小题1】从北京某乳品企业原有牧场的分布看,影响该牧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大城市的消费市场 | B.先进的加工技术 |
C.现代化的交通条件 | D.雨热同期的气候 |
①北京到内蒙古的交通路网改善 ②新辟牧场周边的市场扩大
③内蒙古牧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 ④杀菌和冷链储运技术提高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①草场及周边环境污染更小 ②地价上涨的幅度更大
③市场需求量更小 ④圈舍饲养的比重更高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新疆天山牧民随着季节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之为转场。2009年12月,新疆北部地区遭遇强降雪天气。次年3月初,当地政府考虑到牧民的实际困难,首次利用火车帮助天山深处的牧民进行转场(下图)。此后,新疆伊宁等地区每年都会在政府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利用火车、汽车进行机械化转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推测本次利用火车转场的目的地是
A.春季牧场 | B.夏季牧场 |
C.秋季牧场 | D.冬季牧场 |
A.提早离开积雪覆盖的天山深处,避免牲畜因寒冷和饥饿而死亡 |
B.帮助牧民将牲畜运往更远的牧场放牧,以获取充足的牧草 |
C.避免途中雪崩及融雪洪涝等灾害对转场的影响 |
D.降低牧民劳动强度,缓解牧民流向其它行业的状况 |
都市农业是一种产生于社会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大城市周边地区,遵循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原则,紧密依托并服务于城市,集生产、 生态、生活、示范与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小题1】下列属于都市农业的是
A.家庭农业 | B.大型农场 |
C.教学试验田 | D.观光农业园 |
A.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 | B.土地资源丰富,耕地质量较高 |
C.气候独特,适合喜凉作物生长 | D.人口密度大,劳动力资源丰富 |
下表示意广东省的地形类型及空间分布。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近些年来,基塘面积逐渐缩小,甚至出现大量向非农产业租售土地的现象。
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珠江三角洲形成基塘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低洼,降水充沛 | B.炎热干燥,土壤肥沃 |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 D.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
A.属于农产品商品率不高的自给型农业 |
B.属于混合农业,会加大农民肥料和饲料的投入 |
C.糖厂、丝厂的工业污水容易污染农田和鱼塘 |
D.属于节省肥料和饲料、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生态农业 |
A.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减少 | B.全球气候变暖 |
C.城市化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 D.农业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