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9896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3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些打着私营企业家旗号的人,也是鱼龙混杂,其中有真正想干一番事业的,但也不乏骗子。
②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富裕了老百姓,真是大快人心
③王进喜和他的战友们初到北大荒,筚路蓝缕,钻井探油,不愧为大庆油田的开拓者。
④就为了一只鸡蛋,李大婶吵得嘴角冒白沫,卖鸡蛋的小贩更是当仁不让,声音越来越高。
⑤真是好事多磨, 在经历了许多挫折后,他的公司终于正式成立了,他也可以安之若素了。
⑥不清除抱残守缺的旧观念,就不能更好地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去。
A.①②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③⑥
2.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戟(qǐ)  命途多(chuǎn)  样( mó) 仓( áo )
B.夭(è)   蟪( gū) 粮(chōng) 堂(  āo  )
C.蓬(gāo) 扶摇(tuán) 门衰(zuò)薄    斥(yàn)
D.发(jī)  险(xìn ) 逦(yǐ)   帷(chān)
3.
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微   窈窕   帝   请
B.庭   辙   然   
C.盘   优   起   拔
D.拔   莽   园   壶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于历史的价值问题,早就引起鲍鹏山的重视,他认为,历史给我们提供生活的参照系,提供一种判断的标准和方法,这才是它的价值。
B.是消极等待机会来临还是主动去寻找机遇,往往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这不是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敢不敢的问题。
C.青少年沉迷电子游戏、缺乏运动的“懒宅”正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怎样锻造出未来世界接班人的强健体魄,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D.中国要想成为国际标准的引领者,除了广泛参与经济合作和国际标准化之外,还要有先进的理念和强大的技术支撑,而这,就注定离不开创新。
5.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李华出版了第一本诗集,便送给朋友小张一本,并对小张说:“奉上拙作,请您雅正!”
B.活动策划案初步拟好后,我们特意去政教处垂询各位老师,目的就是要把这次活动办好。
C.临行前,朋友小雷奉告我归家路途遥远,一定要注意安全,到家给他报个平安。
D.王明打电话给刘校长:“我因临时有急事,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还望见谅。”
6.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
B.“以自身的品性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定义,汉献帝也可以忝列其中。”
C.参加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古力赛前表示:“明天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D.某律师向法庭呈送上诉状,内写:“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
7.
下列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 ③纤歌凝而白云遏  ④南冥者,天池也
⑤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⑥奚以知其然也 ⑦而刘夙婴疾病 ⑧今臣亡国贱俘
⑨急于星火
A.①③⑦/②⑨/④/⑤⑥/⑧
B.①③/②⑤⑨/④⑧/⑥/⑦
C.①③/②⑤⑨/④⑧/⑥
D.①③⑦/②⑨/④⑧/⑤⑥

2.句子默写(共1题)

8.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阁序》)
(4)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____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逍遥游》)
(5)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
(6)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
(7)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遗憾天才刚刚放亮,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8)《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因为作者想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9)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陈情表》李密自贬身份,说自己地位低贱,对皇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无比荣幸,所以不能有所希冀。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刘庆邦
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
“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
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被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合适吗?”
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
“你疼我也疼。”
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我心疼。”
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
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
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
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地,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
那个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试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
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
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
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她母亲。怎么会是母亲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
后记:
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守明照镜子时,“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寥寥数语,初恋少女的微妙心理就显露出来了。
B.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守明的美好形象,就是在与母亲收人家的彩礼、偷偷监视女儿约会等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的。
C.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守明与未婚夫分别后见一黑影,大吃一惊,原来是母亲,这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节就颇具匠心。
D.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E. 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未婚夫和守明约会时随意把鞋插进口袋,分手时又主动与守明握手,表明他虽是一个农村青年却有现代意识。
【小题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4.材料作文(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年有365个日子。有的人过了365天;有的人只过1天,重复365次。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