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9892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8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纽扣 家具 气势磅礴 切齿俯心
B.寥廓 笙箫 偏袒扼腕 晋军函陵
C.夜驰 萧瑟 沧茫大地 基踞以骂
D.冷漠 逶迤 目炫良久 橘子州头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老师,每当我想起你,就不禁心潮起伏,记忆的闸门就不由分说打开了。一部部影片,在我脑海里播放着。
②《特别关注》和《特别文摘》中的文章短小精悍,却蕴含着很深的哲理,很多文章都给人以启发,让人百读不厌。
③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可谓是老练稳重的央行行长之一了,但面对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公布的经济中期预测报告,即便是这位前法国银行家,昨天也表现得忸怩不安起来。
④袁隆平,这位泥腿子科学家,长期坚持在第一线培育优良稻种,他为中国,为世界每年增加几十亿斤稻米,可谓劳苦功高;而他却从不以此居功。
⑤虽然孔子与孟子的思想核心都是一种大爱,他们的身上都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但是今天的许多人似乎对他们的观点敬谢不敏
⑥这些文章充满浓郁的政治热情,紧密地联系社会现实,切中时弊,激浊扬清,入木三分,读者拍案惊叹。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⑥
3.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漫(sù )   予(jǐ )    舌(tāi ) 图穷见(bǐ)
B.肩(zhì)   变(zhǐ)    着(chēn) 夜而出(zhuì)
C.南(fán)   百(gě) 伤(chuàng)     宠臣(wèi)
D.秦(quē)   石(jié)    满载(zǎi) 以药之(cuì)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作者戴望舒也因此成名,被人们称之为“雨巷诗人”。
B.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诗人艾青倾吐了对大堰河无比真挚的爱,这种爱是与对黑暗社会的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C.80%以上读过《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的人和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在讨论其人其事时,都认为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的精神是感人的。
D.查尔斯.狄更斯出身寒微,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早在清末就被译成中文,是一百多年来最受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家。
5.
杭州西湖于谦祠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与上联衔接。正确的下联是

上联: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雪浪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岳家父子同,两朝少保冤,夕阳亭里,风波两地心伤

A.两朝少保冤,岳家父子同,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波
B.岳家父子同,两朝冤少保,夕阳亭里,风波两地心伤
C.同岳家父子,两朝少保冤,风波两地心伤,夕阳亭里
D.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波
6.
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夫晋,何厌之有
C.吾属今为之虏矣
D.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
姜蘷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注:①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冬,诗人访石湖范成大,除夕之夜乘舟归苕溪途中所作。苕溪:即湖州,是诗人当时家居之所。②笠泽:太湖的别称。
【小题1】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小题2】请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赏析诗歌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啖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讼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佣儿为证    啖:唆使B.携出城四五里 可:大约
C.予族大之   德:感激D.不易辞,卒死狱中  竟:竟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诸匠伍 失其所,不知
B.诉于官 不然,籍何至此
C.廷福人伐木回  窃大王不取也
D.度廷福走 若属皆为所虏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
①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 ②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③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 ④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
⑤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⑥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⑤⑥D.②④⑤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母 亲
莫言
①我五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分析文章从哪些方面作了描写?(5分)
【小题2】第③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行文上有何作用?(6分)
【小题3】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6分)
【小题4】下列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E.文章写了爷爷、父亲都“严厉地批评了我”,目的是为了反衬母亲对自己教育的缺失,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只顾用自己的勤劳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无暇顾及我。
A.本文通过回忆母亲在苦难日子里顽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念及对我的启悟与激励,表现了母亲的坚韧、勤劳、朴实与伟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由衷感激和尊敬。
B.文章第二段“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体现了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地面对困难的坚毅品质,让我敬佩。
C.本文教育人们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行为那是可以理解和可行的。
D.作者认为许多像母亲一样的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5.情景默写(共1题)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由写眼前的秋景过渡到对过去的回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巷》描写丁香姑娘最后走完雨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再别康桥》中,作者写自己不顾天色已晚,想纵情歌唱康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荆轲刺秦王》的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荆轲刺秦王》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命题作文(共1题)

1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茫茫人海,有缘相遇。***遇见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同学,与之共担历史重任;戴望舒遇见结着愁怨、凄婉迷茫的丁香姑娘,仍心存渺茫的希望;艾青遇见勤劳善良、坚强仁爱的乳母大堰河,深情感恩进而讴歌所有的劳动者!今人李玉刚在《刚好遇见你》中唱道:“我们哭了,我们笑着,我们抬头望天空,星星还亮着几颗……因为我刚好遇见你,留下足迹才美丽,风吹花落泪如雨,因为不想分离。”关于“遇见”,你可曾想起了遇见过的老师、同学、朋友,甚至陌生人?对此,你的心海将泛起怎样的涟漪呢?

请以“有幸遇见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以叙述、描写为主,兼及抒情和议论。2.使用第一人称写。3.字数不少于800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