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的影响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国家是 _____。该国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_____,对社会产生的影响______。
(2)图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低的是_____,其主要的人口问题是______,对社会产生的影响____________。
(3)在现代生产力条件下,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国家是 _____。该国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_____,对社会产生的影响______。
(2)图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低的是_____,其主要的人口问题是______,对社会产生的影响____________。
(3)在现代生产力条件下,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城市常年盛行东北风,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

(1)①所代表的功能区是_________。
(2)a、b、c、d四处中,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试说明原因_________。
(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你认为最合适的选址应位于_______处,其理由是______。
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城市常年盛行东北风,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

(1)①所代表的功能区是_________。
(2)a、b、c、d四处中,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试说明原因_________。
(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你认为最合适的选址应位于_______处,其理由是______。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由材料一分析两个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
(3)由材料二表中数据看出,美国玉米带的玉米单产高于我国玉米带,试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从58°N到35°N~40°N之间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下表为美国和我国玉米带的比较。

(1)由材料一分析两个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
(3)由材料二表中数据看出,美国玉米带的玉米单产高于我国玉米带,试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1题)
4.

【小题1】影响“稻鱼鸭系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 )
【小题2】下列关于该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贵州省江侗乡“稻鱼鸭系统”是根据当地降水充沛的自然条件,形成的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水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耕作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下面左图为稻鱼鸭生产景观图,下右图为稻鱼鸭农事安排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影响“稻鱼鸭系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 )
A.植被 | B.水源 | C.地形 | D.土壤 |
A.大大提高了粮食商品率 | B.降低了土壤肥力 |
C.减少了农业污染 | D.损坏了作物资源和农田环境 |
5.
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小题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1】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A.城市绿化面积缩小 | 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
C.文物古迹普遍受到破坏 | D.城市交通拥堵严重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 B.植被覆盖率增加 |
C.降水下渗量减少 | D.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
6.

【小题1】下列与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关系密切的人口数据有( )
①人口迁移数量
②劳动人口比重
③人口死亡率
④老年人口数量
【小题2】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其主要原因有( )
①育龄妇女人数减少
②平均初婚年龄降低
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④生活富裕程度提高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动态调整。下图为“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与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关系密切的人口数据有( )
①人口迁移数量
②劳动人口比重
③人口死亡率
④老年人口数量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①育龄妇女人数减少
②平均初婚年龄降低
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④生活富裕程度提高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7.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 科技水平 B. 自然资源 C. 开放程度 D. 消费水平
【小题2】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特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人口容量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人口容量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能增大人口容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小题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 科技水平 B. 自然资源 C. 开放程度 D. 消费水平
【小题2】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特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人口容量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人口容量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能增大人口容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8.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某农作物分布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农作物是( )
【小题2】下列有关图示种植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小题3】图中阴影部分发展该农作物的优势条件是( )

【小题1】该农作物是( )
A.油菜 | B.水稻 | C.亚麻 | D.玉米 |
A.科技水平高 | B.水利工程量大 | C.单产高 | D.机械化水平低 |
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
C.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
9.
【小题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城归”现象最明显的为( )
【小题2】“城归”返乡对农村的影响是( )
【小题3】“城归”现象将促使上海加快发展( )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城归”就是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截至2017年9月中旬,全国共有480多万“城归”返乡创业。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城归”现象最明显的为( )
A.四川 | B.山东 |
C.浙江 | D.天津 |
A.增大留守儿童比例 | B.降低环境人口容量 |
C.提高创新活力 | D.彻底解决养老问题 |
A.资金密集型产业 | B.劳动密集型产业 |
C.资源密集型产业 | D.技术密集型产业 |
10.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 B.甲、丙、乙、丁 |
C.丁、丙、乙、甲 | D.丁、乙、丙、甲 |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 | B.乙地属于发达国家 |
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 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 |
11.
下图为某城市甲、乙两类商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城市规划新建一个与甲类商店等级相当的商店,下列各地最适宜布局的是( )
【小题2】在甲、乙两类商店构成的商业网点等级体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3】下列选项中,同样能运用上述商业中心等级理论的是( )

【小题1】该城市规划新建一个与甲类商店等级相当的商店,下列各地最适宜布局的是( )
A.A地 | B.B地 | C.C地 | D.D地 |
A.甲类商店规模小,数目少 | B.甲类商店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较近 |
C.乙类商店的等级低,数目多 | D.乙类商店服务范围小,服务的人口多 |
A.不同规模的城市规划 | B.不同地区的农作物分布 |
C.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 | D.甘蔗制糖厂的最佳选址 |
12.
读“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
【小题2】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小题1】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
A.初期阶段 | B.中期阶段 |
C.逆城市化阶段 | D.再城市化阶段 |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 B.乡村和小城镇的发展超过城市 |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 D.轨道交通的发展 |
13.
某大城市依山傍水,规划完整。下图是“该城市距市中心不同距离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统计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三类用地分别为( )
【小题2】图示范围内的地形( )

【小题1】图中①②③三类用地分别为( )
A.①商业用地 ②农业用地 ③居住用地 | B.①商业用地 ②居住用地 ③农业用地 |
C.①居住用地 ②商业用地 ③农业用地 | D.①居住用地 ②农业用地 ③商业用地 |
A.以山地为主,平原分布在西南外围 | B.以山地为主,平原分布在东南外围 |
C.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东南外围 | D.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西部外围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