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材料一: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其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道重要的军事屏障,古人为了翻越秦岭天险,沿河谷悬崖凿孔,横木为梁,立木为柱,上铺木板、装上栏杆形成道。
材料二: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西成高铁线途经的陕西洋县,地处秦岭南坡腹地,人杰地灵,有着“朱鹦之乡”的美誉。同时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在同一区域繁行,世所罕见。东汉蔡伦在洋县首先使用树皮制造出低廉优质纸张,受到汉和帝称赞,造纸术得到推广,现当地建有蔡伦墓祠,可在此体验造纸的过程。
材料三:下画两幅图为西成高铁路线和洋县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县气候和地形地势特征。
(2)简析东汉时期洋县发展造纸作坊的有利条件。
(3)例举洋县开发旅游资源的优势。

(1)P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P所在的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__,从地质构造角度看,P处属于__________。
(2)读图中年降水量等值线,判断a数值为__________,形成该地局部降水异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 P地区农业类型是__________,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指出图示地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__________,其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
燕麦喜凉爽但不耐寒,种子在2—4℃就能发芽,幼苗能耐短时间低温。喜日照,忌高温,绝对最高温度25℃以上时光合作用受阻。种子发芽时约需相当于自身重量65%的水分,消耗水分也比较多;生长期间如水分不足,常使籽粒不充实而产量降低。因此燕麦的根茎往往长达一米左右,以便能汲取更多的水分。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PH5.5~6.5的酸性土壤。北纬41°~43°是世界公认的春播燕麦黄金纬度生长带,这里被称为北半球燕麦带。燕麦属于低产作物,但却是世界公认的营养价值很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绿色营养保健作物。我国燕麦产区发展燕麦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条件,但是,我国燕麦产品深加工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1)简述我国燕麦产区的分布状况。
(2)说明我国发展燕麦生产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条件。
(3)请为我国燕麦产区的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白洋淀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淡水湿地分布区,被称为“北国江南”。目前最大水深仅为3米,水质为劣Ⅴ类,环境质量需求迫切。
(2)请你提出雄安新区建设中对白洋淀水环境保护的措施。
2.单选题- (共18题)

【小题1】花园口站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年径流量减小,年输沙量增大 | B.年径流量增大,年输沙量减小 |
C.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增大 | D.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减小 |
A.全球气候变暖 | B.中上游植树造林 |
C.中上游修建水库 | D.流域降水增多 |
在瑰丽多姿的秋天,再没有什么能比红叶更富有色彩、更具欣赏性了。下图示意我国部分能观赏红叶的地区以及10月份红叶的最佳观赏区。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形成九寨沟与栖霞山观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 B.大气环流 |
C.海陆分布 | D.地形地势 |
A.九寨沟 | B.栖霞山 | C.红叶谷 | D.香山 |

【小题1】三江并流地区突出的地形特点是
A.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 B.南高北低,横断东西 |
C.板块挤压,地壳抬升 | D.流水侵蚀、切割作用 |
A.河流水流湍急 | B.受地形影响,降水量小 |
C.受地形限制,两岸陡峭 | D.该河为地上河 |
在新疆伊犁、塔城、喀什等地,寒冬采冰储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等到来年夏天出售到市场上。下图为伊犁河及其支流吉尔格郎河示意图,这里曾是伊犁河谷最大的采冰场,但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新疆伊犁寒冬采冰储藏主要用于( )
A.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旅游 |
B.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新鲜 |
C.获取淡水,缓解用水紧张状况 |
D.夜间纳凉,调节室内气温 |
①气温升高 ②降水减少 ③发现新的采冰区
④机器制冰的大量出现 ⑤水质污染加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④⑤ |
“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下图为我国智能出行分布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的是我国( )
A. 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B. 人口地理分界线
C. 800mm等降水量线 D. 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小题2】R省区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智能出行次数远低于重庆市,主要是因为( )
A. 气候湿热 B. 信息闭塞 C. 地表崎岖 D. 经济落后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酌又一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印加人修筑的水渠和梯田非常坚固。读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图左)和古印加梯田景观图(图右)。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古印加梯田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
A.水源 | B.光照 |
C.土壤 | D.地形 |
A.蓄水保土、增肥力 | B.调节当地气候 |
C.增加粮食产量 | D.减少地震灾害的发生 |
A.大气降水 | B.高山冰雪融水 |
C.山下河流 | D.地下水 |
从1996年正式实施国际化行动以来,华为在海外的扩张之路艰难而成功。2018年10月18日,华为公布Mate 20 Pro支持40W的快速充电技术,充电速度更快,且实现无线反向快充,被称为“华为领先方案”。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俄罗斯是华为国际化的第一站,从1997年起合资或收购了贝托康采恩等多家公司,最主要目的是为了
A.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 B.分散投资风险 |
C.拓展更大市场 | D.利用廉价原料 |
①协作条件好
②市场广阔
③中印地缘优势
④技术人才优势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增强市场竞争力 | 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C.方便人们生活 | D.树立品牌意识 |

【小题1】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均耕地多 | B.高速铁路的建设 |
C.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 | D.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 |
A.气候条件 | B.铁路运输 | C.生产水平 | D.市场需求 |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产业结构调整 | B.原材料枯竭 |
C.市场需求减小 | D.企业竞争加剧 |
A.资金充足 | B.劳动力成本低 |
C.产业基础好 | D.交通运输便捷 |
环北冰洋地区兴起旅游热。冻土地带留下机动雪橇的条条印迹,可能要50年才会消失。阿拉斯加州行政中心安克雷奇常住居民仅3万人,但每周游轮靠岸时人口骤增至10万。原住居民已换上西服,住进固定居所。直升机的轰鸣声惊扰着居民和动物。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小题1】环北冰洋地区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
A.破坏森林 | B.采挖珊瑚礁 |
C.水土流失 | D.对当地传统社区文化的强力冲击 |
① 发展旅游业一般会对背景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② 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都是由旅游者有意破坏造成的
③ 为了保护良好的环境,应该限制发展旅游业
④ 旅游活动中带来的污染,对当地居民和旅游者都有危害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18年2月11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热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工程计划从雅鲁藏布江取水,采取“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红旗河”采取平原开明渠的好处是
①减少工程量 ②运水比较节约 ③调节沿途湿度 ④减少水污染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④ |
A.资金相对欠缺 | B.技术水平较低 | C.地质环境复杂 | D.气候条件恶劣 |

【小题1】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 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
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 | 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 |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线
③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线
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线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有一种冷叫南方的冷……”每到冬季,便有不少南方网友发出这样的“感慨”。下图为我国集中供暖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示两大区域( )
A.以省级行政区界为分界线 |
B.内部气候特征基本相同 |
C.依据单一划分 |
D.紧邻分界线两侧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
A.能源利用效率更高 | B.大气污染更加严重 |
C.电力供应更加紧张 | D.煤炭消耗逐年增加 |

【小题1】从图示看,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A.航运 | B.旅游 | C.梯级开发 | D.防洪 |
A.大力发展旅游业 | B.水源涵养林的保护 |
C.沿岸禁止工业的发展 | D.大力发展养殖业 |

【小题1】甲地过度放牧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 B.土地沙漠化 | C.森林锐减 | D.湿地萎缩 |
A.加剧水资源短缺 | B.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
C.增加交通运输压力 | D.减轻大气污染 |


【小题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 | B.蒸发量增加 |
C.下渗减少 | D.地表径流减少 |
A.Ⅰ、Ⅱ、Ⅲ | B.Ⅱ、Ⅰ、Ⅲ |
C.Ⅲ、Ⅱ、Ⅰ | D.Ⅰ、Ⅲ、Ⅱ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①海拔高 ②河流流量较大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河流落差大 ⑤水库移民较少
A.②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④⑤ |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 ②增加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 ④提高地下水位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