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9823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1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满(zǎi)  玉(jué)   长(gāo)    挥斥方(qiú)
B.悲(dòng) 南(fán)   踌(chú)    按剑而(jì)
C.道(hàng) 杯(sháo)  射(cuán)   长歌哭(dàng)
D.追(sù)   青(xìnɡ)    伤(chuàng) 叱风云(zhà)
2.
现代学者认为,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构字法。以下选项中的字全都与“室”为同一构字法的一项是(   )
A.日 本 上 下
B.井 鹿 子 女
C.牧 武 射 休
D.枝 纲 村 泥
3.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朝济而设版焉 ②范增数项王 ③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④邻之,君之薄也 ⑤使使以大王    ⑥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⑦若郑而有益于君 ⑧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⑨晋函陵
A.①③⑨/②⑥/④⑤⑦⑧B.①③⑥/②⑨/④/⑤⑦⑧
C.①③/②⑥⑨/④⑤⑦⑧D.①③⑥⑨/③④/⑤⑦/⑧
4.
下列词语中,字形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纽怩 笙萧 名信片 嘻笑怒骂
B.云宵 篱墙 万户候 绿草如荫
C.间牒 屠戮 怅廖廓 书生义气
D.噩耗 神洲 竟自由 凄婉迷茫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以来,国内出版界紧紧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策划出版了一批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精品力作。
B.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员素质的高低,都是新浦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C.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D.《大堰河——我的保姆》以强烈的感情抒发了对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乳母大堰河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6.
阅读下列对联,判断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7.
下列选项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客何为者
B.以其无礼于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D.吾属今为之虏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句子默写(共1题)

8.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处。
(1)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雨巷》)
(2)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
(3)《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时,荆轲唱得两句歌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为政篇》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指出学和思不能偏废。

3.诗歌鉴赏(共2题)

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一)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对《再别康桥》前两节的赏析, 恰当的一项是(   )
①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失落之感。
②“招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③“艳影”是“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的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之情。
④诗人心中“荡漾”着“波光里的艳影”,是诗人把魂萦梦牵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的姑娘的倩影,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0.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二)山百合
席慕蓉
与人无争,静静地开放
一朵芬芳的山百合
静静地开放在我的心里
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它的洁白
只有我的流浪者
在孤独的路途上
时时微笑地想起它来
下面关于席慕蓉的现代诗《山百合》的鉴赏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百合”是这首诗的核心意象,它静谧、芬芳,有着洁白的品格和“与人无争”的态度。
B.诗歌的情绪是平静恬淡的,但“没有人知道”和“流浪者”的意象又给诗歌增添了寂寞的色彩。
C.诗人借山百合含蓄地展示自己的情感——渴望被人懂,但只有同样孤独的流浪者才能互相温暖心灵。
D.诗人借山百合的孤独写自己的孤独,诗句绮丽繁华,句句扣人心弦。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①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③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④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⑤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⑥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⑦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⑧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⑨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⑩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小题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的开场真是欲扬先抑,闻所未闻,足见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艺术。
B.作者抓住鲜活的细节,刻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梁任公先生。出口成章,倒背如流,即使偶有阻塞,敲击脑瓜儿延续,其情态可掬,令人莞尔。
C.“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这是对梁任公讲演的高度评价。
D.“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收束全文,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也是本文的点睛之笔。
E. 本文传神之处在于诸多细节的捕捉。肖像、言语、动作、心理……经作者妙笔勾勒,任公先生的音容笑貌完整地得以呈现。
【小题2】本文叙事的同时也有抒情,主要运用了直接和间接两种抒情方式。下列各组句子中,与其他三项抒情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A.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
B.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C.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D.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小题3】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作用。
【小题4】第7~9这三个自然段文字是怎样描写梁任公先生的演讲的?

5.材料作文(共1题)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父母记得我们的生日,我们或许不记得他们的生日;
亲人知道我们的爱好,我们或许不知道他们的爱好;
老师牵挂我们的成长,我们或许无法给他们以回报;
……
他们给予我们很多,我们时常忘记他们的需求。
读了上面的文字,不知你有何感想,请选择一个角度作文,完成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