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资料1:皖江城市带作为安徽发展的精华区域,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带的发展分工。


资料2:农业社会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曾是我国主要的粮仓。而如今,其“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1)农业社会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曾是我国主要粮仓的主要自然区位条件有哪些?(2)皖江城市带得以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带的发展分工,是由于该区域具有哪些优势条件?
(3)简述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材料: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程度加大(左图),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 。1933年以后,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右图),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


(1)根据左图,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二级支流,根据右图中河流的流向,判断流域地势特点。
(3)田纳西河确定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实行梯级开发,建造水电站。除防洪外,水资源综合开发还具备哪些效益?

(1)图中①地区降水稀少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资料分析,②地区荒漠化速度快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3)要遏制这一地区的荒漠化进程,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图中A、B、C代表我国的三大资源调配工程,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_________工程,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_________工程。 (填字母)
(2)请说出图中A工程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
(3)简析图中B线调运的能源在这一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4题)
2012年6月17日是第1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其宣传主题是“土地滋养生命——携手遏制退化”。这一主旨告诉世人,要实现人类发展和进步,必须保护我们的生存根基——防治土地退化和荒漠化。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共同成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质疏松
④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②③ |
A.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 |
B.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
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
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 |
我国地理诗词、谚语众多,如: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④“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等等。
据此回答下题。①②③④依次反映我国地理特征的地区顺序是( )
A.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四川盆地 四川九寨沟 |
B.内蒙古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塔里木盆地 广西桂林 |
C.东北平原 青藏高原 珠江三角洲 浙江杭州 |
D.柴达木盆地 云贵高原 黄河三角洲 西双版纳 |

【小题1】图示传统民居位于区域图中的(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A.年降水量较少,气温年较差大 |
B.河流汛期较长,含沙量较大 |
C.民居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大 |
D.地形较平坦,水陆交通运输更便利 |

【小题1】引起洞庭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 B.过度开采地下水 |
C.围湖造田 | D.长江干流水量减少 |
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 B.生物多样性减少 |
C.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降低 | D.气候由暖干变为冷湿 |

【小题1】民勤地区能成功引种蜜瓜,主要是因为蜜瓜()
A.喜光耐旱 | B.喜水耐涝 | C.抗病虫害 | D.占耕地少 |
A.泥石流 | B.台风 | C.干旱 | D.冻害 |
A.植被破坏 | B.次生盐渍化 | C.水土流失 | D.河水污染 |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出现新的特点: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逐渐失去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
A.劳动力成本 | B.能源资源 |
C.环境承载力 | D.市场需求 |
①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
④减缓企业用工荒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小题1】根据材料和图中信息可以推断,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应该提供
①优惠的政策 ②丰富的人力资源 ③广阔的市场 ④雄厚的科技力量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改善当地环境 | B.导致大量农民失业 |
C.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 D.吸引大量人口外迁 |

【小题1】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河西走廊——石漠化 |
B.黄土高原——盐渍化 |
C.云贵高原——沙漠化 |
D.江南丘陵——红漠化 |
A.防治水蚀荒漠化 | B.防治风蚀荒漠化 |
C.防治冻融荒漠化 | D.防治土地盐渍化 |

【小题1】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
B.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
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
D.地质条件稳固,适于建坝 |
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④引发旱涝灾害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小题1】造成流域内I、Ⅱ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 B.气温 | C.降水 | D.植被 |
A.开发I区河流侧重修建大型水库以发展旅游业和航运 |
B.开发Ⅱ区河流侧重于水力发电和灌溉 |
C.Ⅱ区河流沿岸应广泛发展茶树种植 |
D.I区河流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应同时进行 |
扎龙湿地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湖泊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下左图为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位置图,右图为齐齐哈尔年降水量与径流量月分配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④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涵养水源 | B.调蓄洪水 | C.美化环境 | D.保护生物多样性 |
A.1月至2月 | B.3月至5月 | C.6月至9月 | D.10月至12月 |
【小题1】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生物残体分解快 | B.植物生长速度快 |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
A.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 | B.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
C.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 | D.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 |
下图是以元代马致远的著名思乡诗词《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为题材所作的画卷,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A.东北平原 | B.松嫩平原 |
C.长江三角洲平原 | D.宁夏平原 |
A.该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 B.该区域的耕地类型以旱田为主 |
C.该区域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大豆和玉米 | D.该区域的农作物一年两到三熟 |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于阿姆河右岸的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从阿拉山口进入中国,成为“西气东输二线”,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海,总投资约1420亿元,西段于2009年12月31日16时建成投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我国实行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不包括( )
A.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 |
B.各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导致对能源的需求不均 |
C.实现供给与需求的链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D.管道是流体的最佳运输方式 |
①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推动国际能源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②满足北疆地区对天然气的巨大需求
③促进我国实施节能减排,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两国管线工程对接可以确保中亚地区的能源供应安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