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4.3河流地貌的育 同步测试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9800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31

1.综合题(共2题)

1.
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回答问题。

(1)图中乙处地质构造为____甲、乙两地地质构造中最有可能发现油气的是____
(2)说出甲处构造地貌的成因。
(3)说明丙地不适合修建地下隧道的理由是什么?
(4)据图判断①处岩石为____(根据岩石成因),①、②岩层的形成年代①____  ②(早于或晚于)。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到澳大利亚旅游过的游客在日记中写到:这里的十二使徒岩(下图所示),彷如哨兵一样站立在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之前,守卫着澳大利亚大陆。其实它们是海边一组十二块各自独立的岩石,其数量及形态恰巧酷似耶稣十二使徒,因此就以圣经故事里的这“十二门徒”命名。这些宛如“十二使徒”的石柱群,是大自然造就出的“海岸雕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现在只余下八个……

(1)将下列关键词的序号,填在短文相应的空格处(将选出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每项限填一次),完成对“十二使徒岩”的形成过程的阐述。
①石灰岩②岩体③拱门④洞穴
“十二使徒岩”形成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在过去的1000到2000万年中,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的巨浪,不断地侵蚀于相对松软的________悬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许多________,其面积不断变大,以致发展成________,并最终倒塌。结果就是今天所看到的这些形状各异的,最高达45米的岩石从海岸________分离出去。
(2)图Ⅱ与图Ⅲ比较,指出明显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自然原因。
(3)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二使徒岩”景区未来将会发生的变化。

2.单选题(共16题)

3.
重庆武隆天坑群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堪称南方喀斯特地质地貌经典。其中的箐口天坑形态完美,可通过二王洞直达天坑底部,世界罕见。下图为天坑局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所示地区(   )
A.主要岩石为石灰岩B.箐口天坑深度可达500米以上
C.二王洞长约300米   D.岩层受内力断裂下陷形成天坑
【小题2】图中所示地区的水循环环节特点为(   )
A.全年降水丰富且均匀 B.地表径流形成明显的春汛
C.蒸发旺盛、下渗缓慢D.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
【小题3】下列与武隆天坑成因类似的景观为(   )
A.云南石林   B.黄山怪石   C.庐山飞来石   D.新疆蘑菇石
4.
河流水位是指河流某处水面的高程,河流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二者是研究河流水文的重要基础。下表是我国东南沿海某河流下游一水文站同流量的水位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推测该河下游()
A.含沙量增大B.流速增大C.河床持续下切D.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小题2】针对该河段水位变化带来的危害,最可行的防治措施是()
A.严禁下游大规模采砂B.拆除上游大坝C.加强水质的监测D.加固堤坝
5.
下图表示河流流速不同,其搬运物质颗粒大小不同。根据该关系图,判断河流能够搬运砾石的流速至少是()
A.50cm/sB.2500cm/sC.300cm/sD.400cm/s
6.
冲积扇常常形成于(  )
A.滨海地带B.河源地带C.河流中下游D.山麓地带
7.
下列选项与下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8.
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B.长江三峡是地壳上升、河流侵蚀下切形成的
C.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作用的产物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是典型的风蚀地貌
9.
下图示意“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过程”。若图中字母和数字序号①~⑥共同构成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则表示沉积岩的是
A.aB.bC.cD.d
10.
下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A.①②③④⑤⑥B.⑤⑥④③②①
C.④③②①⑤⑥D.④③②①⑥⑤
【小题2】若①为石灰岩,则①与⑤接触地带易形成
A.花岗岩B.大理岩
C.页岩D.砾岩
11.
下面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各点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与实际相符的是(  )
A.B.
C.D.
12.
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已在宁夏银川市西郊的荒漠中孤独的耸立了近八百年。263座陵墓已成残垣断壁,9座帝王陵虽骨架尚存,但陵墓外表早已千疮百孔。造成西夏王陵损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13.
(题文)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44°50′N)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盛行西风会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
C.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14.

   下图中,图甲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图乙为某种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示意大利火山喷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与图乙中地貌景观成因类似的地质作用是()
A.②B.③C.④D.⑤
15.
下图为澳大利亚坎贝尔港国家公园著名的景点“十二使徒岩”,目前仅剩下七个岩柱。有人说旧的“使徒”倒下,新的“使徒”将不断形成,这种“前赴后继”的力量来自于()
A.海浪侵蚀B.流水堆积C.岩浆活动D.地壳运动
16.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该地沟谷地貌发育,其主要原因是()
A.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B.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解侵蚀作用强
C.断层发育,地壳水平运动强D.气候干旱,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
17.

   如图中A、B、C分别表示一条河流不同河段上的三个点,读三处的横截面剖面图回答下题.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河流在上述三图中上游至下游的流向顺序是(  )
A.A﹣B﹣CB.B﹣A﹣CC.A﹣C﹣BD.C﹣A﹣B
【小题2】影响A河段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
A.地壳运动和流水侵蚀B.流水侵蚀和流水搬运
C.地壳运动和流水沉积D.流水沉积和流水侵蚀
18.
下图为某河漫滩剖面示意图。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容易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
A.河流落差大的河段B.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
C.水位季节变化小河段D.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
【小题2】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水流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