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安徽省建设能源产业基地,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的基本条件。
(2)借“皖电东送”这一契机,淮南应如何建立与上海的合作关系来促进经济发展?
(3)简述“引江济淮”工程对巢湖及沿途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4)简述“引江济淮”工程对安徽省交通、煤炭工业、 冶金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材料一 2018年是“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投入运营的第五个年头,下图为“皖电东送”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2016年10月20日,可行性研究报告调整后的“引江济淮”工程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提供了用地依据和保障,为实现该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下图为“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

(1)简述安徽省建设能源产业基地,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的基本条件。
(2)借“皖电东送”这一契机,淮南应如何建立与上海的合作关系来促进经济发展?
(3)简述“引江济淮”工程对巢湖及沿途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4)简述“引江济淮”工程对安徽省交通、煤炭工业、 冶金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2.
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但省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平衡。为了促进共同富裕,江苏省制定了苏北崛起、振兴苏中的科学发展战略。
下图中的箭头a、b分别表示江苏省内的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方向,

下表为苏北某县开发区内企业招聘信息表(部分)。据此回答问题。

(1)据图归纳江苏省内产业转移的方向。
(2)结合上表,从招聘的职位来看,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 ,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 。
(3)分析该县建设开发区接纳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下图中的箭头a、b分别表示江苏省内的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方向,

下表为苏北某县开发区内企业招聘信息表(部分)。据此回答问题。

(1)据图归纳江苏省内产业转移的方向。
(2)结合上表,从招聘的职位来看,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 ,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 。
(3)分析该县建设开发区接纳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2.单选题- (共18题)
3.
下图为伏尔加河流域(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伏尔加河流域可作为一个区域,关于其划分的依据判断正确的是( )
【小题2】伏尔加格勒以下河段,径流量小,其原因是( )
①该区域降水量小,补给量小
②流经地区几乎没有支流流入
③上游大量引水灌溉,来水量小
④属于内流河,从上游向下游水量持续减小

【小题1】伏尔加河流域可作为一个区域,关于其划分的依据判断正确的是( )
A.以行政区划为指标划分 |
B.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
C.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划分 |
①该区域降水量小,补给量小
②流经地区几乎没有支流流入
③上游大量引水灌溉,来水量小
④属于内流河,从上游向下游水量持续减小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4.
下图为中亚地区及阿姆河流域水系图,甲和乙是河流上、中和下游的分界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阿姆河( )
【小题2】阿姆河河流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
【小题3】图中季节性河流,流入阿姆河干流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

【小题1】阿姆河( )
A.整个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
B.从甲到乙河段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
C.以冰雪融水、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
D.从甲到下游河段含沙量一直增大 |
A.酸雨 |
B.土壤盐碱化 |
C.土地荒漠化 |
D.水土流失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5.

【小题1】由图可知,山西运城盐池的形成原因为( )
【小题2】关于“南风一吹,隔宿成盐”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山西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的“死海”,湖水含盐度高,在偏南风盛行的季节,湖边盐田常有“南风一吹,隔宿成盐”的奇特现象。下图为山西部分区域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由图可知,山西运城盐池的形成原因为( )
A.地壳挤压凹陷积水而成 | B.流水侵蚀后积水而成 |
C.地壳断裂下陷积水而成 | D.火山口积水而成 |
A.此现象出现于春季,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易于蒸发 |
B.此现象出现于夏季,夏季气温高,位于山脉背风坡,蒸发旺盛 |
C.此现象出现于冬季,冬季多大风天气,易于蒸发 |
D.此现象不会出现于夏季,夏季降水丰富,不利于成盐 |
6.
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B. 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 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 丁沿线以北植被少,荒漠化严重
【小题2】对甲所在地区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 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 B. 主要从事旱地耕作
C. 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 D. 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

【小题1】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B. 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 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 丁沿线以北植被少,荒漠化严重
【小题2】对甲所在地区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 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 B. 主要从事旱地耕作
C. 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 D. 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
7.
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
【小题2】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小题3】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

【小题1】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
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
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 |
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
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 |
A.市场广阔 | B.劳动力价格低 | C.交通运输方便 | D.原材料丰富 |
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
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 |
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 |
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
8.
某区域地形分布为甲、乙、丙、丁4种(图a),依次为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海拔逐渐降低;人口密度的分布如图b所示,人均自然资源量如图c分布,目前该区域大力发展高铁,其关系如下图。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地区修建高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人口相对分散,修建高铁便于联系 |
B.乙地矿产资源丰富,需要修建高铁 |
C.丙地高铁修建需建高架桥多,工程量大 |
D.丁区域高铁可直接修建在地面,工程量小 |
9.
2011年8月月底,南水北调中线集中移民工作基本结束,2014年,丹江口水库的水将奔向北京及天津等地。读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工程路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③污染严重,水质差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小题2】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③污染严重,水质差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③④⑤ | B.①②④ | C.①②⑤ | D.①③④ |
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
D.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
10.

【小题1】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 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 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 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小题2】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A. 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 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 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D. 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 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 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 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小题2】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A. 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 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 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D. 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12.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若甲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乙对应目前我国的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小题2】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小题1】若甲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乙对应目前我国的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A.资金 | B.技术 | C.信息 | D.劳动力 |
A.资金 | B.工业制成品 |
C.矿产品 | D.技术 |
13.
下图为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
①为资金
②为技术
③为劳动力
④为原料
【小题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②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③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④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小题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
①为资金
②为技术
③为劳动力
④为原料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①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②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③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④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15.
读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代表东部地区的是( )
【小题2】关于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代表东部地区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甲地区第三产业比重最高 |
B.乙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丙地区 |
C.丙地区第一产业产值最高 |
D.丁地区第一产业产值高于甲地区 |
16.
读“我国某地理要素图”,回答各题。

【小题1】该图可能是
A.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 B. 温度带分布图
C. 干湿地区分布图 D. 日照时数分布图
【小题2】导致图中甲处曲线弯曲的原因可能是
A. 地形 B. 植被
C. 昼夜长短变化 D. 工程建设

【小题1】该图可能是
A.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 B. 温度带分布图
C. 干湿地区分布图 D. 日照时数分布图
【小题2】导致图中甲处曲线弯曲的原因可能是
A. 地形 B. 植被
C. 昼夜长短变化 D. 工程建设
17.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小题2】我国政府为推动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小题3】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
【小题1】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A.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
B.水土流失严重 |
C.农业基础薄弱 |
D.自然资源不足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A.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
B.统筹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交流 |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
18.
读“两广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在我国“东糖西移”格局中,广西是广东甘蔗种植和制糖业的主要承接区,其区位优势在于( )
【小题2】为推动珠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省区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

【小题1】在我国“东糖西移”格局中,广西是广东甘蔗种植和制糖业的主要承接区,其区位优势在于( )
A.地形平坦,劳动力丰富 |
B.水源充足,市场广阔 |
C.热量丰富,技术先进 |
D.土地廉价,用工成本低 |
A.西电东送 |
B.水土保持 |
C.航道建设 |
D.劳务输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