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9758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6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是阿拉善沙漠的主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银额盆地底部,是我国四大沙漠之一。其中的巴彦淖尔、吉诃德沙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上普遍生长花棒、沙拐枣、梭梭、柠条等小灌木和籽篙、沙竹、沙米、沙芥及麻黄等草本植物。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是沙漠中的湖泊星罗棋布,竟然多达100多个,常年有水的湖泊达74个,淡水湖12个,湖泊芦苇丛生,水鸟嬉戏,鱼翔浅底,享有“漠北江南”之美誉。


(1)指出影响图示地区高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因素。
(2)说明图示地区湖泊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
(3)分析该地区景观最独特的季节,并阐述理由。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2)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3.
中亚是我国推进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亚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在中亚参与投资兴建了多条油气管道,在霍尔果斯口岸与我国境内管道相接。管道开通前,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主要依靠海运。

(1)说明油气管线的建成对中亚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阿姆、锡尔河流域是著名的农业区,人口及城市密度大。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河流及湖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简述人类无节制的用水,给图中湖区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2.单选题(共12题)

4.
下图为“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多年平均各月蓄水变化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水库蓄水量最少的月份是
A.12月B.10月C.6月D.5月
【小题2】该水库每年11月下旬开闸放水,主要是为了
A.养殖B.防凌C.旅游D.发电
5.
羊卓雍湖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为调节拉萨居民用电季节差异,保障高峰季节用电。20 世纪90年代,当地在羊卓雍湖与雅鲁藏布江之间建设了一座抽水蓄能电站。发电时,直接从羊卓雍湖放水发电,尾水泄入雅鲁藏布江;蓄能时,从雅鲁藏布江抽江水(经沉淀池)入羊卓雍湖。读“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羊卓雍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
A.雨水B.冰雪融水C.地下水D.雅鲁藏布江
【小题2】推测该电站主要发电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小题3】抽水蓄能模式的运行,可能使羊卓雍湖
A.水质改善B.泥沙增加C.盐度升高D.成为外流湖
6.
土壤呼吸作用(土壤中的CO2逸散到近地面的现象)强度与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含量成正相关,土壤容积含水量约30%时,呼吸作用最强。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玉米活跃生长期静风条件和一天中上午、下午、清晨不同时刻CO2浓度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表示清晨CO2浓度随高度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作物层底部CO2浓度的垂直变化规律是(  )
A.随高度上升而降低B.先降低后升高
C.垂直变化不大D.随高度上升而增加
【小题3】通过改变CO2浓度来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主要是(  )
A.增加土壤的湿度B.增施土壤有机肥
C.减少植株的密度D.增加作物的高度
7.

   “花果同树”是果农用“留树保鲜”技术,使鲜花和果实同时保留在果树上的一种奇观,以供人们观赏下图是某旅游爱好者拍摄的我国某地的花果同树景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游客欣赏“花果同树”奇观的季节可能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小题2】下列地区最有利于果农实施“留树保鲜”技术的是( )。
A.华北甲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成都平原D.东北平原
【小题3】“花果同树”奇观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
A.技术B.政策C.气候D.市场
8.

   图为我国西南某地区的梯田景观,这里梯田的景观随季节而变化,时而波光粼粼,时而翠绿满山,时而金黄满坡。“八月犁田一碗油,九月犁田半碗油,十月犁田光骨头。”是这里人们传统耕作的民谚。

读图完成下列题。

【小题1】该地梯田呈现波光粼粼景观的时节最可能是
A.春末B.仲夏C.初秋D.隆冬
【小题2】根据当地民谚推知,人们犁田注水的主要目是
A.进入水稻种植季节B.保持土壤肥力
C.发展水产养殖D.发展旅游观光
【小题3】图中反映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正确的是
A.光照充足B.人多地少
C.技术落后D.地形平坦
9.

   二孩新政策2016全面放开: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公布,提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出生率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将最先影响到我国劳动力的
A.年龄构成B.性别构成C.职业构成D.数量
【小题2】根据置业年龄的规律,通常改善性置业的年龄在40岁左右,以此推算我国改善性置业的高峰期为
A.1990年到2003年B.1993年到1997年
C.2000年到2010年D.2003年到2015年
10.
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①农业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山地地形
B.光热充足
C.耕地集中连片
D.降雪是主要的灌溉水源
【小题2】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
A.②地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
B.③地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④地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⑥地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11.
下图中,甲为沙坡头村位置图,乙为沙坡头村附近铁路两侧的“绿带”(深色部分)照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绿带”的植被类型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草原D.针叶林
【小题2】“绿带”的水源主要来自
A.草方格沙障截留水分B.跨流域调水
C.冰川融水D.人工灌溉
12.
下图示意我国地理位置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B.乙
C.丙D.丁
【小题2】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
13.
图a和图b是我国某地区近二十年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  )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南方地区D.西北地区
【小题2】从图a可知,该地早期土地利用导致的生态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地次生盐碱化D.湿地锐减
【小题3】该地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土地利用方面的问题是(  )
A.湿地的保护B.红壤的改良C.盐碱地的治理D.风沙的治理
14.

   在一定区域内,某地理事物的重心是指其发展空间中的某一点,它可以反映该地理事物各个方向的发展相对于该点所处于的平衡状态。

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仅从运输量考虑,由于能源生产、消费和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带来压力最大的是
A.北煤南运B.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D.南水北调
【小题2】以上变化说明,近30年来和我国经济发展关联度最大的产业部门是
A.农牧业B.重化工业C.轻纺工业D.高新技术产业
15.
读我省方言分布图回答问题。

【小题1】方言的形成体现了区域的特征是
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共同性
【小题2】我省方言种类繁多,彼此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我省文化发达,语言发展较快,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 
②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交往 
③我省经济比较发达,需要多种语言交流
A.①②B.②C.②③D.①②③
【小题3】在对我省方言分布进行调查统计时,可以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B.GPSC.RSD.RS+GPS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