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B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96963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0/4/1

1.综合题(共2题)

1.
2009年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某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图示区域每年防洪压力较大的原因,绘制了下列框架图,请帮助完成。

(2)农业社会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曾是我国主要的粮仓。而如今,其“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原因主要有_______。
(3)国家批准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产业转移,是由于该区域具有  _______和_______优势条件。
(4)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
2.
下图为我国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及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沿海赤潮发生次数从20世纪_______年代开始快速增长。
(2)从各海域分布看,_______海发生赤潮次数最多,_______海发生赤潮次数最少。
(3)下图为赤潮形成的主要环境条件示意图。据图分析我国南方海域赤潮比北方海域严重的原因。_______

(4)江苏省海岸线较长,且较为平直,其海岸类型主要属于_______,从成因看属于_______作用形成的。在江苏沿海地区的开发中,这类海岸适合发展_______。

2.单选题(共5题)

3.
读烟台市2008年11月28日发布的未来一周天气预报,回答下面试题。

【小题1】关于烟台市气象要素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有
①12月2日,日较差最大的原因是受冷空气的控制
②12月4日,日较差最小的原因是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
③12月4日,日较差最小的原因是夜晚云层较厚,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
④冷锋过境,烟台市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
⑤冷锋过境后,烟台市盛行偏北风,有结冰和霜冻现象
⑥冷锋过境时,一定出现寒潮和沙尘暴天气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⑥D.②④⑤⑥
【小题2】有关烟台的天气预报说法正确的是
A.未来一周内,气温和日较差将出现低——高——低变化
B.预计12月4日有冷锋过境,风力较大,气温最低
C.未来一周内,烟台市可能位于低压槽附近
D.未来一周内,烟台气温出现高——低——高的变化
4.

   在云南元谋县境内,有一面积大50平方公里的奇异土林,土林一般高20米左右以至40米。在土林风景区内,土柱如林,造型千姿百态,雄奇壮观。这些土柱有的像利刃,直指蓝天;有的像古城堡,巍然屹立;有的状如动物,有的酷似人形,令人叹为观止。由于土林的沙砾中含有多种矿物质,使得土林呈现出粉红、浅绿、玫瑰红等色泽。

回答第下列小题。

【小题1】元谋土林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海浪侵蚀D.火山喷发
【小题2】从形成路南石林的岩石类型可以判断
A.该地发生过岩浆活动B.该地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C.该地曾处于浅海环境D.一定含有珊瑚化石
5.
下图为我国2005年和预测的2050年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我国2005~2050年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给我国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B.少年人口比重增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将有所加快
C.老年人口比重增加,需要加大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D.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小题2】对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
①自然因素 ②生产力发展 ③社会观念 ④宗教信仰 ⑤国家政策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
6.
表1为某地区五个城市2008年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面试题。

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反映城市经济发展能力;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和非农业人口反映城市经济整体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市场化程度。
【小题1】从表中数据分析可以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城市分为两级,其中戊为中心城市
B.该地区城市中,丙城市的服务范围最小
C.该地区城市中,丁城市服务种类最多
D.该地区城市中,乙城市人口密度最大
【小题2】对甲乙丙丁四个城市的推断,说法正确的是
A.乙市的经济发展能力大于丁市
B.丙市的经济整体水平大于甲市
C.甲市的市场化程度高于丁市
D.丙市的城市化水平一定最低
7.
7.2009年2月8日上午,有深圳航空公司执飞的一架公务包机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直飞台北桃园机场,这是郑州成为两岸空中直航航点城市之后,直航飞往台湾的首个航班。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直航对台湾和河南两地影响不包括
①促进两岸的人员交流 ②加快两岸的文化交流 ③有利于吸引台商到河南投资 ④极大加快了河南产品的出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④

3.选择题(共6题)

8.

文段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blank#}1{#/blank#},{#blank#}2{#/blank#},表现屠户警觉的句子是{#blank#}3{#/blank#}。

9.

文段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blank#}1{#/blank#},{#blank#}2{#/blank#},表现屠户警觉的句子是{#blank#}3{#/blank#}。

10.

杜甫《登岳阳楼》描绘了一幅气象万千的图景的两句是:

{#blank#}1{#/blank#},{#blank#}2{#/blank#}。(杜甫《登岳阳楼》)

11.

杜甫《登岳阳楼》描绘了一幅气象万千的图景的两句是:

{#blank#}1{#/blank#},{#blank#}2{#/blank#}。(杜甫《登岳阳楼》)

12.

杜甫《登岳阳楼》描绘了一幅气象万千的图景的两句是:

{#blank#}1{#/blank#},{#blank#}2{#/blank#}。(杜甫《登岳阳楼》)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件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