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古往今来,很多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失败的教训。
材料一鄱阳湖见证了人类理念从传统的“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巨大转变。历史上,江西由于山区毁林种粮,河导致道淤积,全流域通航里程锐减,鄱阳湖水面急剧萎缩,湖泊功能下降,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20世纪80年代江西省开始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将河流上游丘陵山区列为治理重点,使江西省森林覆盖率增长了近1倍,鄱阳湖湖体面积恢复到5100平方千米。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则将此项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材料二 下图为“江西省地形、水系图”

(1)简述丘陵山区的治理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2)根据下表中长江流域各类型农业生产状况和特点,说明其主要形成条件。
材料一鄱阳湖见证了人类理念从传统的“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巨大转变。历史上,江西由于山区毁林种粮,河导致道淤积,全流域通航里程锐减,鄱阳湖水面急剧萎缩,湖泊功能下降,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20世纪80年代江西省开始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将河流上游丘陵山区列为治理重点,使江西省森林覆盖率增长了近1倍,鄱阳湖湖体面积恢复到5100平方千米。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则将此项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材料二 下图为“江西省地形、水系图”

(1)简述丘陵山区的治理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2)根据下表中长江流域各类型农业生产状况和特点,说明其主要形成条件。
状况 | 特点 | 主要形成条件 |
农民收入来自:旅游业,水稻、花卉与蔬菜种植,水产养殖,加工业。 | 观光农业 特色农业 | ① (请勿在此处答题) |
农村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产业化生产、种植和养殖业。 | 工厂化农业 设施农业 | 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提供现代技术和机械设备 |
政府鼓励稻—蟹、稻—鱼生态生产模式,为保证城郊湿地面积,规定稻田最小比重。 | 生态农业 都市农业 | ② (请勿在此处答题) |
2.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召开的世界博览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简述沙特阿拉伯馆设计所反映出的该国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暑期参观世博会的游客,应注意防范哪些旅游安全问题?
材料一 世博园的沙特阿拉伯馆为“月亮船”造型,被沙漠、绿洲、海洋相间环绕,在其地面和屋顶栽种着枣椰树。
材料二 下图“沙特阿拉伯馆外观设计图”和 “沙特阿拉伯地理位置图”。

(1)简述沙特阿拉伯馆设计所反映出的该国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暑期参观世博会的游客,应注意防范哪些旅游安全问题?
2.选择题- (共9题)
7.
生活方式体现在人们衣食住行、劳动生产、娱乐社交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定历史时期各个阶级、民族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以下从服装的视角,来考察人们在生活方式上的变化。
结合材料并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8.
生活方式体现在人们衣食住行、劳动生产、娱乐社交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定历史时期各个阶级、民族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以下从服装的视角,来考察人们在生活方式上的变化。
结合材料并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9.
生活方式体现在人们衣食住行、劳动生产、娱乐社交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定历史时期各个阶级、民族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以下从服装的视角,来考察人们在生活方式上的变化。
结合材料并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3.单选题- (共3题)
12.
图7为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气温与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16~18题。

【小题1】华北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最大值约为
【小题2】2000年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低于350毫米,原因可能是
【小题3】华北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带来的可能影响有
①缩短农作物的生长期 ②减少植物病虫害
③减少供暖的能源消耗 ④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小题1】华北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最大值约为
A.300毫米 | B.450毫米 |
C.650毫米 | D.350毫米 |
A.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 B.夏季风弱,向北推进慢 |
C.气温高,蒸发量大 | D.雨季开始早,结束晚 |
①缩短农作物的生长期 ②减少植物病虫害
③减少供暖的能源消耗 ④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13.
图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占全国的比重示意图”。完成后面2题目。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分别代表的是()
【小题2】限制区域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植被 ④资源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分别代表的是()
A.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
B.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 |
C.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 |
D.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 |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植被 ④资源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9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