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根据我国东北地区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些年来,东北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东北大米以丰富的营养品质(大米粒形短圆,色泽清白透明、胶质率高,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蒸煮后饭粒油亮、香味浓郁),深受消费者喜爱。
材料二 东北地区河流封冻日数等值线分布图(图a)、东北地形图(图b)和滨缓铁路(哈尔滨—绥芬河市)沿线地形剖面图


(1)说出东北地区河流封冻日数分布的总体趋势
(2)指出图中M与P地河流封冻日数的差异,并从地形和大气环流因素方面分析差异的主要成因。
(3)滨缓铁路是我国历史上一条早期铁路。简述地形对滨缓铁路建设的影响。
(4)在东北地区是否应该广泛种植水稻,农业专家们一直争论不休。你支持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 近些年来,东北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东北大米以丰富的营养品质(大米粒形短圆,色泽清白透明、胶质率高,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蒸煮后饭粒油亮、香味浓郁),深受消费者喜爱。
材料二 东北地区河流封冻日数等值线分布图(图a)、东北地形图(图b)和滨缓铁路(哈尔滨—绥芬河市)沿线地形剖面图


(1)说出东北地区河流封冻日数分布的总体趋势
(2)指出图中M与P地河流封冻日数的差异,并从地形和大气环流因素方面分析差异的主要成因。
(3)滨缓铁路是我国历史上一条早期铁路。简述地形对滨缓铁路建设的影响。
(4)在东北地区是否应该广泛种植水稻,农业专家们一直争论不休。你支持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2.
根据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亚地区地形图(图甲)和印度气候资料统计图(图乙)

(1))据图乙指出印度降水量的特征,并分析全年最高月均温出现在5月的主要原因。
(2)印度河(图4甲中①河)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水源。指出印度河的径流量及季节变化特征,并从河水补给的角度说明成因。
(3)从内、外力作用角度,简述宝石富集于冲积层的过程。
材料一 南亚地区地形图(图甲)和印度气候资料统计图(图乙)

(1))据图乙指出印度降水量的特征,并分析全年最高月均温出现在5月的主要原因。
(2)印度河(图4甲中①河)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水源。指出印度河的径流量及季节变化特征,并从河水补给的角度说明成因。
(3)从内、外力作用角度,简述宝石富集于冲积层的过程。
2.单选题- (共4题)
4.
如下图为我国某月12日22时一天气系统向东推进过程中气温的垂直变化剖面图。天气系统推进速度为80千米/日。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2】与12日比较,13日水库的气温变化情况是
【小题3】图中城市12日比11日大气污染重,其主要原因是12日
A.青藏高原 | B.黄土高原 | C.江南丘陵 | D.华北平原 |
A.气温降低,且气温日较差变小 | B.气温降低,且气温日较差不变 |
C.气温升高,且气温日较差变小 | D.气温升高,且气温日较差变大 |
A.空气辐散,静风 | B.空气辐合,静风 |
C.空气下沉受到抑制 | D.空气上升受到抑制 |
5.
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侵蚀海岸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台湾岛东岸受海水侵蚀较西岸严重,主要原因是东岸
【小题2】图中沿岸寒流一年中最强盛的时期是

【小题1】台湾岛东岸受海水侵蚀较西岸严重,主要原因是东岸
A.海平面上升 | B.风浪潮浪大 | C.沿海降水量大 | D.河流输沙量小 |
A.3—5月 | B.6—8月 | C.9—11月 | D.12—2月 |
6.
辽东湾海岸经历了多次变迁,这种变迁既是自然力量作用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人类活动的影响。清末明初大量移民开发,以及20世纪80年代前人口自发迁入辽河流城,促进了流域的大规模开发,1950年后为扩大灌溉和保护生态,辽河干支流先后兴建了若干水利枢纽工程。下图为辽东湾辽河河口附近近百年来海岸线的变迁,图中最终海岸线为2003年实际状况。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近百年来辽河河口附近外力作用的主要过程是
【小题2】导致图中盘锦湾面积逐渐变小乃至消失的主要人类行为是
【小题3】1979年以来,辽河三角洲向南发展速度大大趋缓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近百年来辽河河口附近外力作用的主要过程是
A.侵蚀与堆积交替进行 | B.以海浪的侵蚀作用为主 |
C.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 | D.由先侵蚀变后堆积为主 |
A.严重破坏辽河流城植被 | B.增加辽河流域植被覆盖 |
C.辽河河口不断围海造田 | D.辽河河口海浪侵蚀减弱 |
A.人为截取河水,下游常年断流 | B.海防大堤和海产养殖工程束缚 |
C.流域降水减少,干流流量减少 | D.流域植被增加,水库调水蓄沙 |
7.
2017年春夏,由于持续的大雨和暴雨,我国不少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内涝现象。武汉等城市相继出现城市看海的尴尬景观。针对这种现象,国务院再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通过增加城市“海绵体”,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地区中最需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地区是
【小题2】下列造成城市“一雨即涝”的人为原因是
①城市用地改变了土地性质 ②城市扩展破坏了原有的水系
③城市建筑改变了原有的地貌 ④城市建设大面积增加湿地与绿地
【小题3】下列活动属于建设城市“海绵体”的是
①发展城市立体交通网 ②铺设透水路面 ③建设与改善城市地下排水管网
④建设地下雨水收集与储存系统 ⑤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面积
【小题1】下列地区中最需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 B.西北地区 | C.华北地区 | D.青藏地区 |
①城市用地改变了土地性质 ②城市扩展破坏了原有的水系
③城市建筑改变了原有的地貌 ④城市建设大面积增加湿地与绿地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①发展城市立体交通网 ②铺设透水路面 ③建设与改善城市地下排水管网
④建设地下雨水收集与储存系统 ⑤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面积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④⑤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