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9632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7

1.综合题(共3题)

1.
读某年8月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

(1)据图概括某年8月我国各类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状况。
(2)根据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分别说明此年8月华北地区洪涝和南方地区高温伏旱发生的原因。
(3)为了减轻西南地区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该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
2.
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爆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读图文材料,回到问题。

(1)说明古乡沟多泥石流爆发的原因。
(2)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3)说明我国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特点。
(4)泥石流带来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5)沿山谷徒步行走时,当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我们一定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当发现泥石流来了,我们应如何自救?
3.
河南省自然灾害种类多,影响面广,尤以水旱灾害最为频繁。按水文、气象特点把该省分为5个水旱灾害区。读1450-1979年河南省水文、气象区水旱灾害年数图,回答问题。

(1)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
(2)据图可知,该省北部和南部基本上是以_________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和南部分别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__________,北部比南部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更易发生水旱灾害。
(3)一般来说,该省每逢大旱,就会伴有________________等次生灾害发生。
(4)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诱因;二是要有遭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等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客体。

2.单选题(共8题)

4.
某探险队于10月初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时,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5.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2008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亿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是
A.冷气团B.暖气团C.热带、温带气旋D.反气旋
【小题2】我国风暴潮灾害发生的省区不包括
A.广西B.海南C.浙江D.宁夏
【小题3】一些特定的自然灾害多发生在特定的地区,这说明自然灾害发生的种类和占用频率,往往具有
A.危害性B.连锁性C.突发性D.区域性
6.
苏通大桥位于我国江苏省,该桥跨越长江,连接苏州(常熟)和南通两座城市,是目前已建成的最接近入海口的长江大桥。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苏通大桥所在地区一年中江面风力达6级以上的有179天,年平均降雨天数超过120天,雾天31天,还面临着台风、季风、龙卷风的威胁等。据上述文字材料可知,建设该桥面临的挑战之一是
A.水文条件复杂B.基岩埋藏深C.气象条件差D.航运密度高
【小题2】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B.台风中心附近,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C.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D.大风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7.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读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里下河地区的地形类型为
A.平原B.高原C.丘陵D.山地
【小题2】里下河地区开挖入海新河,修筑蓄洪水库等措施的目的是
A.防风B.防旱C.防虫D.防洪
8.
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A.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
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D.美洲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
【小题2】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是
A.变质岩B.岩浆岩C.沉积岩D.无法判断
9.
雪崩是积雪在陡峭山体发生的一种瞬间崩落现象,运动速度快,冲击力大。1970年5月31日,甲市发生里氏7.6级地震,距该市130千米左右的山峰发生大规模雪崩。雪崩导致乙市在几分钟内全城被毁,两万多居民死亡。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据材料可知,此次雪崩由于______破坏积雪稳定性,诱发雪崩(   )
A.火山喷发B.地震C.飓风D.风暴潮
【小题2】雪崩是一种所有雪山都会有的地表冰雪迁移过程。据材料可知,此次雪崩的特点不包括(   )
A.运动速度快B.破坏力大C.渐发性D.突然性
【小题3】自然灾害发生前一般是有先兆的。在山腰中行走,听到冰雪破裂声或隆隆的声音;积雪在30°-60°斜坡上,并且表层的积雪出现粗糖状的冰块,这些现象是_________灾害发生前的先兆(   )
A.雪崩B.沙尘暴C.台风D.水灾
【小题4】若判断图中的雪崩是否到达乙市,最有价值的信息是雪崩的(   )
A.形成原因B.形成源地C.移动路径D.移动快慢
10.
读汶川某次地震中北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次汶川地震引发的灾害最不可能的是
A.滑坡B.崩塌C.海啸D.泥石流
【小题2】地质灾害是指
A.异常的地质活动B.大气异常C.海洋自然环境异常D.有害的生物引发的
11.
矿山地质灾害是人类在采矿过程中发生的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和崩塌等灾害。矿产开采方式、矿区地质地貌、降水特征、地表植被覆盖率等因素与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直接关联。下图为我国两省矿山地质灾害分布图,其中甲省盛产煤炭,乙省盛产有色金属,两省矿产露天开采比例不高。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省、乙省的名称分别是
A.陕西省、贵州省B.陕西省、福建省C.山西省、江西省D.山西省、湖南省
【小题2】甲省西部①区、乙省西部④区均有分布的矿山地质灾害是
A.崩塌、泥石流B.滑坡、地面塌陷C.崩塌、泥石流D.地裂缝、地面塌陷
【小题3】据材料可知,甲、乙两省以地面塌陷、地裂缝居多的共同原因是
A.耕地占比大,地表植被稀疏
B.位于我国二、三级地形阶梯之间
C.矿产开发以地下采掘为主
D.降水量集中,土壤侵蚀强
【小题4】关于两省矿山泥石流灾害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省矿山泥石流灾害较甲省多发B.乙省较甲省纬度低,热量充足
C.乙省较甲省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D.乙省西部为山地,地形起伏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