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北京市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9555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2/5/30

1.单选题(共15题)

1.
当我国东部雨带移到海河流域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华北降雨,华南阴雨连绵,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
B.华北、华南降雨,东北和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
C.东北、华北降雨,华南和长江中下游较旱
D.东北、华北降雨,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
2.
读 “我国沿海某城市在一次台风天气过程中风向和风力变化图”,在图示天气过程中,台风中心的移动方向是
A.从东南向西北B.从东北向西南
C.从西北向东南D.从西南向东
3.
温带气旋风暴潮多发生在
A.夏秋季B.春秋季C.夏季D.秋季
4.
根据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30题

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
A.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
5.
下列天气系统中,能正确反映影响新疆的天气系统形成源地气流状况的是
A.B.C.D.
6.
从地质构造考虑,图中①②③④处修建公路,相对不容易出现滑坡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
遥感技术可用于
①监测植物病虫害发展状况 ②监测台风的移动路径
③监测洪水淹没面积 ④分析地震造成的损失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8.
在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监测网有(   )
①气象监测网  ②地震监测网 ③水文监测网 ④海洋监测网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9.
形成风暴潮的动力因素是
A.地转偏向力B.海水摩擦力
C.地震波能量D.大气水平运动产生的能量
10.
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日。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不利影响。7月对全国大部分地区考生应考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沙尘暴B.寒潮C.洪涝D.旱灾
11.
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熔岩流是火山致灾的唯一原因
B.B. 火山爆发百害无一利
B.休眠火山是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C.火山喷发一般发生在地壳的薄弱地带
12.
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工程的是
①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②黄河中上游防护林 
③西气东输
④沿海防护林
⑤大亚湾核电站
⑥加固荆江大堤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⑥D.①②④⑥
13.
表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指标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1993-2002年
灾害数量/次
1110
1987
2742
2935
死亡人数/万人
196
80
79
53.1
受影响人数/万人
7.4
14.5
19.6
25
灾害损失/亿美元
1310
2040
6290
6550
 
从表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①灾害的强度减小了
②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
③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④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4.
表1显示两地同年出现的地震的有关资料,读表完成各题。
地点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震中距(千米)
地震发生时间
(当地时间)
震级
死亡人数
(人)
X地
(美国西部)
200
5. 8
10:25
7. 4
8
Y地
(印度中部)
500
2. 5
04:00
7. 1
1820
 
从资料看出,下列判断不 正确的是
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
B.X地地震的能量大于Y地
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D.两地的地震均属于破坏性地震
15.
非洲旱灾多发的国家多属
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D.地中海气候

2.选择题(共5题)

16.

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下列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17.

小华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8.

图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中:

(1)首先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处于{#blank#}1{#/blank#} 位置平衡;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如果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杠杆左高右低,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blank#}2{#/blank#} 调;或将右端的螺母向{#blank#}3{#/blank#} 调.

(2)调节好以后,左右两端挂上钩码仍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是为了{#blank#}4{#/blank#} .

(3)若钩码所挂位置不动,将左边的钩码拿掉一个,为使杠杆仍然保持平衡,右边的钩码该拿掉{#blank#}5{#/blank#} ;由此,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blank#}6{#/blank#} .

 

19.

如图所示仪器为直接测量什么物理量的仪表(  )

 

20.

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两木块叠放在一起,两个轻质弹簧测力计C、D的一端与两木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E、F上.后来经过讨论,完善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