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5题)
1.
当我国东部雨带移到海河流域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华北降雨,华南阴雨连绵,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 |
B.华北、华南降雨,东北和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 |
C.东北、华北降雨,华南和长江中下游较旱 |
D.东北、华北降雨,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 |
10.
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日。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不利影响。7月对全国大部分地区考生应考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沙尘暴 | B.寒潮 | C.洪涝 | D.旱灾 |
13.
表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从表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①灾害的强度减小了
②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
③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④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
指标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1993-2002年 |
灾害数量/次 | 1110 | 1987 | 2742 | 2935 |
死亡人数/万人 | 196 | 80 | 79 | 53.1 |
受影响人数/万人 | 7.4 | 14.5 | 19.6 | 25 |
灾害损失/亿美元 | 1310 | 2040 | 6290 | 6550 |
从表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①灾害的强度减小了
②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
③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④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14.
表1显示两地同年出现的地震的有关资料,读表完成各题。
从资料看出,下列判断不 正确的是
地点 |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 震中距(千米) | 地震发生时间 (当地时间) | 震级 | 死亡人数 (人) |
X地 (美国西部) | 200 | 5. 8 | 10:25 | 7. 4 | 8 |
Y地 (印度中部) | 500 | 2. 5 | 04:00 | 7. 1 | 1820 |
从资料看出,下列判断不 正确的是
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 |
B.X地地震的能量大于Y地 |
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
D.两地的地震均属于破坏性地震 |
2.选择题- (共5题)
18.
图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中:
(1)首先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处于{#blank#}1{#/blank#} 位置平衡;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如果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杠杆左高右低,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blank#}2{#/blank#} 调;或将右端的螺母向{#blank#}3{#/blank#} 调.
(2)调节好以后,左右两端挂上钩码仍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是为了{#blank#}4{#/blank#} .
(3)若钩码所挂位置不动,将左边的钩码拿掉一个,为使杠杆仍然保持平衡,右边的钩码该拿掉{#blank#}5{#/blank#} ;由此,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blank#}6{#/blank#}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