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下图是“我国东部各省级行政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环境保护部发布公报,从环境管理的手段来看,是以________________手段进行环境管理。
(2)比较图中我国东部各省级行政区二氧化硫排放的异同,并分析造成其差异的原因。

(3)请你为企业减排二氧化硫提几条建议。

(1)环境保护部发布公报,从环境管理的手段来看,是以________________手段进行环境管理。
(2)比较图中我国东部各省级行政区二氧化硫排放的异同,并分析造成其差异的原因。

(3)请你为企业减排二氧化硫提几条建议。
2.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三峡工程蓄水后,峡江急流变成“平静湖水”。随着大坝的建成运行,库区环境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据国家环保局通报,目前库区水质较好。但库区上游及其沿岸支流城镇的废水、固体废弃物非达标排放现象仍然严重,每年有大量生活垃圾随流水进入库区。

(1)上图中,某支流上A、B两处水质较差的是哪处?如果该现象具有一定普遍性,试说明原因。
(2)漂浮物对库区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3)从源头控制的角度,采取哪些环境管理措施可以解决库区漂浮物问题?
三峡工程蓄水后,峡江急流变成“平静湖水”。随着大坝的建成运行,库区环境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据国家环保局通报,目前库区水质较好。但库区上游及其沿岸支流城镇的废水、固体废弃物非达标排放现象仍然严重,每年有大量生活垃圾随流水进入库区。

(1)上图中,某支流上A、B两处水质较差的是哪处?如果该现象具有一定普遍性,试说明原因。
(2)漂浮物对库区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3)从源头控制的角度,采取哪些环境管理措施可以解决库区漂浮物问题?
3.
读“1989年世界环境日宣传画”,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宣传画揭示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
(3)上述问题可能产生哪些严重后果?
(4)要想缓解该问题,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1)该宣传画揭示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
(3)上述问题可能产生哪些严重后果?
(4)要想缓解该问题,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2.单选题- (共25题)
4.
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集点,并对垃圾分类回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读下图,回答下题。


小区按规划布局了垃圾分类回收箱,但使用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环境保护意识较差 ②生活垃圾数量庞大 ③生活垃圾种类较多 ④垃圾分类标准模糊


小区按规划布局了垃圾分类回收箱,但使用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环境保护意识较差 ②生活垃圾数量庞大 ③生活垃圾种类较多 ④垃圾分类标准模糊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5.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对生物造成危害。据此完成下题。
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
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
6.
下面是我国西南地区某河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面积减少 |
7.
读我国“贫困县分布与生态脆弱区关系图”,完成下题

关于我国生态脆弱区,说法正确的是( )

关于我国生态脆弱区,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主要是过度放牧导致生态脆弱 |
B.乙地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脆弱的重要手段 |
C.丙地地表水短缺是生态脆弱主要原因 |
D.全球气候变化对丁地生态没有影响 |
8.
怒江大峡谷素称“东方大峡谷”,每年来自印度洋的季风带来大量的雨水,山高、谷深、水急,森林郁郁葱葱,矿产、水能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富饶,也是最险奇莫测的地带。下面是怒江大峡谷,读图回答下题。

本地区地理环境比较脆弱,人们面临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

本地区地理环境比较脆弱,人们面临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
A.荒漠化 | B.水土流失 |
C.泥石流 | D.地震 |
9.
对草地的盲目垦耕、超载放牧等,是导致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下题。
为进一步改善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 )
①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 ②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③进行大规模人工降雨 ④打机井,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为进一步改善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 )
①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 ②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③进行大规模人工降雨 ④打机井,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1.
环境管理是指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环境目标和规划而开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据此完成下题。
个人和企业作用于环境的一切经济、社会行为都要得到合理的约束。因此,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 )
①个人 ②企业 ③政府 ④地区
个人和企业作用于环境的一切经济、社会行为都要得到合理的约束。因此,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 )
①个人 ②企业 ③政府 ④地区
A.①③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2.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2012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为“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旨在推动人们思考如何让绿色经济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带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良性转变,从而满足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需求。 “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务之急”。“低碳”浪潮已经掀起。然而根据中国低碳网调查显示,对“低碳”一无所知的49%以上。据此回答下题。
关于低碳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关于低碳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低碳经济就是指要减少煤炭的燃烧 |
B.低碳经济就是指企业要降低能耗 |
C.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 |
D.低碳经济主要是约束企业行为,与消费者无关 |
13.
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据此完成下题。
我国早在1978年颁布的中就已规定:在中国,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而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以及公私财产等造成危害的均为公害。公害是一种应负刑事责任的罪过。这属于( )
我国早在1978年颁布的中就已规定:在中国,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而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以及公私财产等造成危害的均为公害。公害是一种应负刑事责任的罪过。这属于( )
A.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 |
B.运用法律武器,依法治理环境 |
C.运用税收、有偿付费等手段间接管理环境 |
D.环境技术管理 |
14.
环境效率高表示现有技术条件下污染物可减少的程度比较低,此时只有通过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更大幅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环境效率低表示即使不提高技术水平,也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而大幅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改善环境质量。读下图“2013年中国各省环境效率分布情况”,完成下题。(注:西藏自治区和台湾无资料)

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可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省(区)是( )

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可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省(区)是( )
A.山东省 | B.湖南省 |
C.山西省 | D.甘肃省 |
16.
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气体进入大气后被缓慢氧化,分别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雨、雪、冰雹和雾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据此完成下题。
造成酸雨危害的主要污染物是( )
①硫氧化物 ②氮氧化物 ③二氧化碳 ④氟氯烃
造成酸雨危害的主要污染物是( )
①硫氧化物 ②氮氧化物 ③二氧化碳 ④氟氯烃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18.
环境管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这是大势所趋。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题。
关于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必要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关于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必要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目前重大的环境问题,大多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局部地区造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
B.有些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于地球上 |
C.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 |
D.根据公平的原则,全球所有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 |
19.
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22.
2012年4月1~4日,受较强冷空气和蒙古气旋影响,我国南疆盆地、内蒙古中西部、华北大部相继出现沙尘天气,这是今年入春以来我国新疆地区遭受的强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我国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影响中国的沙尘暴源地2/3在国外,我国是沙尘暴最大的受害者。据此完成下题。
沙尘暴出现时,我国南方地区有时会出现泥雨,这主要是因为( )
沙尘暴出现时,我国南方地区有时会出现泥雨,这主要是因为( )
A.含沙气流在南方山地迎风坡上升 |
B.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气流相遇抬升 |
C.南方雨水把气流中的沙粒冲刷下来 |
D.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湿气流汇合,暖湿气流沿锋面上升 |
23.
科学发展观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科学发展观即“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据此回答下题。
近几年,北京郊区的农村在秋收以后,某些农作物的秸秆并不砍伐,而是等到第二年春耕之前砍伐,这种做法的最主要好处是( )
近几年,北京郊区的农村在秋收以后,某些农作物的秸秆并不砍伐,而是等到第二年春耕之前砍伐,这种做法的最主要好处是( )
A.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肥力 |
B.涵养水源 |
C.防风固土,减轻沙尘天气的危害 |
D.可以抽出时间种植反季节蔬菜 |
24.
2011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闭幕,会议最终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绿色气候基金等方面达成多项成果。专家预计,在强化低碳情景下,中国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读图,回答下题。

(注) 圆形大小反映的是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美国和加拿大先后退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一主要原则( )

(注) 圆形大小反映的是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美国和加拿大先后退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一主要原则( )
A.共同性 | B.持续性 |
C.公平性 | D.阶段性 |
25.
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表。读表完成下题。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③过度放牧,草场被破坏 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③过度放牧,草场被破坏 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26.
下图是某研究所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丛、水管等材料设计制作的一个人工湿地系统示意图。回答下题。

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形

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形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27.
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题。

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 )
①广东省以煤炭最小 ②福建省以薪柴最大 ③江苏省以薪柴最大 ④北京市以秸秆最小

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 )
①广东省以煤炭最小 ②福建省以薪柴最大 ③江苏省以薪柴最大 ④北京市以秸秆最小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28.
(题文)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 图中字母A B C分别表示( ) 

A.海洋污染 海水入侵 全球变暖 | B.海水入侵 海洋污染 全球变暖 |
C.全球变暖 海水入侵 海洋污染 | D.海水入侵 全球变暖 海洋污染 |
3.选择题- (共2题)
4.填空题- (共2题)
31.
玛雅文明曾经高度发达,森林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源泉,农业是他们高度繁荣的基础。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上图中的方框内。
①暂时农田 ②建筑材料和燃料 ③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④文明衰落 ⑤森林消失 ⑥农业生产力下降
(2)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一种被称做“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暂时农田”,这种采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开垦的土地在使用几年后不得不废弃,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说明在热带雨林地区______________(外力作用)非常严重。
(3)由以上可以看出,玛雅文明在十五六世纪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上图中的方框内。
①暂时农田 ②建筑材料和燃料 ③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④文明衰落 ⑤森林消失 ⑥农业生产力下降
(2)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一种被称做“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暂时农田”,这种采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开垦的土地在使用几年后不得不废弃,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说明在热带雨林地区______________(外力作用)非常严重。
(3)由以上可以看出,玛雅文明在十五六世纪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25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