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环境保护)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右图为该地区有色金属走廊放大图,金昌是我国最大镍矿基地、三大伴生矿之一。
(1)该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而没有造成酸雨危害,请分析原因
近40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的雪冰川正在退缩,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6.5米的速度升高。
(2)分析说明祁连山雪线迅速升高对河西走廊地理环境的影响。

右图为该地区有色金属走廊放大图,金昌是我国最大镍矿基地、三大伴生矿之一。
(1)该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而没有造成酸雨危害,请分析原因
近40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的雪冰川正在退缩,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6.5米的速度升高。
(2)分析说明祁连山雪线迅速升高对河西走廊地理环境的影响。
2.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贵州地形与主要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左图)、贵阳气候基本数据统计图(右图)。

(1)描述贵州省的地理位置特点。
(2)从地形、气候角度说明自然条件对贵州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3)结合上左图,指出下图中甲、乙、丙的含义。

甲: 、乙 、丙 。
贵州省近年来减少了初加工产品的外销,更多地采用图l7中的“右侧战略”(虚线右侧)。
(4)简评这种开发战略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贵州地形与主要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左图)、贵阳气候基本数据统计图(右图)。

(1)描述贵州省的地理位置特点。
(2)从地形、气候角度说明自然条件对贵州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3)结合上左图,指出下图中甲、乙、丙的含义。

甲: 、乙 、丙 。
贵州省近年来减少了初加工产品的外销,更多地采用图l7中的“右侧战略”(虚线右侧)。
(4)简评这种开发战略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
3.
读下图和表二,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1991年和2012年各类用地比重(%)
(1)描述长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5分)
(2)简述上海市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意义。(2分)
(3)据表归纳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
材料一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1991年和2012年各类用地比重(%)
年份 | 水田 | 旱地 | 林地 | 草地 | 园地 | 城镇 | 陆地水域 | 滩涂 | 未利用 |
1991 | 48.08 | 14.47 | 18.72 | 0.34 | 0.21 | 9.65 | 7.96 | 0.35 | 0.22 |
2012 | 41.87 | 9.89 | 17.27 | 0.04 | 0.03 | 23.91 | 6.35 | 0.33 | 0.01 |
(1)描述长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5分)
(2)简述上海市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意义。(2分)
(3)据表归纳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
4.
材料一 图。

材料二 我国经济对海洋资源、海洋空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上海、江苏、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建成或正计划筹建海上风电场图。

广东陆丰甲湖湾海上风电场全景
(1)分析材料一,海洋产业分布不均,集中程度最高的两大海洋产业是 和 。
(2)试分析上海、江苏、广东等沿海发达省市建设海上风电场的区位优势。
(3)简述中国沿海省市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A.(海洋地理)我国海洋资源分布不均、开发力度及政策不同,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在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沿海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

材料二 我国经济对海洋资源、海洋空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上海、江苏、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建成或正计划筹建海上风电场图。

广东陆丰甲湖湾海上风电场全景
(1)分析材料一,海洋产业分布不均,集中程度最高的两大海洋产业是 和 。
(2)试分析上海、江苏、广东等沿海发达省市建设海上风电场的区位优势。
(3)简述中国沿海省市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2.单选题- (共6题)
5.
表1是我国主要流域河川径流年际与年内分配情况表。据表回答问题。
表1
注:极值比表示河流年际径流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下列关于各流域开发和保护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表1
流域 | 长江 | 黄河 | 海河 | 塔里木河 |
极值比 | 2~5 | 3~6 | 5~7 | 1~2 |
丰水期4个月占全年百分比 | 50~60 | 60~70 | 80~90 | 70~80 |
注:极值比表示河流年际径流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由南向北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增大 |
B.塔里木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主要是因为降水不稳定 |
C.表中各河均可能有地下水补给 |
D.珠江流域的极值比可能是6~8 |
A.海河上游加强生态保护 |
B.黄河中游防止地面沉降 |
C.长江下游实行梯级开发 |
D.塔里木河水资源统一调配使用 |
6.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策划了“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的活动,线路分布如下图所示。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入秋时间(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小于等于22℃时的第一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影响线路③入秋时间先后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路①沿线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
B.线路②景观的变化体现自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 |
C.线路③的秋色是从中部往南、北推进 |
D.线路④的秋色是从西部往东部推进 |
A.地形 | B.大气环流 |
C.纬度 | D.人类活动 |
7.
读我国四个地区各类耕地所占比例(2013年12月30日统计)。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据图可知()
【小题2】东北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比重最小,主要原因是该区()

【小题1】据图可知()
A.中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面积大于东部地区 |
B.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的地区,灌溉设施少 |
C.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最大 |
D.耕地比重大的地区,25°以上坡耕地比重小 |
A.春季土壤水分多,夏季降水丰富 |
B.耕作方式先进,机械化程度高 |
C.农作物耐旱程度高,需水量小 |
D.河流较多,无需修建大量灌溉设施 |
8.
【小题1】不同省区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差异显著,主要影响因素有( )
【小题2】启动“单独二孩”政策是为了(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含预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不同省区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差异显著,主要影响因素有( )
A.环境 | B.经济 | C.教育 | D.资源 |
A.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 B.提升民族人口素质 |
C.减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 D.保持合理劳力规模 |
9.

【小题1】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关键因素是
【小题2】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①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②减轻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
③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1楼养鱼,2楼养猪,12楼种植西红柿……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关键因素是
A.交通发展 | B.气候变化 |
C.技术水平 | D.劳动力数量 |
①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②减轻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
③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10.
2013年9月29日,我国大陆境内的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之后许多跨国公司总部纷纷落户上海自贸区。图为“上海城市空间形态示意图”读图完成各题。

【小题1】吸引跨国公司总部落户上海自贸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小题2】图中的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龙阳路站至浦东国际机场)是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专线,它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小题1】吸引跨国公司总部落户上海自贸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交通 | B.政策 |
C.技术 | D.市场 |
A.中心商务区将移至郊区 |
B.沿线地带形成大型工业区 |
C.中心城区辐射作用增强 |
D.城市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衰落 |
3.选择题- (共3题)
4.多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