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8届高三下学期六校联考(4月)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93393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4/5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长沙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志愿者,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
②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群众的代步工具也鸟枪换炮,由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甚至小汽车,节能环保的电动车也备受青睐。
③过去的一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如履薄冰,或许“暴利”时代开始远去,房地产生存环境及发展渠道逐渐规范也更狭窄。
④为缓解停车矛盾,我市相关部门挖空心思,充分借鉴外地一些好的做法,引导市民有序停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⑤近年,学术造假盛行,影响极其恶劣。教育界委员呼吁,对造假者,要抓住一个,严打一个,以儆效尤。
⑥“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⑥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能体现公民的基本道德素养,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B.很长一段时间,经济效益滑坡一直困扰着这个有百万多职工的企业,谁也提不出使企业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
C.“征兵微博”的开通,不仅有助于增强征兵宣传效果,还有助于相关部门随时了解群众的想法,整治违反征兵纪律的乱象。
D.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我是一位高中生,对语文情有独钟。偶然发现了贵刊合订本,至今惠存于家,时常翻阅。
B.李先生说:“今日有缘相聚,实在不易。您是马齿徒增,我是碌碌半生,怎不让人感慨!”
C.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甚多,敬请斧正。
D.为提高通信能力,我公司将对辖区内光缆进行升级改造,有必要将有关事项做出宣告。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写诗人行到之地和到此之由,诗人是为了“看水”而“行到”,开篇“闲意”就已暗含其中。
B.诗歌中的第三句与杜甫《漫兴》中“沙上凫雏傍母眠”意象相同,诗人用笔墨略作勾勒,意象生动,跃然纸上。
C.诗歌的五、六句写水旁岸边,沙滩经过河水的无数次冲洗,像筛过似的洁净,表现了溪水急速的特点。
D.结以“情虽不厌”,总括了中间四句,并回应了第二句的“发船迟”,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使全篇结构严密。
E. 这首诗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体现了“造语绮丽而意在言外”的风格。
【小题2】请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愔,字遵彦,弘农华阴人。愔儿童时,口若不能言,而风度深敏,出入门,未尝戏弄。六岁学史书,十一受《诗》《易》,好《左氏春秋》。愔一门四世同居,家甚隆盛,昆季就学者三十余人。学庭前有柰树,实落地,群儿咸争之,愔颓然独坐。其季父日韦适入学馆,见之大用嗟异,顾谓宾客日:“此儿恬裕,有我家风。”及长,风神俊悟,容止可观。人士见之,莫不敬异,有识者多以远大许之。
孝昌初,其父津为定州刺史,愔亦随父之职。以军功除羽林监,赐魏昌男,不拜。及中山为杜洛周陷,全家被囚絷。未几,洛周灭,又没葛荣,荣欲以女妻之,又逼以伪职。愔乃托疾,密含牛血数合,于众中吐之,仍佯喑不语。荣以为信然,乃止。
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惜出遭离家难,以丧礼自居,所食唯盐米而已,哀毁骨立。神武愍之,恒相开慰。及韩陵之战,愔每阵先登,朋僚咸共怪叹曰:“杨氏儒生,今遂为武士,仁者必勇,定非虚论。”
从兄幼卿为岐州刺史,以直言忤旨见诛。愔闻之悲惧,因哀感发疾,从取急就雁门温汤疗疾。郭秀素害其能,因致书恐之,劝其逃亡。惜遂弃衣冠于水滨若自沉者,变易名姓,潜之光州,因东入田横岛,以讲诵为业。神武知愔存,遣愔从兄宝猗赍书慰喻,仍遣光州刺史奚思业令搜访,以礼发遣。神武见之悦,委以重任,妻以庶女。及居端揆,权综机衡,千端万绪,神无滞用。自居大位,门绝私交。轻货财,重仁义,前后赏赐,积累巨万,散之九族,架箧之中,唯有书数千卷。
乾明元年二月,为孝昭帝所诛,时年五十。
(节选自《北齐书·杨倍传》,有删改)
[注]①燎:祭祀的名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愔出
B.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愔出
C.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愔出
D.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愔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秦代居于里门之右的是贫苦百姓,故“闾右”常用来代指贫苦人民。
B.《左氏春秋》,儒家十三经之一,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C.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
D.从,指堂房亲属,如“从兄”就是指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愔幼时恬淡文静,从未做过顽皮的事,看见其他孩子争抢果实,他一动不动,此举受到叔父的赞扬。
B.杨愔有智慧有谋略,因害怕郭秀陷害自己,便把自己的衣服帽子扔进水中假装投水自尽,然后改变姓名,隐居起来。
C.杨愔有治国之才,皇帝委以重任,他执掌国家机密大政期间,虽然事情千头万绪,但他思想上从没有反应迟钝的时候。
D.杨愔重义轻利,任职期间没有凭私人之交办过事,朝廷给了他很多赏赐,他把赏赐分给族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几,洛周灭,又没葛荣,荣欲以女妻之,又逼以伪职。
(2)遭离家难,以丧礼自居,所食唯盐米而已,哀毁骨立。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弢
有一次我和朋友谈起桥的故事。
“桥?”他用右手的食指抬一下鼻梁上的眼镜,然后斜着头睨住我,“你见过几座桥?”
几座桥?这句话在我肚里起了疙瘩,谁曾一座一座的计数他所见的桥!只是我的确走过不少:石建的和木搭的,铁打的和水泥砌的,乡村的和都市的。
我的朋友大声地笑出来。
“你这个空想家,”他笑停了说,“你不曾见过大江行军时的浮桥,也没有试过悬崖峭壁间的绳桥,你就甭再谈这个!”
我没有回答他,因为我想到桥。
首先我想到一座古来有名的桥,说是有名却又实在无名,许多人提起它,你的心眼中或者也有它,可是它没有专称。
这是座小木桥,保持着几千年来不变的式样和情调,两旁竖着简单的栏杆,让过客凭此远眺,水从脚下流去,路从山背爬过来,到此成个交叉,后者终于给拦住了,是这座小木桥背负它渡过横溪,接上对面的绿草岸;路,又远远的奔向天涯。这里杨柳飘绿,夕阳的余晖送走归鸦,沿着高岗,三三两两的是一些傍水的人家。
你说这几家茅屋里也许有个高士,避乱世来此隐居,我不懂你为什么竞有这种思想。烽火连天,或者是这个原因使年轻人早熟,且有点衰老了,因此厌听杀伐.离世惟恐不远。可是你的确迟生了一千七百年。一千七百年前这座岗上有位高士,耕田读书,闲来抱膝长吟,英雄避地,也无非珍重出处。这一年冬天有人三顾茅庐,感恩知己,一夕倾谈遂相许以驱驰了。令人感动的是二次不遇,有一回就下着大雪。
我要你注意你脚下的桥,小木桥,那一天背负了沉重的白色。突然间它在惆怅的心底发亮,当来客听见彼岸蹄声得得,驴背人轻裘暖帽,跟随的小奚奴捧着个酒葫芦踏雪而来,到桥上止住脚步。试听这徐徐扬起的《梁父吟》:“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来客便滚鞍下马,三二步跑近桥边,向驴背人深深作揖:“先生冒寒不易!”
可是他扑个空,因为驴背上是黄承彦①。
是的,我也正要向你介绍黄承彦,一个和蔼,谦冲,洁身自好的老人。这回他立在桥上,目送三骑马去远,然后又低下头看溪流,溪流冻了,几个农家小孩试着从冰上跑过岸去。黄承彦寂寞地凝望着,舌底压住了一句话:“没有水便没有桥。”
雪落在桥上。
“有一天雪化了,冰融了,一切将恢复旧观。”于是他又去望脚下的桥。
一枝横水,桥畔的梅花开了又落了。
“这三个人②走得真快!”
黄承彦抬起头已望不见他们的背影。
也许这句话说得早了一点。十六年后适间的来客③兵败白帝,黄承彦再度在鱼腹浦出现,日将西沉,沙滩上升起一阵阵杀气,江流汹涌,仿佛有千军万马排山倒海而来,他在山坡上散步,突然记起当年小桥边的景色,不禁深深叹息:
“这三个人走得真快!”
他已经听到连营火烧的消息,其时正有十余骑追兵向沙滩奔去。从高处嘹望,一团黑气将追兵裹住,人马在昏暗中冲突,带兵的书生④已吓得面无人色。“分明是走入死门了,”黄承彦想,一转眼他动了恻隐之心,“可怜的胜利者,让老夫带你从生门出去吧。”
“回头呵,将军!”他从小桥上指点沙滩。
有什么呢?乱石数堆而已。
且慢同意我那位朋友的讪笑,我并不向你游说人生无常!
无论从风景或者实际的人事上着眼,我要说明的是一座桥的意义。路有尽头,世上的际遇也有尽头,我无法告诉你行路人的焦渴,当他彷徨于无地的时候。痛哭穷途,我乃十分动心于阮籍的故事,因此一出门就突然止步了。我说唤渡者的心底有个影子,那不是船。
桥。
你猜的对。桥,像一条远天的长虹出现在渴念者的心上,不仅江干海角,当你要渡过穷困,渡过灾难,渡过战争的悲惨和厄运时,你不得不有此想。也许你还想起造桥人,用生命去垫桥脚,他们永远永远的沦入水底。
桥,代表了改变,象征着飞跃,是向前者愿望的化身!唉唉,也许我真的被一句什么话醉倒了,那么,就请你放声笑吧!
(选自《落帆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10月版)
[注]①黄承彦:诸葛亮的岳丈。②三个人:刘备、关羽、张飞。③适间的来客:刘备。④带兵的书生:陆逊。陆逊火烧连营击败刘备,追赶刘备时被诸葛亮的“八阵图”逼得走投无路,守阵之人正是黄承彦。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待“我”与朋友谈起桥的故事,既呼应了标题,点出了全文叙述说理的对象,同时又领起下文对“桥”的联想,看似随意,实则颇具匠心。
B.第八段末句的描写非常精彩,余晖、归鸦、山岗、飘绿的杨柳、三三两两的人家,营构了一幅清新自然、闲适淡雅的优美画面,为下文人物的出场作了很好的铺垫。
C.文中两次写到“这三个人走得真快”,这句话既写出了黄承彦对刘关张三人友谊深厚、事业辉煌的羡慕,也隐含有对自己随时光流逝而功业无成的叹息。
D.作者由一座座普通的桥联想到一座几千年亘古不变的小木桥,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叙述,再引申出哲理;全文由具体到抽象,叙议结合,逐层深入,脉络清晰。
【小题2】纵观全文,谈谈标题“桥”的内涵和作用。
【小题3】文中详尽叙写了三顾茅庐和黄承彦救陆逊两个历史故事,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工尺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乐谱之一。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发明了乐谱——意大利人发明了五线谱,法国人发明了简谱,中国人发明了工尺谱、减字谱、律吕谱等。把转瞬即逝的声音用一系列抽象符号记录下来,是一项看起来简单但构建过程却十分复杂的工程。为记录声音,古代的中国人尝试了多种方式,寻找到多种途径,创造了多种乐谱。这些乐谱应当与方块字、造纸术、印刷术一样,是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伟大创造。
千百年来音乐家一直在不断追求和完善乐谱这一用平面图形表达声音高低长短的符号体系。古今中外,贯穿乐谱中的基本元素是数字。五线谱依据五条横线的高低,表示声音高低。简谱以数字排序,表示声音高低。西方唱名法(do re mi fa so la si)来自一首赞美诗每个诗句的第一个音节,这是外国乐谱的情况。中国人用汉字表达音高,历史上把乐谱符号,称为“谱字”。工尺谱字,是否也是数字呢?常见的“谱字”共计十个: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一眼便知的数字有:一、四、五、六,其他符号,也同质同构,源于数字。
在20世纪西方乐谱大面积传播之前,工尺谱使用甚广,中国戏曲的主要记载方式就是工尺谱。清乾隆六年(1741),由清庄亲王允禄编纂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共收录4466首曲谱,是记录戏曲音乐最丰富的资料集。清代“贮香主人”于1821年辑录的《小慧集》,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来记录民歌的文献,其中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民间器乐的主要记录形式也是工尺谱,大家熟悉的西安鼓乐、福建南音、山西笙管乐、冀中音乐会、江南丝竹等,都是采用工尺谱记录。民间乐师依照师傅嫡传的墨本和父辈祖传的曲本,辗转续抄,代代相传。工尺谱的流传,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文化现象,不但宫廷、寺院传抄,市井、乡村也传抄,而且民间抄本比宫廷藏本保存得更好,流传得更广。
20世纪,传统文化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五线谱与简谱成为音乐传播的主要形式,工尺谱被驱除出文化传承的主渠道,甚至连其名称也已退出大部分人的记忆。21世纪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深入人心。从20世纪初现代学堂明令禁用工尺谱,到今天专业音乐院校学生跟着民间乐师咿咿呀呀地韵唱工尺谱,历史已经大翻转了!“西安鼓乐”“福建南音”等古老乐种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则说明人们对工尺谱的态度已发生了逆转。
没有谱本,无以为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存在的声音也就不易传播。乐谱是话语权之所在,代表了书写,代表了传统,代表了师承。于曲目,它是保存乐曲的传媒;于乐器,则是按谱用字的依据;于乐师,则是代代相承的脉络;于乐社,则是凝聚维系组织的象征。正如文化部副部长董伟所言,出版《中国工尺谱集成》,不仅对营造全社会注重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具有积极作用,还将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振涛《工尺谱:让传统音乐有“谱”可依》)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工尺谱作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的乐谱,是与方块字、造纸术、印刷术一样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伟大创造。
B.工尺谱同简谱一样,也贯穿了数字这一基本元素,常见的十个谱字由数字和源于数字的符号构成。
C.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的清代文献《小慧集》,是迄今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记录古代歌曲的文献。
D.《中国工尺谱集成》一书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小题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介绍了工尺谱的“前世今生”,并以此呼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文章第二段通过中西方乐谱的比较,详细论证了中西方乐谱符号构成和来源的异同。
C.文章指出了工尺谱在中国古代社会流传甚广,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大量例证。
D.文章最后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指出了工尺谱对于传统音乐和文化的重要意义。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间乐师用以记录民歌民乐、辗转续抄、代代相传的工尺谱,能为音乐学家了解民间器乐提供重要的历史信息。
B.20世纪西方乐谱在我国大面积传播,工尺谱被驱逐出文化传承的主渠道,可见某些传统文化曾受到的冲击和影响。
C.21世纪,曾经难登大雅之堂的工尺谱,不但不再被视为“落后”,反而被视为古老文化的象征和文化的品牌。
D.如果没有多方收集和整理工尺谱,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一些古老乐种也就不易传播了。

5.情景默写(共1题)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两句,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和容貌的美丽。
(2)在《锦瑟》一诗中,李商隐借用杜宇的典故,表露自己远大抱负不能实现而徒留一份感伤的诗句是:“____”。
(3)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宋濂把同舍生中“烨然若神人”的富家子弟与自己 “媪袍敝衣”的形象做了对比,而他并不因此而稍有自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6.语言表达(共2题)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文化艺术,行为举止,自古以来都有高雅与通俗之分。但凡高雅的, _______________。路人皆知的,不能称之为高雅。但凡通俗的,必定流传于民间, _____________。入得朝堂,为皇亲王胄所传扬的,不能称之为通俗。从古至今,似乎高雅和通俗势同水火,不能相容。有雅俗共赏的,反倒成了不伦不类,模糊了雅俗的界限。然而, ___________?这就是见仁见智的了。
10.
对下面提供的材料进行筛选、整合,给“京剧”下定义,不超过60个字(含标点符号)。
①京剧与川剧、豫剧、黄梅戏等一样都是戏曲剧种。
②徽剧是京剧的前身。徽剧在乾隆年间进京,融合昆曲、秦腔等最终形成了京剧。
③京剧舞台艺术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规范化程式。
④京剧表演形式分为唱、念、做、打。
⑤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有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