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8题)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甲)这些国家的民众,因此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乙)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妾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丙)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小题1】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此 | B.酝酿 | C.一古脑 | D.井底之蛙 |
A.甲 | B.乙 | C.丙 |
A.熏陶(tāo) 狭隘(ài) 仄声(zè) 言简意赅(gāi) |
B.趿(tā)拉 没镞(zú) 愧怍(zuò) 毛骨悚(sǒng)然 |
C.孱头(chàn) 自诩(xǔ) 发髻(jì) 咬文嚼(jiáo)字 |
D.岑(cén)寂 自刭(wěn) 漯(lěi)然 扼腕(wàn)叹息 |
A.哈佛大学 Ludwig中心的研究小组利用单细胞技术和机器学习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创建的一个“细胞状态图谱”,可以帮助改善对侵袭性癌症的治疗。 |
B.在2017年度全省特色小镇考核和2017年度杭州特色小镇考核中,建德航空小镇均获得优秀,是唯一获得4A通航特色小镇称号。 |
C.《德国自取灭亡》曾连续蝉联畅销书榜冠军。书里指责德国政府移民政策不当,称穆斯林移民无意融入德国社会,并认为德国如此下去会自取灭亡。 |
D.电影《流浪地球》是春节档8部新片里唯一一部豆瓣评分超过8分的,据猫眼数据显示来看,该片的票房已突破42亿元。而韩寒的《飞驰人生》和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质量都合格,但与他们之前的作品相比,没有明显的超越之处。 |
A.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这么大一座园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 |
B.在中国,当有人问我家有多少人时,我回答我们有四口——而不是我们瑞典语中的四“个”。我看到孩子们饥肠漉漉地等着我带食品袋回家做饭。 |
C.他比原先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喧,寒喧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新党。 |
D.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
A.诡踪迹(隐蔽) 则噪而相逐(偏指一方,译为“他”) |
B.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自缢)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赐予自己的身体) |
C.殆例送死(接近于) 以老于户牖之下(窗) |
D.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 去今之墓而葬焉(筑墓) |
A.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译文: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
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译文:那么胜负存亡的命数,如果和秦国相较量,或许没有那么容易判断。 |
C.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译文: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 |
D.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一肌一容,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
(4)故余与同社诸君子,__________,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3.诗歌鉴赏- (共1题)
壬辰除夕①
清·黄仲则②
无多骨肉话依依,珍重相看灯烛辉。
饮为病游千里减,瘦因吟过万山归。
老亲③白发欣簪胜,稚子红炉笑作围。
屏却百忧成一笑,去年孤泪此时挥。
注释:①1772年冬,诗人游颍州、凤阳。十二月,回故里常州。此诗,在家中度岁而作。②黄仲则(1749—1783),常州府武进县人,清代诗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有诗名,一生穷困潦倒,为生计奔忙不已。③老亲:年老的父母。
【小题1】颔联写出诗人因生计奔忙的__________的情感,颈联描写出了__________的场面。【小题2】赏析尾联“屏却百忧成一笑,去年孤泪此时挥。”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甲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教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节选自《指南录后序》)
乙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李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耶?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
太史公曰:李布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贤者诚重其死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知计所出 莫:不要 |
B.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诣:到……去 |
C.果言如朱家指 指:通“旨”,意思,意图 |
D.乃髡钳季布 髡钳:古代刑罚名,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 |
A.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意季布匿其所 |
B.然而隐忍以行 夫忌壮士以资敌国 |
C.贾余庆献谄于后 有名于楚 |
D.无留北者 季布者 |
A.甲文第一段,作者在“战、守、迁皆不及施”的危机情况下出使北营,考虑到谈判不能成功,出使的主要目的是窥探元军敌情:在此过程,也表现了作者为国捐躯的决心。 |
B.甲文第二段,起初,作者在元营意气激昂,大义凛然,让元军不敢轻视,作者作为国家使节,不辱使命;后来,因为内奸与敌人勾结,破坏了局面,致使作者被扣押。 |
C.季布曾是项羽的部下,多次使刘邦困窘;刘邦战胜项羽后,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要夷灭三族;后来经过周氏、朱家、汝阴侯滕公等人的帮助,刘邦赦免了季布。 |
D.文天祥、季布均非偷生怕死之辈,文天祥从国家使者变为俘虏,季布从叱咤风云的战将变为奴隶,他们忍受耻辱,都是为了将来有所作为,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
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贤者诚重其死夫婢妾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2)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最近,上海公安部门推出的“新生儿姓名查重服务”广受欢迎,足见父母们对起一个独特的好名字有多渴求。2018年新生男宝登记使用最多的20个宇:宇、泽、宸、子、辰、奕、轩、睿、梓、嘉、一、浩、皓、思、翊、涵、俊、文、天、铭。2018年新生女宝登记使用最多的20个字:欣、玥、妍、涵、悦、佳、梓、思、怡、心、依、语、昕、子、一、奕、诗、伊、雨、馨。
我国在姓名字数上并没有明确限制,但为了防止重名,还是提倡以三个字为主。在上海,2018年新生宝宝姓名字数,3个字的最多,占93.17%,2个字的占6.29%,4个字的占0.53%。
近年来,一些年轻父母为孩子起了不少标新立异的名字。但是,按照法律规定,姓名一经确定并已进行户籍登记,不能轻易更改。如果姓名更改(尤其是成年人)除一定的手续外,还涉及到本人银行卡、社保卡、房屋产权证等等一系列问题,所以父母为孩子起名时还是要慎重。
(1)请提炼上述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字)(2)针对国人的取名字现象,你有何建议?
一件绿绸衬衣
[德国]海因里希·伯尔
(1)我完全按照人家告诉我的那样行事,没有敲门就推门走进屋去。可是,当我突然见到一个又高又胖的女人站在我面前时,我吃了一惊。她那脸上有着一种难得见到的东西:美妙的色泽,健康,非常健康,健康,安详、自信。
(2)她的眼睛的神色是冷漠的。她站在桌子旁摘菜,身边放着一个还有吃剩的蛋糕的盘子,一只大胖猫正在蛋糕上闻来闻去。屋子又矮又窄,空气浑浊,还有一股油腥味。我的畏缩目光在蛋糕、貓和女人健康的脸之间来回转个不停,喉咙里有一种呛人的苦涩味,噎得我很难受。
(3)“什么事?”她问,眼睛抬也不抬。
(4)我用颤抖的双手打开手提包拉锁,这时脑袋碰到了低矮的门框,最后取出了我的东西:一件衬衣。
(5)“一件衬衣,”我沙哑地说,“我想,……也许……一件衬衣。”
(6)“我丈去的衬衣足够穿十年的!”她说完这话像是出于偶然地抬起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件窸窸窣窣的柔软的绿衬衣,我看到她眼睛里突然闪现一种无法克制的欲望,心想这事已十拿九稳了,她连手也不擦一擦,就抓起衬衣,提溜着衬衣的肩部,翻来覆去观察每一道接缝,然后含糊不清地嘟哝了一声。
(7)我不耐烦地内心不安地看着她又去继续把洋白莱弄干净,走到灶旁掀起一口咝咝作响的锅的盖子。一股香喷喷的热油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此时那只猫已在蛋糕上嗅了老半天,显然觉得它还不够新鲜好吃,便懒洋洋地一跳,以优美的姿态跳到椅子上,再从椅子上跳到地上,一溜烟地从我身边窜出门去。
(8)油在沸腾,我相信听到了猪油块在盖着盖儿的锅里劈劈啪啪的蹦跳声,因为这时一段遥远往事的回忆告诉我,那是猪油,这个锅里正在炼猪油。女人继续在削洋白莱。有个地方,一头母牛在哞哞低叫,一辆手推车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而我一直还站在门口,我的衬衣在肮脏的椅子靠背上晃悠,我那心爱的柔软的绿绸衬衣,对它的柔软我曾向往了七年之久……
(9)我觉得我犹如站在烧得通红的炉箅上,而沉默使我憋得透不过气,难受的要命。蛋糕上此时已满是黑压压一片懶洋洋的苍蝇,饥饿和恶心,极其难受的恶心,合成一种呛人的苦涩味,把我的喉咙噎住了。我开始冒汗。
(10)我终于犹豫不决地伸手去拿衬衣。“您,”我说,声音比方才更嘶哑了,“您,……不想要?”
(11)“您要换什么?”她连眼睛也不抬地冷冷地问。她那灵巧的手指已把洋白菜摘干净,把菜叶收进一个漏勺,用水冲洗,然后又掀起那个正在炼油的锅的盖子,把菜叶倒了进去。那令人垂涎欲滴的咝咝声使我又想起往事,好像已过去一千年的往事,而我才只有二十八岁……
(12)“喂,您要换什么?”现在她更加不耐烦地问。
(13)可我不是商人,不,虽然我光顾过从格里内角(法国北海岸一个地方)到克拉斯诺达尔(苏联北高加索一城市)的所有黑市。
(14)我张口结舌:“猪油……面包……也许面粉,我想……”
(15)这时她第一次抬起她那冷漠的蓝眼睛,冷冷地看着我,在这一刹那,我知道自己完了……今后我将永远不会再知道猪油的味道了,猪油对我将永远只是一阵令人痛苦的气味回忆……我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她的目光击中了我,洞穿了我,现在我内心空空……
(16)她哑然失笑。“衬衣,”她以讥笑的口吻喊道,“我能用几张面包票去换衬衣。”
(17)我从椅子上夺过衬衣,把它系在这个大喊大叫的女人的脖子上,把她像一只淹死的猫一样吊在那黑沉沉的巨大的耶穌受难像下面的钉子上,这像就挂在她头顶上的黄粉墙上……不过,我只是在想象中这样做。实际上,我抓起我的衬衣团成一团,又把它塞进手提包,然后转身向门口走去。
(18)那只猫正蹲在过道里津津有味地舔食一盘牛奶,当我走过它身旁时,它抬起头点了点,似乎要跟我打招呼,并且安慰我,在它那双模模糊糊的绿眼睛里流露岀一点人性,一点无法形容的人性……
(19)可是,人家告诉过我,我要有耐心,因此我觉得应当再试一试。先是为了回避那明朗得令人感到压抑的天空,我跑到一处不知什么地方,在奇形怪状的苹果树下越过臭水坑和啄食的鸡群,来到不远的一座古老椴树浓荫匝地的较大的农家院落。一定是喉咙里的苦涩味模糊了我的眼睛,我直到最后一分钟才看到一个身材粗壮的农村小伙子坐在房前长凳上,向两匹正在吃食的马说着亲热的言语。当他见到我的时候,就笑着从一扇打开的窗子向屋里喊道:“妈,第十八号来了。”说罢他非常开心地拍拍自己的大腿,往烟斗里装起烟丝来,屋里回答他笑声的是一声响亮的咕咕声,一个脸膛棕紅,精神饱满的女人在窗框里闪现了一秒钟,她的面孔像一块油亮亮的煎饼。我马上转过身去,经过水坑、鸡群和嘎嘎喊叫的鹅群向后奔去。我像疯了似的跑得飞快,手提包紧紧地央在臂下。当我又到达村中道路时,这才放慢脚步,从半小时前登上的山上又走下去。
(20)当我重又见到我脚下那条两边长着可爱树木的亲切的灰色蛇形公路时,松了一口气。我的脉搏跳得更平稳了,当我坐在那条多石、荒芜、霉味弥漫的村中道路通向阳关大道的岔道口时,苦涩味减轻了。我大汗淋漓。
(21)蓦地,我莞尔一笑,点燃我的烟斗,从身上扯下又脏又旧、被汗水浸透的衬衣,迅速穿上凉爽柔软的绸衣,一股舒适的感觉油然而生,流过我的全身,于是一切苦涩味全都化为乌有,从我身上消失了。我在公路上重新向火车站方向走去,内心深处升起一种憧憬,渴望见到城市贫困丑陋的面貌,因为在这张变得难看的面孔后面,我还常常看到困难中的人性。
【小题1】请概括本文中“我”的形象。【小题2】文章第(2)段提到“她的眼睛的神色是冷漠的”,第(15)段中又提到“这时她第一次抬起她那冷漠的蓝眼睛”,结合全文分析,多次提到“冷漠”有什么作用?
【小题3】赏析第(6)段画线句子。
【小题4】这个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6.材料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