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2.句子默写- (共1题)
①______________,水波不兴。_____________,水光接天。
②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余音袅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④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 。
⑤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 。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 。
⑥三径就荒,___________________ 。
⑦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⑨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
⑩锲而不舍,____________。
3.诗歌鉴赏- (共1题)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小题1】学习本诗,同学们回顾、梳理出描写田园生活的一些古诗词。下列不属于田园诗歌的一项是(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
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区》) |
C.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
4.文言文阅读- (共2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雁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小题1】下列语句中的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 奋发 |
B.志怪者也 记载 |
C.小年不及大年 年月 |
D.适千里者 往 |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
B.风之积也不厚 之二虫又何知 |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水浅而舟大也 |
D.去以六月息者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B.蟪蛄不知春秋 |
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隙”,隔阂,嫌怨 |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大王 |
C.项王按剑而跽 跪直身子 |
D.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一样 |
A.未有封侯之赏//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
B.沛公……至鸿门,谢曰//则与斗卮酒,哙拜谢 |
C.樊哙从良坐//因击沛公于坐 |
D.若属皆且为所虏//客何为者? |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 |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
C.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 |
D.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他人进出。 |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日 食
张老师站在讲台上,用流利的英语说:“太阳升起不久,天渐渐地黑了。”这是张老师最喜爱的一种英语游戏,一个人一句用英语接故事。第一句通常是由她说的,她常用这种看上去错误或是荒诞的句子开头,这样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
当然,她知道,她现在面对的是刚从小学踏入初中的学生,这种练习有一定难度。
“太阳与月亮在天上遇到了麻烦。”前排一个形如小豆子的男孩说。在他后排的女生想都没想立即站起来说:“他们因彼此见面难而深感不安。”
那女生后面的人会意地一笑,果断地说:“也许他们相爱了。”
班上一阵骚动。后面的人说:“可他们很难见面。”
接下去一句又一句连起来是:太阳在地球前面,月亮就躲在地球后面。月亮去见太阳时,太阳又藏在地球的后面。地球很为难,它挡住了关于爱的光,于是地球叫来星星。太阳把光送到星星上,星星把光送到月亮上。月亮知道太阳想见她,月亮从地球身后跑出来,太阳也升起来了……
最后一个高大的男生站起来涨红着脸说:“太阳与月亮站在一起,地球上天就黑了。”
这时全班同学热烈鼓掌,张老师感叹道:“多美的故事啊!”
“太阳升起不久,天渐渐地黑了。”张老师面对她新教的高中生微笑着说。这些学生有足够的单词量和语法知识,他们有能力编出更美的故事。
前排第一个学生站起来,紧锁双眉,半天冒出一句:“太阳的光被挡住了,这是日食。”接下来的人都很迟疑,结结巴巴连出这样的故事:
日食是光线直进产生的物理现象。事实上光线从太阳到地球不是直的,因为地球外围的大气分布不均匀,会使光偏折。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并不是实物,而是光的成像……仿佛一篇科普说明文。
尽管这些学生英语单词量不小,但由于过多地涉及物理知识,张老师不得不应他们的要求,告诉他们“偏折”怎么说,“全食”“环食”怎么说。最后仍是一个高大男生站起来说:
“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在地球上同时看到日全食和日环食。”
这时,早已不耐烦的张老师略感欣慰,她很快结束了游戏——这毕竟不是物理课。
“知道吗?你们班上只有那个高个子男生有些创造性思维。”张老师对该班班主任、教物理的陈老师说。
“他发言说什么?”陈老师问。
“日环食和日全食不能在地球上同时看到。”张老师回答。
“太好了!”陈老师说,“我前几天在课堂上强调的结论他终于记住了!”
张老师一愣:“这么说……确实是这么回事?”
陈老师笑了笑说:“当然。不可能有人在地球上同时看到全食和环食,知道为什么吗?”
陈老师得意地问。见张老师不说话,他便熟练地说:“日食是光线直进产生的物理现象。事实上光从太阳到地球并不是直的,因为……”
第二天上课张老师心里反复想着:太阳升起来,天渐渐地黑了……但始终说不出口。
(取材于李乐夫同名作品)
【小题1】张老师先后教的两个班编出的故事分别有什么特点?【小题2】解释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1)他们有能力编出更美的故事。
(2)紧锁双眉,半天冒出一句。
【小题3】文中插入陈老师与张老师之间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小题4】结合文意谈一谈,作品的标题“日食”有哪些含意?
①我国花卉栽培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于花卉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被不断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逐渐形成了极具东方神韵的花文化。
②中国人赏花讲究人花交感、心物相通,把花视为人的精神品格的化身。自古就有屈原滋兰九畹,陶渊明采菊东篱,李白醉卧花丛,陆游以梅言志,林逋以梅为妻,苏东坡“唯恐夜深花睡去”等佳话,有一种“为爱名花抵死狂”的味道。画家们画花,也不是简单的再现,他们追求的是情注丹青。他们的“画意”是由自然形态引发的一种艺术感受,是一种美的升华。欣赏他们的作品,能让人产生许多美妙的(A)遐想(联想),沉醉在浓郁芳馨的情韵之中。
③以梅花为例,苏东坡有诗云:“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开天下春。”崔道融也有诗云:“数萼初含雪,孤标画自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由于梅花能在春寒料峭时独放,夏秋时又(甲)果实累累,人们便以其高雅、刚毅、圣洁的“梅格”来比德、畅神,视梅花为“国魂”。由于人们爱梅花,梅文化也逐渐形成了。由最初的植梅、食梅、用梅,演变成艺梅、器梅、颂梅:由梅林、梅景而触发爱梅、赏梅,变成“梅痴”,进而把“梅品’’等同为“人品”。于是,梅花成了坚贞不屈的象征。历代梅文、梅诗、梅画等(B)层出不穷(络绎不绝)。文人墨客喜欢以梅为友,将梅列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首、岁寒三友(松、竹、梅)之一。
④本来花中“君子”只有梅、兰、竹、菊,但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为莲花争得了第五个君子的席位。周敦颐写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于是,莲花成了圣洁的象征。周敦颐被尊为莲花的守护神。
⑤其实,花文化并不全是由文人墨客们“创意”出来的。在民间,花文化也很流行,并融入传统的习俗中。
⑥比如石榴,因其多籽,送给新婚男女,可祝愿多子多孙。又因其花红似火,可寓意生活红红火火、事业兴旺发达。中国民间传统习俗中,在为人祝福、祝寿时常以牡丹、松柏、石榴寓“多福、多寿、多子”。
⑦芒种祭花神,在民间也一直流行。芒种为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提醒农民加紧田间耕作,否则将影响一年的收成。中国民间非常重视芒种祭祀花神。在这一天,人们一定要把各种花树用红带子系上以祭祀花神,(乙)(qí) 福迎祥。
⑧中国人对花的颜色也很(C)讲究(考究)。同样一种花,因颜色不同所表达的花意也不同。色彩艳丽的花卉大多用于喜庆场合,而白色的或全黄色的花卉适用于悲伤悼念的场合。
⑨红色的山茶花则是胜利之花,在胜利者凯旋之时向英雄献上一束火红的山茶花以表示祝贺。山茶花也是爱情花,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小伙子向姑娘求爱要送上一束红色的山茶花,若遭到拒绝还可以送上一束白茶花以示发问:“你为什么不爱我?”
⑩可以说,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花文化密不可分。花卉参与中国民间风俗的形成,极大地开拓和扩展了民俗的内容和范围,给人带来了很多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
(取材于青萍《花之美》)
【小题1】给文中甲处的加点字注上拼音,根据乙处的拼音写出汉字。【小题2】文中A、B、C三处画线的词语可以用其后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的一处是( )
【小题3】通过材料中对“梅文化”形成过程的介绍,可以看出“梅文化”的形成经历了① 、② 、③ 三个阶段。
【小题4】春节前夕,学校准备组织同学慰问老红军和抗日老战士。请结合材料内容及生活经验,选择一种花作为礼物送给老人们,你会选择哪种?请先写一段话,解释选择这种花的理由,再结合所选花的特点写一段祝福的话。
6.语言表达- (共2题)
7.命题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