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A.一方面,特朗普在外交政策上取得进展;但另一方面,以“美国优先”为旗号当选总统的他却在经济领域踌躇不前。 |
B.文艺创作只有贴近现实、扎根生活,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才会得到人民的认可,一味在后宫倾轧上做文章,或一味在后宫倾轧上做文章,或新瓶装旧酒不断翻拍武侠剧,最终难逃被观众抛弃的命运。 |
C.大使馆举办了一场匠心独运、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场面十分热烈,得到了所在国广大来宾的好评。 |
D.作为一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劳动法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劳动法的保护和约束之中。 |
我知道生命短促而且脆弱,知道它不能留下什么,知道别人的看法完全不同,① 对自己的努力是否符合真理没有多大把握,我② 努力去做。我这么做,无疑是有什么使我不得不如此,有如蚕不得不做茧。那可怜的蚕③ 不能把茧作成,也须开始,④ 仍然那样小心地去工作;而⑤ 不能完成任务,它死了也就不能蜕变,⑥ 就不能得到补偿。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 | 但是 | 虽然 | 因此 | 即使 | 因而 |
B | 因为 | 必须 | / | 从而 | 只要 | 所以 |
C | 就算 | 也要 | 因为 | 所以 | / | 从而 |
D | 而且 | 还是 | 即便 | 并且 | 若是 | / |
A.A | B.B | C.C | D.D |
A.不但影片《美人鱼》表现了人类和人鱼之间一段单纯美好的爱情故事,同时也从“人鱼”这一特别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人类自己。 |
B.据英国媒体1月17日报道,欧洲航天局当日公布了一组火星照片,以从照片上的迹象分析来看,这个红色星球上曾经有一条很长的河流。 |
C.发布会现场,马东宣布将转型创立米未传媒,还宣布“奇葩说”第三季即将启动,这对粉丝来说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喜事。 |
D.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就是如何把这心尽情地表现出来的最适当的排列与方法。 |
2.诗歌鉴赏- (共1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注]南海:今广州佛山一带。上国:指京城。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
B.“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
C.“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
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①未半岁也。逾年,俺答②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大学士严嵩擅政擅政:擅长政事 |
B.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得罪:获罪 |
C.惟日读《周易》为疏解疏解:疏通调解 |
D.衰病侵寻侵寻:渐进,渐次发展 |
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
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
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
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
A.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 |
B.沈束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
C.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 |
D.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
(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5分)
(2)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5分)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他曾“隐身”长达三十年之久,直到1988年,他的名字才得以解禁,他的妻子也才知道原来“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
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几乎是唯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其实,他的一生中有无数次出国的机会,但是由于工作的关系,最终他都放弃了。然而,这并没有妨碍他站上世界科技的高峰。
1944年,于敏考进了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系,不过他喜欢的却是纯粹的理论研究。因此,1946年,他选择转到理学院物理系,并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高深的物理学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他,于敏在理论物理方面的天赋很快展现出来。研究生毕业不久,他便被慧眼识才的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核理论研究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核科学技术研究几乎一片空白。中央政府高瞻远瞩,部署成立了近代物理研究所,这是新中国第一个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当时,国内很少有人熟悉原子能理论,而且研究所里还没有一台加速器,探测元件和仪器设备也刚开始研制。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拼命学习,拼命地汲取国外信息,在当时遭受重重封锁的环境中,他只有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进行理论探索。
在较短时间内,于敏取得很多创新成果,并对原子核理论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他把原子核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实验现象和规律、唯象理论以及理论基础,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工作迅速地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赞赏。彭桓武曾说:“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没有老师,因为国内当时没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他是开创性的。”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世界上引起轰动。1965年1月,***在听取国家计委关于远景规划设想的汇报时指出:“原子弹要有,氢弹要快。”事实上,在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尚未成功时,有关部门就已做出部署,要求氢弹的理论探索先行一步。而于敏就是理论探索队伍的一员。
1960年底,钱三强找于敏谈话,希望他参加氢弹研制工作。事实上,于敏喜欢的是基础研究,而且当时已经很有成绩。和于敏有过接触的国内外许多著名物理学家都曾提到,凭借他的才华,如果一直从事纯基础研究,可能会做出影响更大的成果。
而当时,核武器研究不仅任务重,而且要隐姓埋名,长年奔波。纵然如此,于敏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钱三强的要求。他无悔于自己的选择。“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于敏说。
在当时,国内仅有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且95%的时间分配给有关原子弹的计算,只剩下5%的时间留给于敏负责的氢弹设计。由于要计算数据,以于敏为主的工作组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攻破了一个又一个未知领域的难题。四年中,于敏、黄祖洽等科技人员提出研究成果报告69篇,对氢弹的许多基本现象和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
1965年9月到次年1月,氢弹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于敏带领部分科研人员在上海突破了氢弹的设计原理,提出了一套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设计方案。后来,这就是我国核武器发展历史上的“百日会战”。
1967年6月17日,我国氢弹研制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氢弹试验成功,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发展速度世界最快。其中,于敏发挥了关键作用。
(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于敏,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
(百度百科)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1988年之前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于敏具体从事什么工作,取得多大的成就,一直处于保密状态,连他的妻子都不大清楚。 |
B.于敏考进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系与他喜欢纯粹的理论研究的初衷不符,因而,两年后他转到了理学院物理系,并将理论物理定为自己的专业方向。 |
C.于敏在重重封锁的环境下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迅速地提升了我国在原子核理论领域的研究水平,而且其研究在当时国际上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
D.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在核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比较落后,硬件设施缺乏,近代物理研究所里甚至连一台加速器都没有,熟悉原子能理论的人才也是凤毛麟角。 |
A.于敏一生未出国留过学,尽管工作期间有无数次出国的机会,但由于工作太忙,他都放弃了,可这并没有妨碍他站上世界科技的高峰。 |
B.于敏对原子核理论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他把原子核理论划分为实验现象和规律、唯象理论和理论基础、平均场独立粒子三个层次。 |
C.钱三强希望于敏能参加氢弹的研制工作,于敏从大局出发,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己一直喜欢且已颇有成绩的基础研究,投身到氢弹的研制工作中。 |
D.在硬件条件落后的情况下,于敏与工作组的科研人员通过大量的人工计算,攻破了许多难题,提出了一套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设计方案。 |
【小题3】作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于敏的一生给我们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语言表达- (共2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