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届高三第五次模拟(最后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92158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4

1.选择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舍的幽默 ,他的“幽默大师”称号也由此得来,可他的确有时到了成也幽默、败也幽默的程度。大体来说,( ),那真是一种蕴满了灵性的饱含智慧的俏皮与诙谐,一旦渗入小说,便或多或少消解了作品的张力。幸运的是,当老舍以成熟的悲剧家的姿态把幽默挥洒在小说里,艺术上的拿捏也那么准确到位时,具有文学经典意味的作品——《骆驼祥子》出现了。另外,老舍在语言的运用上,到《骆驼祥子》也达到了 的地步。他不无自得地说:“《骆驼祥子》可以朗诵。它的言语是活的。”

诚然,对于老舍,对于读者,最为惋惜的是,老舍悄悄于1961年底动笔的《正红旗下》在写了个鸿篇巨制的开头之后,便 。其实,老舍在30年代已有了以清末的北京社会为背景,写一部自传性家族小说的构思,立意把它写成满人民族生活的风俗画和清末中国社会历史的写真存照。《正红旗下》用第一人称;故事的叙述与铺陈舒缓、老到,    ;语言纯熟、干净,内蕴十足;人物和结构尚未成型,却已呈现出壮阔、高贵的态势。可是,它终于没能成为老舍积40年文学创作之功的压卷之作,没能为20世纪中国小说再奉献或可成为杰作的一部经典。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独树一帜、炉火纯青、高屋建瓴、不伦不类
B.独辟蹊径、登峰造极、束之高阁、不温不火
C.独树一帜、炉火纯青、束之高阁、不温不火
D.独辟蹊径、登峰造极、高屋建瓴、不伦不类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老舍的“喜剧式”幽默用在小说里是成功的
B.老舍的幽默用在“喜剧式”散文里是成功的
C.老舍的幽默用在“喜剧式”小说里是成功的
D.老舍的“喜剧式”幽默用在散文里是成功的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没能为20世纪中国小说史再奉献或可成为杰作的一部经典。
B.没能为20世纪中国小说史再奉献一部或可成为杰作的经典。
C.没能为20世纪中国小说再奉献一部经典或可成为杰作的。
D.20世纪中国小说史没能再奉献一部或可成为杰作的经典。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入塞

沈彬

苦战沙间卧箭痕,戍楼闲上望星文。

生希国泽分偏将,死夺河源答圣君。

鸢觑败兵眠白草,马惊边鬼哭阴云。

功多地远无人纪,汉阁笙歌日又曛。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写沙场征战之事,将士因“苦战”而“卧箭痕”,突出战斗之惨烈。
B.首联下句写将士闲上戍楼,仰望天星,以寄托自己有家难归、思乡恋亲之情。
C.颔联直抒胸臆,表现将士力克强敌、誓死报国的斗志,对仗工稳而言辞豪壮。
D.“鸢觑败兵”、“马惊边鬼”描写边塞之战的惨烈悲壮,为下文议论点题作铺垫。
【小题2】这首诗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少勤学业,有词藻,尤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事亲以孝闻。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征丁壮,储廪实。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或谗于禄山,禄山亦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也。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玄宗初闻禄山之变,叹曰:“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得平来,大喜。清河客李萼,年二十余,与郡人来乞师,谓真卿曰:“闻公义烈,首唱大顺,河朔诸郡恃公为长城。今清河,实公之西邻也,仆幸家,得其虚实,知可为长者用。今计其蓄积,足以三平原之富,士卒可以二平原之强。公因而抚之,腹心辅车之郡,其他小城,运之如臂使指耳。唯公所意,谁敢不从。”真卿借兵千人。代宗嗣位,时元载引用私党,惧朝臣论奏其短,乃请:百官凡欲论事,皆先白长官,长官白宰相,然后上闻。真卿上疏曰:“臣闻此语已来,朝野嚣然,人心亦多衰退。何则?诸司长官皆达官也,言皆专达于天子也。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今陛下欲自屏耳目,使不聪明,则天下何述。”其激切如此。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陷希烈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初见希烈,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谩骂,举刃以之,真卿不动。希烈遽以身蔽之,而麾其众,众退,乃揖真卿就馆舍。希烈既陷汴州,僭伪号,使人问仪于真卿,真卿曰:“老夫耄耋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礼耳。”兴元元年乃杀真卿。年七十七。德宗诏曰:“鲁郡公颜真卿,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节选自《旧唐书.颜真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B.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C.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D.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词藻,尤书。    工:擅长。
B.乃会文士, 阳:山之南
C.仆幸家,得其虚实  寓:居住
D.举刃以之, 拟:比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真卿为了迷惑安禄山,暗地里做好防卫的准备。平时却和文人们在外游玩,不理政务,安禄山认为文人不值得担忧。
B.清河人李萼和郡人到平原城向颜真卿学习,并尊颜真卿为长者,并说清河县积蓄多,积蓄够颜真卿用三次。
C.元载任用私党,害怕被别人说坏话,就提出有事先向长官报告,再由长官报告宰相,最后宰相报告皇帝。此事遭到颜真卿激烈反对。
D.李希烈反叛,卢杞向皇帝建议派颜真卿出使,晓谕李希烈归顺颜真卿,最终被李希烈所杀,德宗下诏对他的忠诚给予很高的评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征丁壮,储廪实。
(2)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废纸不腐

张爱国

①八月十五,进奏院衙署,窗前,苏舜钦看着缓缓西沉的太阳和渐渐热闹的大街,不由一声叹息。好友刘巽问他为何叹息。苏舜钦苦笑了笑,说出自己的烦恼。

②原来,作为当世有名的大词人,苏舜钦和他的诗朋文友们每年中秋节都要在京城的文韬阁聚会,赏明月,观舞乐,喝酒赋诗。按惯例,今年当由苏舜钦做东,请束也已于半个月前发出,但直到现在,苏舜钦晚上宴客的银子还没有着落。

③刘巽笑了:“好一个苏大学士,连一场宴会都办不起,真是笑煞人也。”

④“刘兄莫笑,莫非你办得起?”苏舜钦说着,两人哈哈大笑。

⑤“真可笑也!你看他们,其府上日夜车来马往,灯红酒绿,歌舞喧嚣,宾主酣醉,又何时为银子而愁?”刘巽擦去眼角笑出的眼泪,“你我整日囚身于衙署,劳形于案牍,忧心于庙堂与乡野,怎的连一场宴席都负不起?”

⑥“刘兄莫气!道不同,则择取不同。他们有他们之择取。你我有你我之择取。你我既然如此择取。即是择取如此生活。”苏舜钦看着刘巽。不无严肃地说,“人生在世。各自有其生活方式。他们以彼方式为乐,你我又何来以此为苦?”

⑦“罢了罢了,苏兄还是快快解决这燃眉之急吧。”刘巽说着,眼睛一亮,弯下腰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有了!苏兄,你我何不将此等纸张收集卖去?”

⑧“不可不可!”苏舜钦急忙摆手,“此乃衙署之物,朝廷也有禁令,不可私占。”

⑨“苏兄迂腐!不过废纸耳,百无一用。你我此举实乃废物再用,又合皇上克俭戒奢之倡,有何不可?”刘巽说着就开始捡起来。

⑩苏舜钦想了想,也是,这些年来,衙署里用过的废纸很是不少,但大多被当作垃圾,胡乱丢弃,实属浪费;少部分被擦桌抹椅、烧火取暖用了,甚是可惜。苏舜钦似乎给自己找到了理由,于是也蹲下身去捡。

⑪好一会儿,两人将地上、橱柜内外和拐角旮旯里的陈年废纸都翻捡出来,擦去痰迹、脚印和霉灰尘土,用麻绳捆上,扛出去卖了。

⑫还别说,有这些废纸所卖的银子,苏舜钦晚上的宴会不仅酒菜上佳,还请了京城最著名的歌舞伎前来助兴。宾客们大喜,纷纷夸苏舜钦终于大方了一回,又问他哪里发了财。苏舜钦坐在宾客中间,醉态十足,笑眯眯不语

⑬可是谁也没想到,第二天早朝一开始,一位御史就向皇上参奏苏舜钦,说他目无法纪,侵占公物,监守自盗,罪大恶极。

⑭苏舜钦脑中轰一声,暗叫不好,他知道这并非冲他而来,而是冲着正在推行新政的范仲淹大人和新政而来——苏舜钦是范仲淹新政的忠诚拥护者和积极推行者。新政因为严重打击了贵族官僚的既得利益,推行以来一直受到他们的百般阻挠。苏舜钦也清楚,这御史台早已成了保守派攻击改革派的前沿阵地。他想解释,可尚未开口,满朝文武八成以上齐刷刷跪下,将此事无限上纲上线,奏请皇上严惩苏舜钦等贪官恶贼。皇上看着眼前的阵势,沉思良久,将苏舜钦、刘巽,以及所有参加宴会的人革职为民,即刻驱出京城。

京城外,一场秋雨刚停,夕阳残照,愁云惨淡,秋风萧瑟,乌鸟凄鸣。刘巽抹一把脸颊上的清泪,愤然道:“真小人也,竟拿区区废纸做文章,置你我于此境。”

⑯“刘兄莫怒,俗语曰,虫蝇不噬无缝卵!昨日,倘使你我能克制心中私欲,他们即便欲置你我于死地又能奈何?此事皆由你我私欲贪心所致,不怪他们。”苏舜钦竟然淡淡一笑,“何止不怪?当感激也。”

⑰“感激他们?”

⑱“刘兄可知昨夜众宾赞我时我心中所想?不瞒刘兄,当时,我为不花分文即得众人之赞而甚为得意,还思忖往后何物可以再卖。刘兄请想,何物可再卖?废纸可卖,新纸可卖否?纸张可卖,笔墨桌椅可卖否?眼中可见之有形物可卖,手中权势之无形物可卖否?终了,岂不是将自己当年刻苦求学以期造福百姓之初心良知一并卖去?如此,你我杀身之罪巳成,千古骂名亦成。”苏舜钦认真地鋭,“刘兄,他们扼你我之私欲贪心于萌芽,岂不当感激?”

⑲“苏兄言重,区区废纸,何至于斯?”刘巽轻轻一叹。

⑳“刘兄差矣!自古以来,所有巨贪大蠹,皆非一朝一夕所成,无不由跬步之错而至千里之罪、千古之耻。”苏舜钦忽然泪流满面,“刘兄,你我被革取事小,一旦祸及范大人和新政,你我定当千古之耻也……”

补记:史载,北宋年间,由范仲淹发起的“庆历新政”之所以在推行不到一年后即宣告失败,与苏舜钦这一“监守自盗”事件给保守派以借口并最终将改革派一网打尽有着一定的关系。

(选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9期)

注:苏舜钦( 1008--1049 )北宋诗人、书法家,景祐元年进士。文学上是北宋诗文改革运动的重要作家;政治上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舜钦、刘巽本是一心为民的清官,但因一念之差,没有克制住自己的私欲和贪心,最终犯错,被革职逐出京城,作者以此来教化读者。
B.小说擅长细节描摹,如第⑫段苏舜钦"笑眯眯不语”,表现其得意之情:第⑯段描写苏舜钦“淡淡一笑” ,表现出他乐观旷达的心态。
C.小说对环境精雕细刻,让读者如临其境,如第⑮段的环境描写,渲染了苏、刘二人离京时的凄清悲凉气氛,暗示了人物当时悲伤愁苦的心情。
D.小说结尾意味深长,卒章显志,作者通过人物语言,揭示主题,警示世人:不遏止小贪欲,便会逐步形成大贪念,最终铸成千古罪过。
【小题2】根据小说内容,请简要分析“废纸不腐”的含意。
【小题3】结合本文,谈谈历史小说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歌应有对生活现实的深切抵达

中国诗歌有着悠久而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要求诗歌产生一定的现实功用,介入、改变外部现实,一直是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了光辉而灿烂的中国诗歌文化,使诗歌不断走入人民大众的内心之中和生活之中。近年来,诗歌中的现实书写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打工诗歌、乡土诗歌、城市诗歌也是各有其问题。

“打工诗歌”写作现象将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和写作群体呈现到了社会大众面前,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打工诗歌的写作贴近生活、“接地气”、有真情,体现着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但是,如果深入地、大量地阅读作品,便会发现其中有不少问题。“打工诗歌”作品数量很多,但却大同小异,“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在艺术上存在粗糙、直白、重复等问题,文学性不强。从深层次来讲,诗首先是诗,应该用诗的方式说话,评价其成就的最终尺度只能是艺术水准和品质。在打工诗歌的写作中,有一部分是跟风的、人云亦云的写作,所书写的现实是想象的、观念的、概念化的,而与真实、丰富、复杂的社会现实并不搭界。

乡土诗歌的写作资源是广袤的乡村。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农村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也遭遇着挑战,这对于写作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但就现实之中的乡土诗歌创作而言,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乡土诗歌写作的群体很大,但写得好的、有特色的还不多。很多诗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前现代社会,一味把乡土、乡村写成桃花源、乌托邦。个别这样的写作并无不可,但是如果风靡一时、大行其道,无疑是有问题的。因为这样的写作,前人早已写过无数遍了,并无新意,而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方式早已发生变化,再用那种封闭、单向度的抒情方式来呈现乡村,无异于刻舟求剑甚至是掩耳盗铃。

城市诗歌的相关话题近年被广泛谈论。关于城市生活、现代生活的诗歌很多,有两种主导性倾向,其一是热情的、浪漫的倾向,体现出“现代性”特征。其二是排斥的、无奈的倾向,体现出“后现代性”特征,且以第二种所占比例更大。城市诗歌问题也同样很突出。大多的写作给人的感觉是形式大于内容、姿态大于实质,很大一部分是表面化、观念性的写作,并无真正去发现、介入城市生活,并没有表达出对城市的真情实感。城市更多是作为景观、作为他者而存在的,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客体。当今社会的浮躁之风在诗歌中不无体现,在城市诗歌中更为集中,许多的城市书写被大众文化所同化,成为了流行文化的推波助澜者,而缺乏诗人应有的价值立场和反思精神,消费化、快餐式的写作,沉迷于欲望、好勇斗狠的写作,缺乏底线和标准、过度追求“丧文化”的写作,哗众取宠、口号式的写作……问题不可谓不多。

所以,就当前诗歌中的现实书写而言,诸多问题值得深思。很多人写的“现实”只是徒具其表,貌似现实的“伪现实”,与复杂而精微的当代人的生活现实和精神现实基本无涉,而是从先入为主的概念、粗疏的印象、偏狭的趣味、人云亦云的跟风出发,是对现实的生吞活剥。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04月03日14版)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打工诗歌”写作现象将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和写作群体呈现到了社会大众前面,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文学上没有多大意义。
B.“打工诗歌”的写作都是跟风、人云亦云的写作,所写的现实都是想象的、观念的、概念化的,不是真是的社会现实。
C.“乡土诗歌”把乡土、乡村写成桃花源、乌托邦,是完全错误的,如果这种写作风靡一时,大行其道,乡土诗歌就没有一点新意。
D.存在问题的“城市诗歌”,大多是过于注重形式,很大一部分是表面化、观念化的写作,没有表达出对城市的真情实感。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总体上的结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先提出了现实主义是中国诗歌的传统,现实中三类诗歌的现实书写存在问题。
B.文章在议论时分别指出“打工诗歌”、“乡土诗歌”、“城市诗歌”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人所写的现实只是徒具其表的“伪现实”。
C.文章在议论中把“打工诗歌”等三类诗歌存在的问题剖析的很好,只是侧重指出问题,对于三类诗歌中的优点没有给予评价。
D.文章在议论中指出了三类诗歌存在的问题,只是概括分析,没有具体的例举具体诗人的具体诗歌篇目。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写乡土、乡村的乡土诗歌如果不跟随时代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方式进行改变,只凭自己想象来单向度的抒情,无疑是失败的。
B.“打工诗歌”要成功就不能“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应该在内容上有特色,艺术上精美有文学性。
C.“城市诗歌”存在的问题是创作者只是把城市作为景观、他者的存在,自身没有融入进去,抒发的情感不真实。
D.诗人缺乏应有的价值立场和反思精神,盲目跟风,城市诗歌体现社会的浮躁风气,这在打工诗歌和乡土诗歌中就没有体现。

5.情景默写(共1题)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两方面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
(2)《师说》中认为愚人更加愚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引用南朝刘义隆急于建立 “___________” 的功业,便轻率北伐,最终“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典故,告诫当政者吸取教训,不要鲁莽从事。

6.材料作文(共1题)

7.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碰撞,生活中时有发生。海浪与礁石的碰撞,鸡蛋与石头的碰撞……当然,也有这样的碰撞:情与法的碰撞,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不同文化的碰撞…“碰撞”带来了成长,也擦出了火花,创造了奇迹……

7.语言表达(共2题)

8.
下面是介绍“端午节”的思维导图,其中有几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9.
下面是一位记者的采访对话,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改正。

甲:顾导您好!鄙人是都市报实习记者刘康。久仰您大名,这次能见到尊容,非常激动!

乙:很高兴认识你。

甲:您导演的新作刚刚杀青,请介绍一下您这部电影要表达的主旨。

乙:我想表现的是社会底层的若干小人物在社会大变革面前的心路历程。

甲:您真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脑子的电影艺术家,为您点赞!

乙:你言重了,谢谢!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