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91868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3/10/22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宣泄  嬉笑  编纂  声名鹊起
B.简捷  精粹  安详  挑拨事非
C.博弈  佳勉  账簿  责无旁贷
D.注销  蜇伏  株连  金榜题名
2.

水分和无机盐能从植株的根部向上运输,主要动力来自于(   )

3.

水分和无机盐能从植株的根部向上运输,主要动力来自于(   )

4.
下列各组词组中,加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罪(qiān)血(jì)(qī)郁陪鲤对(tāo)
B.临(tiè)宫(tāo)詈(zǐ)一一样(mú)
C.船(yùn)颓(pǐ)桀(ào)模两可 (líng)
D.栏(jiàn)沱(pánɡ)视(wǔ)逸兴飞(chuán)
5.

果树“花而不实”,缺乏的无机盐是(   )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几千年来,长城以北的广袤沃土一直被中原视为偏僻荒蛮的苦寒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①辽宁的北票、义县一带富产硅化石、鱼鸟化石,便是这一带当年万物生机勃勃的证明
②红山文化之所以能够在辽河流域诞生,并由此缔造出黄帝这样的中华始祖
③令人惊讶的是,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竟一夜之间神秘消失了
④但在万年前,这里却河流纵横、植被繁茂、气候温和
⑤等到此后接续的夏家店文化出现时,中间的文化断层长达整整1000年
⑥是与当时辽河流域适宜人居,具备可供人类繁衍生息的优良条件密切相关的
A.②④①③⑤⑥B.④①②⑥③⑤
C.②⑥④①⑤③D.④②①⑤⑥③

2.语言表达(共1题)

7.
语言综合运用。
《故都的秋》一文中,作者郁达夫调动了多种感官来描写故都的秋,展示了秋天“清静悲凉”的意境。请以“晨雾”为描写对象,写一段文字。
要求:①调动听觉、视觉和触觉,写景状物动静结合,有声有色;②融入个人的感受和情思;③至少运用两种修辞,④不少于200字。

3.命题作文(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中,“意思”一词,有“情趣、趣味”的含义;“意义”一词,有“价值、作用”的含义。
请以“有意思与有意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必须写议论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语言表达:(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