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9177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8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规划建设的“西三角经济区”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至天水经济带,将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我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材料二成都、西安气候统计材料。

(1)从农业生产角度看,成都平原较渭河平原有哪些气候资源方面的优势?
(2)分析西安和成都冬季气温的差异及原因。
(3)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相比,规划建设中的西三角经济区有哪些有利条件?
2.
左图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通过对图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右图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如表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问题


(1)描述M地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2)根据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3)若M区域及其周围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N湖泊产生什么不利影响?
3.
读“新疆和田地区有关资料”“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 新疆和田地区水资源和人口、耕地情况

资料二 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

(1)新疆和田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当地的农业以 为主。
(2)和田地区河流的补给主要来自 ,河流径流量随 的变化而化。
(3)三道防线中,林带发挥了 的功能,因此绿洲地区的风速比沙丘地区 ,蒸发量比沙丘地区
(4)从下列选项中选出相应字母填入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产生的影响关联图。
A.土地盐渍化B.下游季节河水位上升C.绿洲沼泽化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E.下游季节河径流量减少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双转移”是广东省 2008年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两大战略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下图为广东省“双转移”方向示意图。

(1)分析“双转移”中的“产业转移”战略实施的可行性。
(2)分析“双转移”中的“劳动力转移”战略实施带来的有利影响。
(3)金融危机袭来,珠三角不少企业压力很大,甚至倒闭,有人说:“政府决不能去干市场经济不允许干的事情,不能去救落后的生产能力。”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阐明理由。

2.单选题(共11题)

5.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B.光照C.温度D.坡度
【小题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
6.
过去六十年来,台湾经济实现了快速成长。读“台湾经济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台湾经济第Ⅰ、Ⅱ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第Ⅰ阶段是典型“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②第Ⅰ阶段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③第Ⅱ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大量优质劳动力和国外投资 ④第Ⅱ阶段产业附加值高、经济发展迅速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小题2】第Ⅲ阶段是台湾重化工业阶段,重点发展化纤、塑料、橡胶、钢铁等重化工业。其优势区位是( )
A.岛内广阔的市场B.矿产资源丰富
C.海岛多港口D.大批高素质从业人员
7.
下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
A.河流分布B.地形特征
C.商店布局D.客货流量
【小题2】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A.甲与乙B.甲与丁
C.乙与丁D.甲、乙、丁
8.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人口总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地区是()
A.南方区B.北方区C.西北区D.西南区
【小题2】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状况匹配最差的是()
A.北方与西南区B.北方与西北区C.南方与西北区D.西北与西南区
9.
中国古代将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融入传统民居建筑设计中。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北方四合院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A.北面B.南面C.东面D.西面
【小题2】客家先人来自中原地区,经数代迁移至福建等地繁衍。客家土楼墙体厚实坚固,与当地原有民居形成鲜明对比,对客家土楼建筑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土楼采用独特的建筑材料是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B.圆形土楼的防卫功能极强,主要起防卫的作用
C.体现了客家人和原住民的和谐共处
D.土楼建筑风格是对中原文化的传承
10.
在下列选项中,体现遥感技术应用实例的是()
A.为航空飞行精确导航B.精确测量板块运动
C.实时提供全球地理坐标D.寻找马航失联客机
11.
下图为德国鲁尔区每吨普通钢材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150 年间鲁尔区钢铁工业的生产成本
A.燃料比重上升明显
B.原料比重不变
C.燃料比重一直高于原料比重
D.“其他”投入因素中劳动力素质的比重上升
【小题3】【小题4】鲁尔区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目前处于区域发展的()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12.
在决定建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变化,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读“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两个工程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峡工程坝址位于长江的中游河段
B.三峡水利枢纽位于葛洲坝水利枢纽下游
C.阿斯旺工程建在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上
D.阿斯旺工程位于埃及境内
【小题2】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下游供水
B.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D.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小题3】年径流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是( )
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三峡工程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C.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D.阿斯旺工程上游人口稠密,取水量较大
13.
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14.
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深圳市GDP达780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据此并结合下面两图,完成13—14题。

【小题1】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深圳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B.2009年的深圳市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
C.与2008年相比,2009年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不变,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D.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转移
【小题2】目前,深圳市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供应紧张,实现万亿
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的忧虑。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限制外来人口迁入,控制人口规模
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C.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15.
如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据此回答各题。
 
【小题1】【小题2】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小题3】【小题4】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闽南地区类似甲地区城市化模式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长三角地区D.乙地区的发展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3.选择题(共1题)

16.

某同学在借助计算器求“方程lgx=2﹣x的近似解(精确到0.1)”时,设f(x)=lgx+x﹣2,算得f(1)<0,f(2)>0;在以下过程中,他用“二分法”又取了4个x的值,计算了其函数值的正负,并得出判断:方程的近似解是x=1.8.那么他所取的x的4个值中最后一个值是{#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