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2 第二单元 第4课 《诗经》两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9021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8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这一年来多少在外务工人员辛苦奔波,夙兴夜寐。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他们终于可以放下这一年中的苦与累,踏上归乡的路程。
B.去年为首尔FC队队员的德扬也信誓旦旦,要用本场比赛向恒大复仇。因为首尔FC在去年亚冠决赛中输给了恒大。
C.苏有朋首先分享了做导演的感受,称不仅要事必躬亲,处理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而且为了电影,还推掉了今年所有的商演。
D.香皂买回来后,屡试不爽,气得我奔向商店,找到那个售货员,大呼:“退货!退货!”
2.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体无咎言 踟蹰 嗜草 夙兴夜寐
B.糜室劳矣 矛戟 泣涕 乘彼垝垣
C.自我徂尔 狁 采薇 于嗟鸠兮
D.泣涕涟涟 送子 涉骐 渐车帏裳
3.
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期(qiān)垝(huán)孔(jiù)尔卜尔(shì)熏陶染(jiān)
B.涉(qí)兴夜寐(sù)言(jiū)自我尔(cù)夷所思(fěi)
C.不(huánɡ)象(mǐ)归(pìn)雪霏霏(yù)风一时(mǐ)
D.桑(shèn)棠(dì)叹(jiē)其笑矣(diē)歌载舞(zài)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学校举行的“我读《诗经》”比赛活动,使我们锻炼了组织能力,增强了集体意识,彰显了青春活力,提升了诗歌鉴赏水平。
B.“两让两争取”这一办学思路的提出,目的就是切实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争取社会的广泛认可,使我们学校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名校。
C.根据各种民调显示,人们高度钦佩中央的反腐勇气,坚决拥护中央对所有贪官开展调查的决定。
D.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要求我们的政府努力加强执政能力和水平,为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经》是诗,不是经,这在今天是很明确的。但________。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________,另一方面则用于________,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________,________。
①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拿来做教化的工具
②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③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被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④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有些人看到国君或官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作诗献给他们
⑤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被当做表情达意的工具
A.①⑤③④②B.③⑤④②①
C.②④①③⑤D.①③⑤②④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诗歌鉴赏(共2题)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可说也说:解脱
B.无与士耽耽:沉溺
C.自我徂尔徂:往
D.渐车帷裳渐:渐渐地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桑之未落太子迟之
B.士贰其行吾其还也
C.以尔车来具告以事
D.言既遂矣静言思之
 
【小题3】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运用了赋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悔恨和警醒。
B.“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比和兴的手法,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技巧上看,它与下文“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构成了对比。
D.“女也不爽”意思是女主人公并无差错,她对感情忠贞,多年来甘心贫苦,日夜操劳,对得起丈夫了。
 
【小题4】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个被遗弃女子的自诉,她叙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对负心的丈夫充满着怨愤,最后她从痛苦中醒悟过来,表示要坚决地同他一刀两断。
B.本诗大体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采用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把恨与悔的感情熔铸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坚强的性格。
C.运用对比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诗歌通过女主人公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以及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D.本诗三次写到淇水,有实有虚,贯穿全诗,淇水是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见证,诗歌通过淇水水流的变化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可谓构思精巧,匠心独运。
 
8.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逢病军人
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河湟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小题1】两首诗中所写的人物有何异同?试简要概括。(4分)
【小题2】卢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小题3】请简析张诗的主要表达特色。(4分)

3.语言表达(共2题)

9.
按要求对下面这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要求:①以“儒家学者”为开头。②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变动。
10.
请仿照例句,为《氓》拟一个赏析性题目。
例句:为国赴难中的家园之思——《诗经·采薇》赏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2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