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下图为“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经过A、B、C三地,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其中A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2)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途经的D处为________海峡,E处位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附近。途经的F处比E处的海水盐度________(高、低),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马可·波罗途经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的喀什时,得知当地“有美丽的花园、果园、葡萄园,棉花、亚麻产量十分丰富”。请简要分析当地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4)马可·波罗往返途中都经过西亚地区。请简要分析当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经过A、B、C三地,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其中A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2)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途经的D处为________海峡,E处位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附近。途经的F处比E处的海水盐度________(高、低),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马可·波罗途经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的喀什时,得知当地“有美丽的花园、果园、葡萄园,棉花、亚麻产量十分丰富”。请简要分析当地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4)马可·波罗往返途中都经过西亚地区。请简要分析当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单选题- (共15题)
2.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一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8 ℃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小题2】昆明和台北纬度位置相近,但温度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有()
①地势高低 ②距海远近 ③寒潮影响 ④洋流影响

【小题1】8 ℃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海岸线 | B.纬度 | C.地形 | D.大气环流 |
①地势高低 ②距海远近 ③寒潮影响 ④洋流影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4.
下列叙述能反映陆地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征的是()
A.大量使用煤、石油最终导致海平面上升 ![]() | B.森林砍伐后,木材蓄积量减少 |
C.草原开垦后造成土地沙漠化![]() | D.排放有害物质,造成水体污染 |
5.
读甲、乙、丙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小题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小题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乙、丙、甲 | B.甲、乙、丙 |
C.丙、甲、乙 | D.丙、乙、甲 |
A.北坡为迎风坡 | B.北坡为向阳坡 |
C.南坡为迎风坡 | D.南坡为向阳坡 |
7.
【小题2】与丙山地相比,甲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 D.非地带性现象 |
A.海拔较高 ![]() | B.距海较远 ![]() | C.降水较多 ![]() | D.纬度较低 |
9.
对下图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比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
10.
【小题2】三江源水平带谱自东向西的一般分布规律为()
下表为三江海地区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量和保持量,表中的“潜在侵蚀量”, 为完全没有植被时的理论侵蚀量,土壤保持量为潜在侵蚀量与现实侵蚀量之差。表中对各生态系统同时列出了的总量(单位:104t/a)与单位面积量单位:t/hm2·a )。回答下列各题。
A.高寒草甸土壤保持总量最大是因其土壤保持能力最强 |
B.高寒草原现实侵蚀量最大是因其分布面积最大 |
C.高寒荒漠草原单位面积现实侵蚀量最小说明面积最小 |
D.沼泽的分布面积约为灌丛面积的两倍 |
A.山地森林、高寒草原、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甸、高寒荒漠 |
B.高寒荒漠、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寒灌丛草甸、山地森林 |
C.山地森林、高寒草原、高寒荒漠、高寒草甸、高寒灌丛草甸 |
D.山地森林、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 |
12.
下图表示世界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情况。实线箭头表示盛行风,虚线箭头表示洋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形成图中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
【小题2】图中形成绿洲分布的最主要原因是( )
【小题3】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分析,正确的是( )

【小题1】形成图中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 B.水分 | C.地形 | D.土壤 |
A.土壤 | B.降水 | C.水源 | D.热量 |
A.荒漠带全年高温干燥,降水稀少 | B.草原上动物毛少,以适应酷热环境 |
C.西部海洋沿岸寒冷的洋流是导致森林冬季落叶的原因之一 | D.森林中阔叶林冬季基本无叶,以降低蒸腾方式来抵御冬季低温 |
13.
【小题2】甲山坡出现地方性分异(非地带性)规律的植被是
读我国30°N附近甲山坡植被和聚落数量随海拔分布示意图,完成回答下列问题。
A.气温高 | B.气温低 | C.坡度较小 | D.靠近河流 |
A.常绿林 | B.干旱灌木 | C.针叶林 | D.高山草甸 |
14.
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往往能够运用于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______,这种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______。( )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 |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热量 |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 | D.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水分 |
15.
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明显的是( )
A.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 B.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带 |
C.安第斯山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自然带不同 | D.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 |
16.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土壤中
【小题2】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读下图并回答下列各题。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土壤中
A.①②③④ ![]() | B.①②③ ![]() | C.①② ![]() | D.③④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3.选择题- (共3题)
18.按要求写句子。
①伐木工人用斧子把大树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改为被字句)
②秋天的北京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修改病句)
③中国人民举办奥运会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缩句)
④春风吹遍大地。(扩句,至少两处)
19.按要求写句子。
①伐木工人用斧子把大树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改为被字句)
②秋天的北京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修改病句)
③中国人民举办奥运会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缩句)
④春风吹遍大地。(扩句,至少两处)
4.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