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2.诗歌鉴赏- (共1题)
野 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李继勋,大名元城人。周祖领镇,选隶帐下。广顺初,补禁军列校,累迁至虎捷左厢都指挥使、领永州防御使。显德初,迁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昭武军节度。岁余,改领曹州。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召归阙,出为河阳三城节度。议者以为失责帅之义。及再幸寿春回,左授继勋右武卫大将军,又以其掌书记陈南金裨赞无状,并黜之。显德四年冬,复从世宗南征,及次迎銮,即命继勋帅黑龙船三十艘于江口滩,败吴兵数百,获战船二艘,以功迁左领军卫上将军。宋初,加检校太尉。太祖平泽、潞,继勋朝于行在,即以为昭义军节度。是秋,率师入河东,燔平遥县,俘获甚众。建隆二年冬,又败并军千余人,斩首百余级,获其辽州刺史傅延彦及弟延勋来献。乾德二年,诏与康延沼、尹训率步骑万余攻辽州,太原将郝贵超领兵来援,战于城下,继勋大败之。州将杜延韬危蹙,与拱卫都指挥使冀进、兵马都监供奉官侯美籍部下兵三千送款于继勋。即遣内供奉官都知慕容延忠入奏,诏褒之。未几,并人诱契丹步骑六万人来取辽州,复遣继勋与罗彦瑰、郭进、曹彬等领六万众赴之,大破契丹及太原军于城下。开宝二年,太祖亲征河东,命继勋为行营前军都部署。驾至城下,分军四面,继勋栅其南。三年春,移镇大名。太平兴国初,加兼侍中。俄以疾求归洛阳,许之,赐钱千万、白金万两。是秋,上表乞骸骨,拜太子太师致仕,朝会许缀中书门下班。寻卒,年六十二,赠中书令。
(节选自《宋史·李继勋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
B.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
C.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
D.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
A.领指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
B.阙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有装饰、瞭望等作用,借指皇帝居处或朝廷,如“朝天阙”。 |
C.显德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
D.赠,古代朝廷敕令国史馆表彰功臣或其先人的事迹。 |
A.李继勋被周太祖发现并重用。周太祖领兵时,把他选用在军中,后来频繁升任官职并兼任官职。 |
B.李继勋在周世宗时仕途坎坷。在寿州被打败,出京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后又贬为右武卫大将军;南征有功,升迁为左领军卫上将军。 |
C.乾德二年,皇帝下诏命令李继勋等人率军进攻辽州,他们与救援守军的太原将领郝贵超在城下交战,李继勋大败敌军,迫使辽州将领杜延韬送了很多钱财给他。 |
D.太平兴国初年秋天,李继勋上表请求退休,皇帝授任他为太子太师职退休,朝会时可以站在中书门下班列之中。 |
(1)是秋,率师入河东,燔平遥县,俘获甚众。
(2)俄以疾求归洛阳,许之,赐钱千万、白金万两。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材料一:
目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格林说,潘伟健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伟健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材科三
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 |
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 |
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备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
D.在基础科学家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消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
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
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 |
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①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无论是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是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但某一时期的审美设计倾向、审美意识也并非凭空产生的,它必然根植于特定的时代,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只有将这种特定的审美意识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才能见其原貌。
②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受这种等级制度“礼”的影响,古代服饰文化作为社会物质和精神的外化是“礼”的重要内容,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蔽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
③服饰就如同一种符号,古代社会中服装有严格的区分,不同的服饰代表着一个人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这就是“礼”的表现。《礼记》中对衣着等级作了明文规定:“天子龙衮,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纟熏裳;天子冕,朱绿藻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以此文为贵也。”《周礼》中记载:“享先王则衮冕。”表明祭祀大礼时,帝王百官皆穿礼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对服装的“礼”性功能亦有精辟见解。如儒家提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其与其封建等级制度的捍卫者的形象密不可分的。
④这种“礼”的功能还表现在服装的色彩上,如孔子曾宣称“恶紫之夺朱也”(《论语阳货》)。因为朱是正色,紫是间色,他要人为地给正色和间色定名位,别尊卑,以巩固等级制度,历史上“白衣”“苞头”“皂隶”“绯紫”“黄袍”“乌纱帽”“红顶子”等等,都是在一定时期内,某种颜色附丽于某种服饰而获得了代表某种地位和身份的例子。在每个朝代几乎都有过对服饰颜色的相关规定。例如:《中国历代服饰》记载:秦汉巾帻色“庶民为黑,车夫为红,丧服为白,轿夫为黄,厨人为绿,官奴、农人为青”。唐以官服色视阶官之品。“举子麻之通刺,称乡贡。”唐贞观四年和上元元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带的规定。在清朝,官服除以蟒数区分官位以外,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的。
⑤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朝各时期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功能性——遮羞、蔽体,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审美意识贯穿其中,了解这一点,对我们进行现代服装设计也是大为有益的,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
【小题1】下列表述不属于中国古代服饰“礼”的功能的一项是( )A.古代社会中服装有严格的区分,不同的服饰代表着一个人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 |
B.清朝的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的。 |
C.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为捍卫封建等级制度而大力提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 |
D.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 |
A.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 |
B.在古代社会,服饰就如同一种符号,是阶级社会的各等级各阶层的形象代言。 |
C.为了强化服饰作为社会精神的外化的功能,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 |
D.中国古代服饰的功能大致经历了遮羞蔽体——等级代言——标榜个性等几个阶段。 |
A.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只要将审美意识放到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就能考察到它的原貌。 |
B.古代服饰文化所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的现实,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外化。 |
C.我国各朝各代的服饰,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通过古代服饰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审美意识的变迁。 |
D.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对设计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镜 头
调进县新闻中心的第二天,县委宣传部邓部长就安排小米报道县委、县政府的访贫问苦活动。小米兴高采烈地去了。回来,小米摄制的新闻镜头很快出现在当晚的电视报道中。小米自我感觉良好。正沾沾自喜,家里的电话响了。
“小米呀,苏书记给贫困居民送红包的镜头拍得不错,可是,为什么没拍王县长呢?”邓部长心平气和地问。
“王县长没给贫困居民送红包呀。”小米小心翼翼地回答。
“这是讲不过去的,”邓部长陡地提高了嗓门儿,“王县长乃一县之长,他既然去了,能拍不到他的镜头?”
“这——”
“不要申述了,你这是‘漏镜’,小米同志!”邓部长当的一声放下了话筒。
第二次报道义务植树活动,是在大河洲上种植欧美杨。坑早挖好了,树苗也早已植入坑中,余下的事情就是挥锹填土。县里苏书记、王县长等主要领导都参加了活动。小米吸取上次报道的教训,把所有县级领导都一溜儿摄入了镜头。心想不会出岔子了吧,晚上也就安心地睡了一觉。
哪知第二天,新闻中心的胡主任就通知他进邓部长办公室了。
“小米呀,这次苏书记上了五次镜头,王县长四次。还有,龙副书记二次,张副书记三次,马副县长三次,朱副县长二次……你说怎么回事?”没等小米坐下,邓部长劈头就问。
小米努力镇定了一下,然后认真解释说:“苏书记是一把手,王县长是二把手,所以……”
“就当你这个理成立,可是小米呀,龙副书记、张副书记、马副县长、朱副县长他们呢?他们上镜头的次数是按职位高低敲定的吗?‘歪镜’,典型的‘歪镜’啊!”邓部长气得要拍桌子了。
小米察言观色,赶紧缩头乌龟似的出了邓部长的办公室。
不久,县里又组织县领导深入偏僻乡村,帮助农民抢插早稻,积极开展支农活动。
春暖花开。那天参加支农活动的各位领导也兴致盎然。他们的裤腿和衣袖都挽得老高,一下稻田就你追我赶地开展抢插竞赛。稻田里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依然是小米负责新闻报道。这次,他深刻反思了前两次失误的沉痛教训。每位县级领导一律只上一次镜头,而且确保万无一失。报道之后,立即有人打来电话,盛赞此次支农活动高潮迭起,壮观感人。小米的心里好不快哉,他激动得要跳起来了。
万万想不到的是,邓部长竟会把他叫去,十分严厉地批评他:“怎么搞的?”邓部长脸色铁青,“苏书记竟然排在王县长之后,这是导向错误,‘倒镜’!”邓部长把桌子拍得山响。
宛如五雷轰顶,但小米还是畏畏缩缩地解释说:“那天的确是王县长插得最快,苏书记怎么也赶不上啊!”
“你个小米,还要不要讲政治,啊?”邓部长牙齿咬得格格响,“怎么就不对镜头做些处理?”
“邓部长,是苏书记提到了这事吗?”小米深知罪不可恕,只想弄清事情的原委。
“小米同志!”邓部长如坐针毡了,“新闻报道无小事,新闻镜头关系到领导们的荣誉,荣誉啊!因为你的三次闪失,我被批评了三次,三次了你知道吗?”
如同哽噎着一枚酸枣,泪水很快从小米的眼角滚滚而出,一滴滴,晶莹透亮。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将三次新闻摄制事件后小米的自我感受和邓部长的反应做对比,表现了小米在新闻专业水平上的不足。 |
B.小说对小米采用了心理描写,简洁而恰到好处,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单纯而无辜的小人物的同情。 |
C.“还要不要讲政治”的语言描写,具有讽刺意味,成功刻画了一个将“政治”庸俗化的官员形象。 |
D.小说结尾,小米的眼泪滚滚而出,是想到因为自己工作不到位,连累领导被批评,伤心自责而哭。 |
【小题3】文末邓部长说“因为你的三次闪失,我被批评了三次,三次了你知道吗?”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情景默写- (共1题)
(1)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表现作者感叹光阴无情流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写秦统治者生活极尽奢侈,任意挥霍财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离骚》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说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是:“____,_______”。
6.语言表达- (共3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徽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____,并可根据需要______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____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中国人民的贡献。
【小题1】(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勘查任务。 |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
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
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
A.一应俱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东山再起 |
B.应有尽有一览无余轻而易举再接再厉 |
C.一应俱全一目了然轻而易举东山再起 |
D.应有尽有一目了然易如反掌再接再厉 |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同学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7.命题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3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