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2月内部特供卷 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878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除了朋友圈里的微商推销外,张女士还常被各种名目的诸如“最萌宝贝”“最美人物”等投票刷屏搞得不胜其烦。
②洛宁县城关镇西街村城隍庙会上,锣鼓震天,瓦釜雷鸣,河洛大鼓传人孙克光的精彩表演吸引了四面八方前来赶会的群众。
③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无瑕疵的人或事,因此不必求全责备。
④沈德符非常反对历史造假,他说,如果研究历史的人在写历史时,十分史实仅说对了一二,这样的史家,罪不容诛。
⑤他们是中国最务实的一群人,用商业推动社会进步,是最直接的一条路径,对这些企业家不可用诛心之论,向其泼污水。
⑥人与人交往,应该说话算话,说了的话 ,许了的承诺,都要算数 ,不能说了又不做,“忽悠”别人,应该一言九鼎。
A.①④⑤B.②⑤⑥C.②③⑥D.②③④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在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指挥下,绵阳警方经过努力,一个涉及全国31个省市的专业盗骗汽车团伙被成功打掉,挽回经济损失9814万元。
B.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C.21名来自重庆市綦江区的留守儿童近日在志愿者的带领下,踏上列车,前往广西柳州探亲,与期盼已久的家人团圆。
D.建立制度很重要,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还需要有制约和监督机制,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3.
下列对联中,最适合祝贺老师七十岁寿辰的一联的是(  )
A.上联: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下联: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上联: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下联: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上联: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下联: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上联: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下联: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緌”是古人系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头部触须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②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③“南冠”,本指楚冠,此处作囚犯解,作者自指。④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垂緌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含有象征之义。而《在狱咏蝉》中的“露重”“风多”“飞难进”“响易沉”也有象征意味。
B.“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居高声自远”中的“高”指显贵的身份地位。
C.《在狱咏蝉》运用了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引起客思。
D.“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牢骚人语,“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
E. 这两首诗虽都有寄托,但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小题2】请简要概括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玄暐,博陵安平人,本名晔,武后时,有所避,改焉。少以学行称,叔父秘书少监行功器之。举明经,为高陵主簿。居父丧尽礼。庐有燕,更果共乳。母卢,有贤操,常戒玄暐曰:“吾闻姨兄辛玄驭云子姓仕宦有言其贫窭不自存此善也若赀货盈衍恶也吾尝以为确论比见亲表仕者务多财以奉亲,而亲不究所从来。必出于禄禀则善,如其不然,何异盗乎?若今为吏,不能忠清,无以戴天履地。宜识吾意。”故玄肆所守以清白名。母亡,哀毁,甘露降庭树。
后以库部员外郎累迁风阁舍人。长安元年,为天官侍郎,当公介然,不受私谒,执政忌之,改文昌左丞。不逾月,武后曰:“卿向改职,乃闻令史设斋相庆,此欲肆其贪耳,卿为朕还旧官。”乃复拜天官侍郎,厚赐彩物。三年,授鸾台侍郎、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兼太子左庶子。四年,迁风阁侍郎。先是,酷吏诬籍数百家,玄暐开陈其枉,后感悟,皆为原洗。宋璟劾张昌宗不轨事,玄暐颇助璟。及有司正昌宗罪,而玄暐弟昪为司刑少卿,执论大辟。兄弟守正如此。
后久疾,宰相不召见者累月。及少闲,玄暐奏言:“皇太子、相王皆仁明孝友,宜倚医药,不宜引异姓出入禁闼。”后慰纳。以诛二张功为中书令、博陵郡公。后迁上阳宫,顾玄暐曰:“诸臣选皆因人,而玄暐我所擢,何至是?”对曰:“此正所以报陛下也。”俄拜博陵郡王,罢政事,册其妻为妃,赐实封五百户,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知都督事。会贬,又流古州。道病卒,年六十九,谥曰文献。
玄肆三世不异居,家人怡怡如也。贫富郊墅,群从皆自远会食,无它爨,与昪尤友爱。族人贫孤者,抚养教励。后虽秉权,而子弟仕进不使逾常资,当时称重。少颇属辞,晚以非己长,不复构思,专意经术。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四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闻姨兄辛玄驭云/子姓仕宦有言/其贫窭不自存此/善也/若赀货盈衍/恶也/吾尝以为确论
B.吾闻姨兄辛玄驭云/子姓仕宦/有言其贫窭不自存/此善也/若赀货盈衍/恶也/吾尝以为确论
C.吾闻姨兄辛玄驭云/子姓仕宦/有言其贫窭/不自存此善也/若赀货盈衍恶也/吾尝以为确论
D.吾闻姨兄辛玄驭云/子姓仕宦有言/其贫窭不自存/此善也/若赀货盈衍/恶也/吾尝以为确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避”是“避讳”的意思。避讳指古人在言谈和书写时要回避君父尊亲的名字,一般取同义或同音字以代本字,或用原字而省缺笔画。
B.明经,意为通晓经术。汉代以明经作为选举官员的科目,隋炀帝始置明经进士二科,唐因隋制,并增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科,宋神宗时明经废除。
C.“拜”为授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除、授、擢、摄等。
D.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谥号有官谥、私谥之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玄暐年轻时以学行著称,深受叔父器重。考中明经科,历任库部员外郎、凤阁舍人、天官侍郎等官职,进封博陵郡王,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后被流放古州,在途中病逝。
B.原先酷吏登记了几百家的名字,准备诬陷他们,崔玄暐陈述他们的冤枉,武后有所感悟,都为他们昭雪。
C.崔玄暐在担任天官侍郎一职时,因为他对待公事讲原则,不接受私事谒见请托,所以宰相忌恨他,他改任为文昌左丞。
D.崔玄暐的家里人相处得十分和睦,他们住在郊外草房里,过着清贫的生活,从表亲戚们都由远处会集到这里就餐,不分灶做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见亲表仕者务多财以奉亲,而亲不究所从来。必出于禄禀则善,如其不然,何异盗乎?
(2)族人贫孤者,抚养教励。后虽秉权,而子弟仕进不使逾常资,当时称重。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感悟九华
梁衡
①到九华山已是下午,我们匆匆安顿好住处便乘缆车直上天台。
②天台顶是一平缓的山脊,有巨石,石间有古松,当路两石相挤,中留一缝,石壁上有摩崖大字“一线天”。侧身从石缝中穿过,又豁然一平台。登台俯望山下,只见松涛竹海,风起云涌。偶有杜鵑花盛开于万绿丛中如火炽燃。遥望山峰连绵弯成一弧,如长臂一伸,将这万千秀色揽在怀中。远处林海间不时闪出一座座白色的或黄色的房子,是些和尚庙或者尼姑庵。我心中默念好一湾山水,好一湾竹树。
③第二天一早,我们即去拜谒这山上的名剥祗园寺。一进庙,见和尚们匆匆奔走情。如有军情。一队老僧身披袈折入大雄宝殿,几个年轻一点的跑前跑后,就像我们地方上在开什么大会或者搞什么庆典。更奇怪的是一些俗民男女也匆匆进入一个客堂,片刻后又出来,男的油发革履之间裹一件僧袍,女的则缠一袭尼衣,惟露朱唇金坠和高跟皮鞋,僧俗各众进入大雄宝殿后,前僧后俗站成数排。只见前侧一执棒老僧击木鱼数下,殿内便经声四起,嗡嗡如隐雷。那些披了僧袍尼衣的俗民便也两手合十跟着动嘴唇。大殿两侧有条凳,是专为我们这些更俗一些的旁观游客准备的。我描条凳子坐下,同凳还有两位中年如女。一个掩不住地激动,怯生生又急慌慌地拉着那位同伴要去入列诵经,那一位却挣开她的手不去。要去的这位回望一眼佛友,又睁大眼晴扫视一下这神秘、庄严又有几分恐惧的殿堂,三宝大佛身坐在半空,双目微睁,俯瞰人间。她终于经不住这种压力,提起宽大的尼袍,加入了那二等诵经的行列。我便揶动一下身子,乘机与留下的这位聊了起来。我说:“你为什么不去?”她说:“人家是为自己的先人做道场,我去给他念什么经。”“这个道场要多少钱?”“少说也得有几十万。这是一家新加坡的富商,为自己所有的先人做超度,念大悲咒。”我大吃一惊,做一场佛事竟能收这么多的钱!她说:“便宜一点也行,出十元写个死者的牌位,可在殿里放七天。”她顺手指指大殿的左后角,我才发现那里有一堆牌位叠成的小山。我说:“看样子你是在家的居士吧。”她说才入佛门,知之不多。问及身上的尼姑黑袍,她说是在庙上买来的,三十五元一件,凡入这个大殿的信徒,必须穿僧衣,庙上有供应。我这才明白,刚才那帮俗家弟子为什么到客堂里去,专门来一次金单脱壳。这有点像学校里统一制作校服,是规矩但也是一笔可观的生意。从祗园寺出来我们拾级而上去看上顶上的百岁宫,实际上是一个山洞。相传明代有一无暇和尚来此修行,积28年刺舌血写得一部华严经。我们到时这里也正大做道场,问及价目,曰每场20万元。庙门前空地上几个石匠正在叮叮当当地刻功德牌。
④我们缓缓下山,走几步就会碰到扛着木头或担着砖瓦的山民,这些苦力不时停下来将木料拄地,擦着汗水。但是他们不肯静下来休息,而是向每一个擦身而过的游客仲出手:“菩萨保佑,行个好,给个茶水钱。钱给了修庙人比买了香火还灵。”这种层层的堵截使人大为扫兴。我立即想起在印度访问时的情景,回国后愤而写了一篇《到处都伸出一双乞讨的手》,想不到今天在国内的圣地名山又重陷那时的窘境。
⑤下山后又接着看了地藏王殿,这是九华山的主供菩萨,殿内经声嗡嗡,木鱼声声。门口有一位边吃饭边当值的小僧,我问这里可做道场,他翻我一眼说:“这是地藏王亲自住的地方,怎么会不做?”很怪我的无知。问及价码,700元到20万元不等。下山时我们从九华街穿过,路过两间储蓄所,见柜上都有和尚在存钱。中午吃饭时我心里总是不悦。我突然感到昨天在山頂所陶醉的一湾山树,一湾翠竹,竟是一湾欲海。在薄暮时分于茂林修竹间所用心体会的淙淙细泉,原来都向着这个大海流了过来。
⑥午饭后我怀着怅然若失的心情下山。车到山口,闪过一湾翠竹和一棵枝叶如冠遮着半天的大树。树下露出了一座黄墙青瓦的古寺。这也是一座上了九华名刹榜的大庙,叫甘露寺,同时也是九华山佛学院。肃穆之象不由我驻车凭吊。正当中午,僧人午休,整座大庙寂然如灭,使人顿生忽入空门之感。大殿上杳无一人,惟几炷香纱缈自燃,几排坐禅的蒲团静列成行。佛祖端坐半空,目澄如水,静观大千。右侧为饭堂,十数排桌凳,原木原色,古拙简朴。桌上每隔二尺之远反扣两个碗,清洁照人。墙上有许多戒条都是当思一餐不易,一粒难得之语。饭厅之侧有平台,上植花木,红花绿叶。我们这样穿堂入室在大庙中随意行走,偶遇一二僧人也目不斜视,既不怕我们为偷为盗,也不把我们喜作上门的财神,心情比在山上时愉悦多了。
⑦从庙里出来继续下山,车子弯过一弯又一弯,峰峦叠翠,竹影绵绵。我想九华也可以说是一本令人参悟的哲学书。
(选自《梁衡散文选读》,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这篇文章取材平实中见深刻,别具慧眼,针砭时扌弊,引发读者共鸣和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这篇文章以“感悟九华”为中心展开,按照游览的顺序来依次写自己的感悟,层次明晰。
C.作者在文末记叙了自己在甘露寺游览的见闻,把甘露寺与前面的游览经历作对比,表达了自己的感悟:名山名寺应能让人静心感受它的自然山水之美,应保留它原有的肃穆、庄重和古朴的特点。
D.本文叙事、描写、抒情、说理融为一体:叙事充满理性、冷静客观:情感丰富,有感染力;说理精辟,切中时弊。
【小题2】本文意蕴丰富,试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在薄暮时分于茂林修竹间所用心体会的淙淙细泉,原来都向着这个大海流了过来。
【小题3】梁衡散文的语言独具特色,请结合具体语句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AI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人民日报》(2017年08月23日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很多人对人工智能将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表示出了忧虑。
B.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它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C.“人机对战”的综艺节目,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人为加剧了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
D.人工智能作为从属于人类的工具,它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相关的文件规定和科学家的观点,提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问题。
B.文章以时下热门的人工智能为分析对象,借用现实例子,探讨未来发展走向,体现了时评文章及时性的基本特点。
C.文章既肯定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发展和机遇,又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问题。
D.对于人工智能,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中的优势作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能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发展机遇,必将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升我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力。
B.只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人工智能,并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就能避免未来人工智能失控的风险。
C.如果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人工智能将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
D.如果我们正确认识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理性看待人机关系,我们会发现人机之间并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

5.材料作文(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②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
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
读了以上句子,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6.语言表达(共2题)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开发海洋油气资源,要寻找何处有油,①__________ 。物探船就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的先锋,它使用的方法就是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油气聚集在地层深处,看不见,摸不着,② ____。我国目前使用的是二维物探船,随着油气开发向深海迈进,③____ ,专家正在研制新一代的三维物探船。
10.
下面内容表明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一些不同看法,你的观点是怎样的呢?请用反问句的形式简洁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不超过 50 字)
孔子说,父母死要守孝三年。《弟子规》:“丧三年,长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有的同学对传统中的这种做法很不理解,说,守孝时间三年,耽误的时间太多了;不吃肉,缺营养,太迂了。(《弟子规》解说:失去亲人,我们应守孝三年,并时常悲痛呜咽,三年中我们不要离开亲人过世的地方,并要戒掉酒肉。丧事我们要按礼操办,祭祀的时候一定要真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